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炙手可熱的腫瘤靶向治療藥物到底有哪些?

所謂分子靶向治療就是指針對特定分子靶點的治療,即使是不同病理類型的腫瘤,只要存在相應的靶點,都可能會有效。現在很多腫瘤都有了靶向治療的藥物,大家耳熟能詳的靶向治療藥物如利妥昔單抗(美羅華)、西妥昔單抗(愛必妥)、貝伐單抗(安維汀)等屬於大分子的單克隆抗體,還有小分子的酪氨酸激酶抑製劑,如吉非替尼(易瑞沙)、厄洛替尼(特羅凱)、埃克替尼(凱美納)、伊馬替尼(格列衛)等,多靶點激酶抑製劑索拉非尼(多吉美)、舒尼替尼(索坦)、范得他尼等,每年還不斷有新的分子靶向藥物上市或在研發中。

如果將分子靶向藥物簡單進行分類,主要包括單克隆抗體、抗新生血管生成藥物、小分子靶向藥物及其他靶向藥物。

先說單克隆抗體。目前已經有多個抗體類靶向藥物正式批準進入臨床應用,比如利妥昔單抗是一種針對CD20抗原的人鼠嵌合型單克隆抗體,能特異的與跨膜抗原CD20結合,被批準用於表達CD20陽性的B細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又比如,曲妥珠單抗是一種抗c-erbB2(Her-2)的重組DNA衍生的人源化IgG型單克隆抗體,能特異性作用於人HER2(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的胞外區,批準用於HER-2過表達的早期和晚期乳腺癌以及晚期胃癌等。再比如,西妥昔單抗是一種針對錶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的人鼠嵌合型單克隆抗體,適用於結直腸癌、肺癌、頭頸部鱗癌等。

接著說說抗腫瘤新生血管生成的靶向葯。腫瘤的生長與浸潤轉移離不開血供,因而與血管生成有密切關係,針對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療已經有了較大進展。抗生管生成的靶向藥物主要包括一些小分子藥物如恩度、沙利度胺以及抗VEGF受體的大分子單抗如貝伐單抗。國產的抗血管生成靶向藥物恩度是一種重組人血管內皮抑素,其對腫瘤細胞及非內皮細胞的增殖無影響,而能抑製血管內皮細胞增殖和遷移從而抑製腫瘤新生血管的生成,阻斷腫瘤細胞的營養供給,達到抑製腫瘤增殖或轉移目的,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批準恩度聯合NP方案用於III/IV期非小細胞肺癌,研究還顯示其對胃癌、卵巢癌等多種腫瘤可能有效。又比如,貝伐單抗是第一個重組人源化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的單克隆抗體,作用於VEGF,阻斷VEGF與受體結合,被批準用於結直腸癌、非小細胞肺癌、卵巢癌、宮頸癌等。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藥物一般較少單用,多數與化療聯合使用。另外,一些多靶點小分子激酶類藥物也具有抗新生血管的作用,一般將其歸為「小分子靶向藥物」中進行討論。

最後來說小分子靶向藥物及其他靶向藥物。這類葯的開發研究目前非常熱,已經有很多小分子靶向藥物正式批準用於腫瘤治療。比如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製劑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等批準用於特定的非小細胞肺癌等,針對Bcr-Abl融合蛋白和c-Kit激酶的抑製劑伊馬替尼批準用於ph+的慢性髓性白血病以及CD117陽性的胃腸間質瘤。多靶點激酶抑製劑索拉非尼、舒尼替尼、范得他尼等,被批準用於原發性肝癌、腎癌、甲狀腺癌等多種腫瘤。其他靶向藥物還有諸如泛素蛋白酶體抑製藥硼替佐米(用於多發性骨髓瘤等)、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製劑Romidepsin、西達本胺(用於複發及難治性外周T細胞淋巴瘤等)、法尼基轉移酶抑製劑、金屬蛋白酶抑製劑等等。

圖片來源網路

有人把靶向治療藥物比作是生物導彈,因為它有較明確的靶標,目標明確,可以定向打擊,較少傷及無辜,因此打擊的效果好,副作用也較少。細胞毒性藥物(也就是化療葯)雖然也可以有效殺滅癌細胞,但針對性不強,在殺傷癌細胞的同時會損傷到正常的細胞而導致一系列的毒性反應。但所謂的副作用少也只是相對的,正如剛才這個病人用到的利妥昔單抗,出現了明顯的輸注反應,如不及時處理也同樣可能危及生命。靶向藥物的副作用與化療葯的副作用的表形方式和特點不盡相同,仍然需給予高度重視,並進行相應的處理,所謂的「靶向」,只是相對而言的,不是絕對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