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收藏|手把手教你看懂血常規報告

收藏|手把手教你看懂血常規報告

血常規應該是兒童醫院做得最多的化驗,但是由於兒童血常規結果隨年齡增長動態變化,而很多血常規的參考值並未根據年齡修正,因此,很多家長看著化驗單上高高低低的箭頭,非常緊張。

收藏|手把手教你看懂血常規報告

今天,就來教教大家血常規到底應該怎麼看。

白細胞

白細胞是存在感染的寶寶血常規化驗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剛剛生下來的寶寶白細胞計數可達20×109/L,生後數小時逐漸增加,24小時達高峰,至2周左右達12×109/L,並穩定在這個水準至1歲,到學齡期(6歲以上)降至8×109/L左右,成人水準為7×109/L。

收藏|手把手教你看懂血常規報告

需要指出的是,嬰兒時期(<1歲),當哭鬧、嘔吐、進食、肌肉緊張、疼痛、缺氧時,均會出現波動。

白細胞具體還細分為粒細胞淋巴細胞,其中粒細胞還細分為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等,在兒科臨床工作中,醫生們會藉助白細胞的數值和中性粒細胞的百分比判斷感染的性質。

一般來說,細菌感染的患兒白細胞會升高,中性粒細胞的比值會升高。如果白細胞總數超過30×109/L,抗感染治療不能下降,還需要排除白血病,需要完善幼稚細胞檢查和骨髓穿刺檢查確診。

病毒感染一般白細胞數值會在正常範圍或者輕度升高,當然嚴重病毒感染白細胞可能會低於正常值,白細胞過低時還需要排除血液系統惡性疾病

當咳嗽時間長、乾咳為主,或者發熱時間長,白細胞正常範圍,中性粒細胞比值不高時,還需要排除非典型病原感染

血紅蛋白

血紅蛋白是反映寶寶是否貧血的指標,初生兒血紅蛋白170g/L,後逐漸下降,2~3月齡時降至110g/L以下,早產兒下降更為明顯,可下降至70~90g/L,稱為生理性貧血。之後維持在110g/L以上,12歲時達到成人水準。

收藏|手把手教你看懂血常規報告

小兒貧血也是有自己的一套診斷標準的:

出生後10天內新生兒血紅蛋白<145g/L;

10天~3個月嬰兒血紅蛋白<100g/L;

3個月~6歲血紅蛋白<110g/L;

6~14歲血紅蛋白<120g/L為貧血。

血小板

血小板是血液凝固的重要成分,正常兒童血小板正常範圍是100~400×109/L,當血小板低時,可能會出現出血傾向,全身可能出現散在的針尖一樣的出血點,壓之褪色,最常見的是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下降明顯時需要應用丙種球蛋白或者激素治療。

血小板高常見於感染或者川崎病,需警惕血小板聚集導致高凝狀態。感染引起的血小板升高隨著感染的清除會慢慢下降,需要定期複查,川崎病引起的血小板升高則往往需要阿司匹林或者潘生丁抗血小板聚集。

超敏C反應蛋白

收藏|手把手教你看懂血常規報告

超敏C反應蛋白(俗稱CRP)是反應炎症程度的指標,由於各地採用的實驗方法不同,參考值各異,當CRP升高時需要考慮細菌感染,當然,應激、免疫反應都可以引起CRP升高。

以上便是一張血常規醫生最關注的幾個指標,當然,判斷病情不能完全憑一張化驗單,還需要根據患兒的臨床表現。

文/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

主治醫師 張鑫

編輯 熊蕾

圖/源自網路

推薦文章:

關注我們

收藏|手把手教你看懂血常規報告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