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孩子血常規報告,你能看懂多少?來,教你!

孩子感冒發燒,帶到醫院去,醫生大多會讓做個血常規檢查。很多家長不理解,為什麼又要抽血?難道醫生沒有血常規報告,就無法診斷病情了嗎?

並非如此。血常規報告只是醫生診斷病情的依據之一,真正靠譜的醫生,會綜合孩子的報告單數據和臨床的癥狀,結合實際的臨床經驗,做出準確的診斷。

清楚了醫生的診斷流程,粑粑麻麻如果學會了看血常規報告,那不僅可以對孩子的身體狀況做到心裡有數,還能避免醫生的診斷出現疏漏。

今天,就教大家get到看懂血常規報告的新技能。

血常規報告單:重點看這 3 項

血常規是一種檢測血液中基本細胞成分的方法。

孩子生病,大多都是感染,不過感染的來源不一樣,有的是細菌感染,有的是病毒感染。

血常規最重要的作用,是幫助醫生來判斷孩子的感染類別,從而給出正確的診斷方案。

雖然血常規的檢查項很多,不過家長要看的只有 3 類:白細胞、紅細胞和 C 反應蛋白。看懂這 3 點,就可以對孩子的身體狀況做出一個粗略的判斷。

白細胞、C 反應蛋白:判斷感染類別的依據

01、白細胞

白細胞是身體的衛士,當細菌或病毒襲擊身體時,白細胞就會去衝鋒陷陣、保衛身體。

白細胞是 5 種細胞的總稱,包括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嗜酸細胞和嗜鹼細胞,每種細胞的作用方式各有不同。

孩子生病感染來源通常是細菌或病毒,醫生主要看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的變化情況。

中性粒細胞

當人體被細菌偷襲時,身體就會快速產生大量的中性粒細胞,派遣它們到患病的地方上陣殺敵。由於中性粒細胞短時間內急速增多,白細胞總數也會升高。

在血常規報告中,如果看到中性粒細胞增多,大多可以認定是細菌感染,醫生可能會建議孩子使用抗生素治療。

淋巴細胞

淋巴細胞增多,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更高。淋巴細胞能識別出哪些是病毒,把它們包裹起來消滅掉,不讓病毒繼續搗亂,並且產生相應的抗體,便於下一次直接消滅它們。

在淋巴細胞與病毒戰鬥的過程中,淋巴細胞會大量複製,數量變多,但中性粒細胞的比例會下降。等到病毒被打敗之後,淋巴細胞的數量又會恢復到正常值。

02、C 反應蛋白

C 反應蛋白(CRP)是一種急性期反應物。一般在手術或者受到創傷後,人體感染了細菌或病毒,血液中 CRP 的濃度就會升高。

由於 CRP 在病毒性和細菌性感染時都會升高,它的數值並不能作為判斷病毒感染還是細菌感染的準確依據。

?通常當 CRP 高於 20mg/L 以上時,醫生會認為孩子受到了細菌感染的可能性比較大,但還是要結合白細胞的變化來綜合判斷。

總結起來就是:如果中性粒細胞增多,或者C 反應蛋白高於 20mg/L 以上,那麼孩子細菌感染的可能性更大;

如果只是淋巴細胞增多,孩子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更大。

紅細胞:判斷貧血的常用指標

紅細胞可以看做是身體的運輸官,負責將氧氣運送到全身各處,給機體提供生長所需的營養。

血常規報告中,紅細胞相關的有這幾項:

血紅蛋白(HB)

紅細胞數量(RBC)

紅細胞壓積(HCT)

平均紅細胞體積(MCV)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

是不是覺得很複雜?先別急。

我們只需要看血紅蛋白(HGB)和紅細胞(RBC)這兩項。如果 HGB 和 RBC 的數量減少,孩子有可能患有缺鐵性貧血。

對於 1 個月以上的寶寶,年齡不同,判斷孩子貧血的標準也不一樣。

這裡列出了一個表格,爸爸媽媽可以作為參考:

來源:生育百視通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