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禾醫助分享」血常規白細胞高,是細菌感染嗎?要用抗生素嗎?

很多兒科醫生都有這樣的經歷:

家長抓著一張血常規化驗單,急吼吼的闖進診室,「醫生,我家娃細菌感染了,要不要吃抗生素啊」?

接過化驗單一看,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偏高,孩子精神狀態良好,也沒感染的癥狀和體征。

由於某些家長甚至部分醫生對白細胞計數和分類分析的片面性,抗生素濫用的現象很常見。

血常規,到底查什麼?可以通過白細胞計數和分類判斷細菌感染嗎?到底如何解讀白細胞結果呢?

血常規,查什麼?

血常規檢查報告單


電子顯微鏡下的血細胞

上面這張血常規化驗單,有22個項目,看似複雜,其實裡面隻包含了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這三大類細胞計數及相關信息。其中白細胞計數和分類是臨床醫生診斷和治療感染性疾病重要的參考資料。

常見的白細胞升高的原因

先來看看美國著名的梅奧診所(Mayo Clinic)是怎麼說的。

白細胞升高的常見原因:

  • 身體在和感染鬥爭,需要更多的白細胞。
  • 有些藥物會使白細胞增高。
  • 骨髓出現問題,使白細胞的製造增加了。
  • 有些免疫疾病會使白細胞質造增加。

導致白細胞升高的一些具體的疾病有:

  • 過敏(尤其是嚴重的過敏反應);
  • 白血病;
  • 藥物:激素;
  • 感染:細菌及病毒;
  • 紅細胞增多症;
  • 風濕性關節炎;
  • 抽煙;
  • 緊張及壓力,
  • 結核病等。

2007年在美國家庭醫學雜誌上發表的文章曾指出:單憑白細胞的升高、降低無法判斷出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 在不結合臨床及其它化驗時,是毫無意義的。

如何解讀白細胞結果?

1.兒童白細胞參考值

很多家長會用成人的指標來判斷小兒的化驗值,其實小兒各年齡段血常規中白細胞及其分類的數值都不一樣,很多醫院甚至某些兒童醫院化驗單上均以成人數值為標準值,這也是抗生素濫用的重要原因。

各年齡段白細胞的正常值 (圖片來源《諸福棠實用兒科學》)

需要特別指出,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存在兩次交叉:

新生兒中性粒細胞百分比高,4到6天時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基本相等,以後淋巴細胞繼續增加,增至約佔白細胞60%。此後中性粒細胞逐漸增多,至4到6歲兩者再次達到相等,中性粒細胞繼續增加,逐漸達到成人比例。

經常會有患兒家長拿著三四歲孩子淋巴細胞60%左右的報告單,問是不是病毒感染,其實都忽視了這個問題:在兒科,某些指標的參考值隨年齡在變化。

淋巴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的兩次交叉

2.嬰幼兒的白細胞計數超過一萬五,且伴隨39度以上的高燒還是要小心嚴重的細菌感染。

在白細胞升高時也要看白細胞的分類,正常情況下淋巴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各佔50%,如果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升高或有不成熟粒細胞可能會有細菌感染的可能,淋巴細胞百分比升高可能和病毒感染有關。但這些不結合臨床一點意義都沒有。病毒感染時的白細胞計數比較複雜,可以是升高、正常或低於正常,或白細胞分類裡的淋巴細胞升高。

通過血常規報告機械、簡單地判斷感染病原體不可取。

血常規的檢查時機

一般來說,在感冒、發熱的12小時內檢驗血常規的意義不大,因為這時體內的白細胞、C反應蛋白等剛反應沒過久,還處於繼續的反應中,沒有穩定下來,這時查,會有誤導作用。

比如,病毒感染早期,中性粒細胞還沒有下降,有時甚至因為炎症問題,還有升高的表現,白細胞數量還是很高,這時如果查了血,可能誤以為是細菌感染了。


對兒科醫生來說,我們不應該在兒童發燒時就去做個血常規,白細胞高就開抗生素,一定要回歸臨床,結合檢查、癥狀、病史等做出綜合判斷。

而對於患兒家長,也不應該擅自給孩子使用抗生素,濫用抗生素的危害無窮。如果身體沒有異常癥狀,輕微的異常結果是沒必要擔心的。

文章鏈接

更多精彩臨床病例分享,請前往禾醫助APP查看哦~!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