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啥?啥?這些都是啥?3分鐘帶你認識血常規

寶寶生病到醫院最常見的就是化驗血常規,家長看到化驗單上向上、向下的箭頭心理很不舒服又不知道什麼意思。問醫生吧,後邊還有那麼多寶寶等著看病,只能帶著化驗單回家。

這就出現了很多媽媽上網搜索每項異常指標代表的意義,還有很多拿著化驗單網上諮詢檢查結果是什麼意思。在我們各個平台也遇到過很多家長諮詢血常規的問題,在公眾號後台也有家長留言讓我們出一期關於血常規的介紹。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血常規中最常見的幾項,上下箭頭分別代表著什麼意思!

我們隻介紹各種指標異常最為常見的情況,僅供家長們看明白指標值,畢竟單靠一張血常規不能確診寶寶的病情,診斷的事情還是教給醫生。

白細胞(WBC)

這是家長們比較緊張的一項,白細胞就像身體裡的戰士,一旦有「外敵」入侵,它會立馬衝出來保護著我們。白細胞包括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單核細胞。不過影響白細胞的主要還是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比例的變化。

寶寶生病時最常影響的也是這兩項,但是多數化驗單都是按照成人標準做參照的。所以,家長在看到有箭頭的時候,也不要過於焦慮。

白細胞參考範圍:

  • 新生兒:20x109/L

  • 嬰兒:(11~12)x109/L

  • 兒童:(8~10)x109/L

  • 8歲以後接近成人水準:(4~10)x109/L

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比例有兩次交叉時間:

兒童的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在生後4~6天和4~6歲時兩者比例是相等的。

在4~6天和4~6歲兩個階段就容易出現異常的箭頭,這只是參考了成人的標準,而並不是真正的異常。

中性粒細胞

中性粒細胞比例參考範圍:

  • 新生兒~嬰兒:0.31~0.40

  • 兒童:0.50~0.70

我們在看血常規的時候,除了看中性粒細胞數外,還要看中性粒細胞比例,這才是需要關注的一項。

中性粒細胞異常代表什麼意思?

增多:

生理因素—下午較早晨高;劇烈運動、飽餐、淋浴後、高溫或寒冷時均可出現暫時性升高。

病理因素—細菌感染、嚴重外傷、大面積燒傷。

減少:

  • 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性肝炎、水痘、風疹、巨細胞病毒等;

  • 物理、化學因素損傷,如X線等物理因素,鉛、汞等化學物質,氯黴素、磺胺類藥物、抗甲狀腺藥物等。

淋巴細胞比例參考範圍:

  • 新生兒~嬰兒:0.40~0.60

  • 兒童:0.20~0.40

淋巴細胞異常代表什麼意思?

增多:

  • 病毒感染,如麻疹、風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柯薩奇病毒、腺病毒、巨細胞病毒等;

  • 急性傳染病恢復期。

減少:

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放療、免疫缺陷病等。

嗜酸性粒細胞

增多:

  • 過敏性疾病,如支氣管哮喘、藥物過敏、蕁麻疹、食物過敏等;

  • 寄生蟲病;

  • 皮膚病,如濕疹、剝脫性皮炎等。

減少:

常見於手術、燒傷等應激狀態,臨床意義不大。

嗜鹼性粒細胞

增多:

  • 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結腸炎、藥物、食物過敏等;

  • 其他,傳染病如水痘、流感等,均可見其升高。

減少:

臨床意義不大。

總結,在白細胞中,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常見於細菌感染,降低常見於病毒感染、物理化學損傷;淋巴細胞比例升高常見於病毒感染,急性傳染病恢復期。嗜酸性、嗜鹼性粒細胞均跟過敏有關。切記,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有兩個交叉點。

紅細胞(RBC)和血紅蛋白(Hb)

紅細胞參考範圍:

  • 新生兒:(5.2~6.4)x1012/L

  • 嬰兒:(4.0~4.3)x1012/L

  • 兒童:(4.0~4.5)x1012/L

血紅蛋白參考範圍:

  • 新生兒:180~190g/L

  • 嬰兒:110~120g/L

  • 兒童:120~140g/L

紅細胞和血紅蛋白主要看是否存在貧血的問題,但是有時候我們又能看到這兩項後邊跟著升高的箭頭,就不太明白什麼意思。

增多:

嚴重嘔吐、腹瀉、大量出汗、大面積燒傷等。

高原地區的居民也會出現生理性的增多。

減少:

多見於貧血,貧血的種類有很多,按形態分類又分為大細胞性、正細胞性、單純小細胞性、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兒童中最為常見的缺鐵性貧血就屬於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新生兒)

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知識就了解到這裡吧,至於貧血的分類教給醫生就好了。即使是輕度貧血也要在遵醫囑補充鐵劑,定期複查。

血常規作為常規的一項檢查,並不能百分百確定寶寶就是什麼感染,本文僅供給家長們解疑答惑,診斷以及治療還是要遵醫囑哦~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往期精彩回顧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