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風味圖書館丨為什麽海南沒有海南雞飯?

文 | 王槍槍

海南雞飯哪家強?一千個新加坡司機,就有一千個答案。有人頂津津,有人推薦文東記,大多數人信誓旦旦打包票,堅稱好吃到流淚的海南雞飯一定來自自家附近的小販中心(food centre)。在吃飯這件事上,人總是自己味覺經驗的囚徒。

海南雞飯,源自中國海南島,卻為何成為新加坡地道的名菜?一碗好的海南雞飯,到底是啥樣的?

▍海南雞飯=雞+油飯+配菜+醬汁

當三匠問起“天天海南雞飯”如何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司機都是一種不置可否的態度,“名氣大”“遊客多”“不怎麽去 ”。但在外國遊客心中,天天就是海南雞飯的代名詞,這一切都歸功於已故美食家安東尼波登和米其林的推介。

天天海南雞飯坐落於新加坡麥斯威爾小販中心。所謂小販中心,就是室外大排檔,賣的基本上都是快餐,便宜、大碗,是勞動人民填飽肚子的不二選擇。不出所料,天天海南雞飯前的長隊猶如山路十八彎,幸虧雞和雞飯都是提前預備好的,店家要做的是切雞、盛飯、裝盤。

一盤中份的香滑雞飯5新幣,跟新加坡人的收入比起來,毛毛雨。雞掛在檔口上,簡易餐具,以雞油、雞湯浸煮的米飯上碼著幾塊雞肉,澆上特製醬汁。行家都說,吃海南雞飯,要憑油飯見真章,光靠雞油和米絕對煮不出神髓。據說,講究的店家會加入香料,如香茅、檸檬草、生薑、蒜頭、班蘭葉等,和雞油一同翻炒,然後將香料連同雞湯倒進飯裡燜煮。當然,這種做法費時費力成本高,一般新加坡廚師或攤販煮的並非油飯,只是以雞湯煲飯,取湯頭的少許油而已。

至於雞肉,嫩滑,不柴,不腥,但皮與肉之間沒有蔡瀾說的“晶瑩膠質”。味道如顏色一樣寡淡。雞肉的做法,各家略有差別,但都接近白斬。所謂白斬(也叫白切),就是將雞放乾淨血,在滾水中汆燙,然後用小火燜至七八成熟——肉熟骨不熟,肉不帶血骨帶血,取出後在冰水中浸泡。蔡瀾講得更加玄乎,要如同涮毛肚、鴨腸一樣,講究幾上幾下,且不能死板,要根據火候、雞的體型隨機應變。煮剩的雞湯要用來做雞飯。海南雞沒有一成不變的做法,連天天自己也在不斷進化,老闆娘符慧蓮說過:“以前我們會在雞身塗抹麻油,現在不會這麽做。現在我們也會把燙好的白雞浸在冰水中,這樣可鎖住雞汁,同時讓雞皮變得爽口。”[1]

也有人認為,雞飯、煮雞的門檻並不高,斬雞是最重要、最難的一環。需要快、狠、準,雞要有漂亮的切面。據說近些年,優秀的斬雞人已經很難找了。

雞飯下有黃瓜墊底,平衡營養和口感;海南雞飯常見的醬料有黑醬油、薑蓉、辣椒醬,天天海南雞飯配的是蒜蓉辣椒醬,要沒有沒有這醬,口再淡的人也會覺得食之無味。熟悉白斬雞的朋友,聽到這裡,大概很容易把這兩者聯繫起來。

整體來說,海南雞飯是你可以日常去吃的那一類食物。做法平常,食材平常,豐儉由人,可以在平民小販中心享受它,也可以在文華東方與它相遇。它不會在你吃下去的第一口就衝擊你的味蕾,但絕對是讓你身心舒暢的樸素一餐。

▍海南雞飯如何成為新加坡招牌?

海南雞飯的歷史,也是一部移民史和奮鬥史。如同重慶沒有雞公煲,揚州沒有炒飯,澳門沒有豆撈,海南也沒有海南雞。但普遍認為,海南雞飯源於海南名菜文昌雞。19世紀開始,出現了下南洋的移民浪潮。在這股浪潮中,海南人來晚了一步,當他們到達時,只剩下廚房工作。他們在廚房裡學習英式菜肴的同時,也把家鄉的菜式加以創新改良,由此誕生了海南雞飯。但根據美食作家林金城的田野調查,這誕生地不在新加坡,而在馬來西亞。

陰差陽錯,海南雞卻在新加坡出人頭地,成了新加坡的招牌。至於是誰在新加坡賣出了第一份海南雞,有兩種說法:一說是最早在新加坡賣海南雞飯的人是王義元,一說是瑞記海南雞飯的第一代當家莫屢瑞。這倆人是師徒關係。蔡瀾在 《海南雞飯研究》一文中寫道:“海南雞飯該歸功於新加坡瑞記餐廳的老闆莫履瑞這個人。莫履瑞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從海南島到新加坡以賣雞飯為生,他與一般小販不同,用雙手提著兩個竹籠:一個裝雞,一個裝飯,圓圓胖胖的飯球頗有特色 。”

文昌雞是海南名菜,因產於文昌而得名。這道菜本身的製作方法是南方常見的白切,但強調雞肉的品種須是文昌雞。

文昌雞是中國飼料雞的一種。中國的飼料雞主要分為白羽飼料雞(又稱“快大白雞”)和黃羽飼料雞(簡單講就是羽毛帶顏色的雞),前者的祖代基本都是從國外引進的品種,比如美國安偉捷的羅斯308和AA+,特點是吃得多,長得快,造肉效率高,也因此被一些人稱為是吃激素長大的“速成雞”,其實完全不是那麽回事;黃羽飼料雞則多為國產雞,按照不同的生長速度,又可分為快速型、中速型、慢速型。而文昌雞就屬於慢速型,出欄時間在100天以上[3]。舊時有文昌雞吃榕樹籽而肥的說法,當然如今產業化養殖已經無法保證這點。

文昌雞也是講究皮黃肉白骨頭紅,做法多為白斬,也可做椰子雞等。調料通常有兩種:一種是用薑絲、蒜蓉、味精、老抽調製而成,呈鹹鮮味;另一種是用白醋、白糖、精鹽、薑蓉、蒜泥調製而成,呈酸甜味[2]。有時還會加入新鮮的橘子汁。

▍融合料理的生命,在於不斷折騰

海南雞飯,稱得上經典的fusion food(融合料理)。當年的海南移民,並沒有完全照搬文昌雞的調味和烹製方式,而是加以創新,加入辣椒和班蘭葉來調味,完成了從文昌雞到海南雞的轉型。

如今,海南雞飯又在經歷更大的變化。烹飪技法上,有廚師嘗試用分子料理的手法來料理雞肉;外在形式上,雞飯漢堡、雞飯冰淇淋都是令人意想不到的創新。了解食物的起源和“正宗”,是想更好地把握食物的脈絡,但在生活中,別讓正宗成為食物的枷鎖,扼殺它的生命力。

參考資料:

[1] 米其林指南:天天海南雞飯

[2]《一江之隔味不同——八方飲食漫筆》,作者邱龐同

[3]《在新加坡領略海南美食》,作者CHERYL LU-LIEN TAN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