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葯你知道|高血壓、冠心病如何治療?收下這份用藥指南

根據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發布的《全國高血壓控制狀況調查》顯示,2018年,我國高血壓患病率已高達23.2%,但其知曉率不及50%,治療率為40.7%,控制率僅為15.3%。面對這一發病率高且逐漸呈現年輕化趨勢的病症,人們該如何預防?如何科學用藥?

7月26日,廣州醫科大學藥學院張梅教授做客 「安安有約——食藥科普大講堂」,帶來題為《高血壓和冠心病及其常用藥物》的專題講座,與公眾科普分享了其致病成因、預防措施及臨床用藥的相關知識。

她指出,高血壓和冠心病患者用藥需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必須長期堅持服藥,絕不能血壓一降就停葯。二是必須準確用藥,患者日常用藥應嚴格遵醫囑用藥。三是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並堅持自我保健,做到合理飲食、定期測壓、適度運動、遠離煙酒,規律生活起居,保持良好心態。

【病症一:高血壓】

1、 吸煙飲酒、高鹽高脂飲食是引發高血壓的危險因素

「自從烈性傳染病被控制之後,心腦血管性的疾病就成為危害我們人類健康最重要的一類,而高血壓即是引起這一類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據張梅介紹,高血壓是遺傳因素和生活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性別、年齡因素也與血壓有關。其中,體育運動不足、習慣性飲酒、吸煙、高鹽高脂飲食、較高體重指數和腹型肥胖、藥物使用、睡眠問題、性格和精神應激等因素是造成高血壓的最常見原因。「年輕人最好少熬夜!一天睡5個小時比一天睡7-8小時,高血壓患病率高1倍!」

以為自己是瘦子就可以高枕無憂了?No!張梅指出,腹型脂肪分泌的炎症因子會引起心血管系統的損害,所以,只是「大腹便便」,身體其他部位正常的瘦子也要注意預防高血壓。同時,OSAS(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睡眠)警告大腦處於缺氧負氧狀態,是高血壓的獨立影響因素,故也要對「打呼嚕」的狀況給予高度關注。

2、 如判斷是否患上高血壓?

張梅介紹,高血壓分為繼發性高血壓和原發性高血壓,前者是由於其他病症引發的高血壓癥狀,而對我們的健康危害最大的是原發性高血壓,傳統高血壓的判斷標準是140/90mmHg,美國新版指南的判斷標準是130/80mmHg。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人和國人體質有差異,不能一成不變地適用此標準。」張梅提醒大眾,連續測量會導致血壓的升高,所以血壓測量通常應進行三次,三次之間一般間隔五分鐘。她還介紹,可以在早上服藥前和晚餐前至少測量2次血壓,間隔1分鐘,取平均數,患有心血管疾病和不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分別應當在平均血壓≥130/80mmHg和平均血壓≥140/90mmHg時啟動治療,而如果連續三天進行測量,結果均大於140/90mmHg,無論是否患有心血管疾病或出現相關癥狀,都應該進行高血壓的介入治療。

3、如何科學用藥?

高血壓方面的藥物選擇要有針對性。張梅指出,以貝那普利(洛汀新)、培哚普利(雅施達)為代表藥物的緊張素轉化酶抑製藥(ACEI)是伴有心衰或糖尿病、腎病等併發症的高血壓患者的首選葯,具有平穩控制血壓,保護心、腦、腎器官的功能,同時可以逆轉高血壓導致的血管硬化、管腔狹窄、心肌肥厚等癥狀,故尤其適用於因腎素水準高引起的腎血管性高血壓患者。而輕中度高血壓患者單用ACEI即可控制血壓,但容易引發乾咳、血管性水腫等不良反應,值得患者警惕。

她指出,應該堅持有效治療與終身治療的施治原則:以效果為導向,按照醫囑嚴格準確用藥;以保護靶器官和平穩降壓為目的,服用藥物要長期堅持,不能見效即停。在藥物使用方面,以緊張素轉化酶抑製劑為代表的一線抗高血壓藥物都有針對的不同具體適應症,需要謹慎用藥。

【病症二:冠心病】

1、什麼是冠心病?

作為高血壓最重要、最直接的一個併發症,冠心病指由於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引起血管腔狹窄或閉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引起的心臟病,也稱為缺血性心臟病。

「簡言之,就是指心臟血管的『交通堵塞』,表現為心絞痛或心肌梗死。」張梅指出,該類患者一旦發生心絞痛,會有瀕死的感覺,嚴重的心梗,甚至會導致心臟驟停。

哪些因素容易引發冠心病呢?據張梅介紹,高血壓是導致冠心病的主要因素,所以血壓一定要控制。同時,高血脂、糖尿病也是常見的誘發因素之一。「以糖尿病為例,患者發病時,糖不能作為一個重要的能量供應,這時人體需動用脂肪,容易導致整個能量代謝的紊亂,所以糖尿病的病人要特別注意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她表示,家族遺傳、年齡、生活習慣也是引發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尤其是吸煙,無論對高血壓病人還是冠心病的病人都是一個高危因素,建議一定要戒煙。」

2、如何合理用藥?

而在冠心病方面,首要治療目的肯定是抗塞,其次是拿下高血脂與動脈粥樣硬化和心絞痛這三個磨人的「小妖精」。

其中,第一大類藥物是抗血小板藥物,代表藥物有阿司匹林、噻氯匹啶等。從適應症來看,此類藥物可以降低心梗、腦卒中的風險。冠心病患者如無禁忌,都應服用該類藥物,首選阿司匹林。這類葯還可以預防動脈血栓形成,如穩定性和不穩定性心絞痛。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抗血小板藥物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比如增加出血風險,尤其是消化道出血和腦出血,雖然少見但後果嚴重,老年患者更應注意。

第二類藥物主要效用是調血脂與抗動脈粥樣硬化,代表藥物有阿托伐他汀(立普妥)、洛伐他汀、辛伐他汀等。這類藥物還有一個「驚喜」:可以降膽固醇,降脂作用強且快,對高脂蛋白血症和高膽固醇血症治療、預防心腦血管急性事件、抑製血管成形術後再狹窄效果良好。「但可能引發轉氨酶升高、肌痛或四肢無力等副作用,故孕婦和哺乳期婦女不能用!肝病患者也要慎用!」張梅表示,對於明確血脂高或有動脈粥樣硬化的病人,長期使用他汀類藥物能明顯減少冠心病、中風的風險。

第三類「寶藏」用藥是抗心絞痛葯,「硝酸酯類對每一類心絞痛都有著非常好的作用。」張梅分享,硝酸酯類有強大的擴張冠脈作用,由於舌下含服1-2分就可直接進入靜脈生效,不需要緩慢地進入消化系統再起效,所以對由於「易怒」突發心絞痛的急症病人有奇效。

而針對變異型心絞痛治療,硝苯地平是首選,它可以鬆弛支氣管平滑肌,適用於伴有支氣管哮喘的患者。心得安伴則適用於伴有心律失常或高血壓者,不宜用於變異型心絞痛,不良反應也較輕,但血管擴張會引起頭痛、面部潮紅、皮疹及心悸等癥狀。

【記者】王佳欣

【實習生】劉偉琰

【校對】陳宇

【作者】 王佳欣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南方號~自營號~日報經濟部自營號~安安有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