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膝關節炎」不容小覷!尤其是7大護理誤區,你可千萬別犯

生活中,我們不難聽到有些中老年人說自己行走會後膝關節疼痛加劇,不能下蹲和上下樓,有些人甚至檢查出關節絞鎖、關節積液等。

然而到底怎麼治療它才是正確的,很少人真正明白;甚者有的會盲目鍛煉,或一味服用止痛劑、局部封閉注射,效果適得其反,還貽誤治療。那麼,今天康康就給大家講講關於膝關節炎的那些常見誤區?具體的讓我們一起往下看吧。

1. 越痛越要煉

事實上,該病是因關節軟骨的磨損破壞引起,若盲目以強力擠壓和摩擦性的所謂刻苦鍛煉,會加重軟骨病變的磨損,甚至使之剝脫。

正常人的膝關節表面有大約3-5毫米厚的白色透明軟骨,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軟骨會逐漸地磨損變薄,但是如果過度活動,會加速軟骨的磨損破壞。

因此鍛煉時應注意保護關節軟骨,應避免或限制做以下運動,如負重下蹲、急步上下樓梯、高強度對抗運動、攀爬、舉重、疾跑等強力磨損性運動。

2. 想要康復,主要靠靜養

關節炎患者急性發作,適當地休息是必須的。但患者長期不敢活動,久而久之,將導致膝關節僵硬,膝關節周圍肌肉廢用性萎縮,進而出現膝關節不穩,容易發生或加重關節軟骨的損傷。

所以,即使膝關節疼痛也應適當鍛煉,正確的方法是散步、游泳等;在不負重的情況下(如坐著),輕緩地活動膝關節,可以改善膝關節的活動能力。

3. 都是由骨刺引起的

骨刺是因為膝關節軟骨的邊緣因軟骨磨損後缺乏穩定性時,人體代償增生的結果。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骨刺不是膝關節疼痛的原因,一定程度的骨質增生可以增加關節接觸面,提高關節的穩定性,所以骨刺有其積極的一面,根本沒有必要盲目切除。

其實膝關節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於軟骨磨損後累及了軟骨下的硬骨神經所致。保護關節軟骨才是減輕疼痛的主要目的。

4. 只要藥物治療

由於膝骨關節炎是關節軟骨的結構性改變所致,也和人體衰老退變有密切的關係,目前尚未發現能使軟骨再生的藥物時。或者說,藥物只是減輕癥狀、減緩退變方式之一。

5. 補鈣就能治好

其實健康的人每天從正常飲食中攝取的鈣量其實已經足夠,單純服用鈣片及維生素D對治療骨關節炎不但作用甚微,而且還有潛在隱患。長期、大量服用補鈣製劑,可能引起便秘、腎功能不良及結石等病症。

6. 膝關節疼痛是年齡大的正常現象

此病是常發生於中老年人,又被稱為退變性關節炎或老年性關節炎。但事實上,除了年齡是主要因素外,還和關節損傷、體重、炎症破壞、遺傳等有關。所以,老年人出現膝關節炎癥狀並非正常現象,應當及時就醫。

7. 對於手術治療不了解

早期適當的關節養護,口服藥物就可減緩病情的發展,到了中期如果出現疼痛明顯,時常絞鎖,或者有遊離體時,就應進行關節鏡微創手術清理,雖然這種方法不能完全治癒。

如果膝關節炎的病理進程達到晚期,關節變形,活動困難,就需要進行人工關節置換。


關節炎、備孕、濕氣重、腎虛、減肥、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肝病、皮膚病等等,怎麼調理最有效?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文章最上方的 紅色「關注」按鈕 關注我們!

康愛多每天為您推送各種專業、趣味的健康知識,幫您識破健康謠言,走出用藥誤區!

更多預防、治療關節炎的相關資訊,也可點擊下方「了解更多」進行查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