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吉利、長城、比亞迪,誰的2018更高光?未來呢?

吉利、長城、比亞迪,這三家車企擁有相似的身份。它們既屬於自主品牌,也屬於民營企業,而且在這一輪品牌向上的浪潮中,紛紛勇立潮頭,成為頗有前景的“潛力股”。

最近,這三家車企2018年的年報皆已出爐,而且第一季度的銷量表現也已經劃上了句點。彼此“異與同”,正好可以評說一二。

☆2018年銷量的“冰與火”

2018年,中國車市遭遇28年來首次負增長的凜冬境遇,狹義乘用車累計銷量為2235萬輛,同比下滑5.8%。車市大盤既如此,那麽,吉利、長城、比亞迪是怎樣的狀態呢?

從財報來看,吉利汽車2018年銷量為150.08萬輛,同比增長了20%;長城汽車在2018年的銷量達到了104.4萬輛,同比下滑1.63%;比亞迪汽車的年銷量為52.07萬輛,同比增長了27%。

有這麽一條鐵律,當有人高喊行業不景氣時,總體情況確實顯露疲態,但優秀者必將逆市而為,甚至於當劣者被淘汰時,優秀者還可以反過來擴大市佔率。所以,從銷量數據來看,吉利、長城、比亞迪均跑贏了大盤。

吉利鋒芒正盛,雖然在2018年與年初立下的銷量目標失之交臂,但同比增幅達到20%,且憑借150萬銷量躋身全部車企榜單第4位,儼然再次創造了一個奇跡。2019年,業內普遍認為市場會越來越差,吉利銷量增長的步伐也在放緩,能否避免曇花一現,愈發考驗吉利的掌舵能力。

長城汽車仍專注於SUV市場,而且花團錦簇,衍生出越來越多的細分化車型。雖然業內一一度擔憂長城汽車執念於SUV,而忽視轎車市場,是否放大了風險。但從目前來看,SUV的市場體量在一番波動之後將會趨於穩定,並非萎縮到零,長城汽車仍然是SUV界的一個巨無霸。況且,長城汽車還有皮卡撐腰。

至於比亞迪汽車,走出的路線更顯與眾不同。作為新能源的絕對擁躉,比亞迪原先或許是孤獨的,但如今握有更多的主動權。沒有“雙積分”壓力,又擁有多年以來的技術儲備,比亞迪更傾向於後手發力。2018年,比亞迪銷量上漲27%,直接原因還是推出了幾款爆款車型。

☆利潤與研發的“紅和黑”

在三家車企的財報中,還有2個相當有趣的指標,即利潤和研發費用。

從淨利潤來看,吉利最高,達到了125.5億元,其次是長城,52.1億元,最後是比亞迪的27.8億元。這與銷量排名相吻合,但簡單計算之後可以得出,如果將淨利潤分攤到每一輛車上,吉利的利潤明顯更高。

再以年報公布的淨利率來看,也印證了上述觀點。吉利的淨利率是11.8%,長城5.3%,比亞迪僅有2.1%。可見,吉利更會賺錢。

在研發費用上,卻是另外一番光景。以三家公司公布的財報數據為準,吉利的研發費用為5.49億元,長城更高,達到了17.4億元,而比亞迪的研發費用則高達49.89億元。簡言之,三家橫向對比,吉利的淨利潤最高,但研發費用最低,與比亞迪剛好相反。

我們暫時無法斷言,吉利的研發費用最少,就證明其疏於研發,或者產品缺乏競爭力。不排除存在一些數字魔術,以使財報的其他數據更加光鮮。但如果研發費用確實投入過低,相當於在未來幾年埋下了技術隱患,可能會在下一次迭代浪潮中落於下風。

比亞迪的研發費用遙遙領先,與其選擇的技術路線息息相關。多年來一直布局新能源技術,投入了大量的“真金白銀”。這些撒出去的“金種子”,只有在新能源大面積普及的時候才能收獲碩果。況且,國家補貼滑坡,對於比亞迪來說,壓力陡增。令比亞迪欣慰的是,這些研發投入豪賭的是明天。只要行業仍然朝著“新四化”演變,比亞迪的優勢會漸漸凸顯。

☆2019年的“季度考”

勞動節一過,小長假又少了一個。4月份的銷量慢慢有了聲音,而前3個月則早已塵埃落定。市場刹車、行業寒冬,仍然是2019年的“主旋律”。淘汰是必然的,而最先割讓市場份額竟也是自主品牌。2019年,會是自主品牌無比艱辛的一年。

那麽,吉利、長城、比亞迪這3家民營企業的發展如何?從最新銷量上可以再次得出一些結論。

吉利汽車1-3月的累計銷量為36.66輛,仍然排在車企總榜單第4位,超過了東風日產和上汽通用五菱,但與去年同期累計銷量相比,下滑了5.1%。年初,吉利保守地立下2019年的銷量目標151萬輛,僅比2018年增加1萬輛,如此的估計相當務實。但照此趨勢下去,能否突破150萬輛,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長城汽車1-3月總銷量為24.73輛,同比增長了10.0%。這與去年同期長城汽車銷量基數較低有關,但必須肯定的是,長城汽車做到了逆市增長。銷量回升之所以立竿見影,長城汽車並非重新撿回了轎車產品,而是繼續拓展SUV產品陣列,目前從H系衍生出了F系,形成了“1+1>2”的效果。當然,在車市舉步維艱的情況下,長城的價格讓利,也重新吸納了不少新訂單。

比亞迪1-3月的銷量之和為11.24萬輛,同比增長了1.6%。增幅較小,但在汽車市場整體“開倒車”的背景下,已經相當不易。從宋MAX走紅開始,比亞迪在市場上印證了2件事。其一,最新的家族化風格解決了長期以來的設計詬病,Dragon Face功不可沒;其二,燃油車仍然是“大兒子”,堅持新能源路線不動搖,這與燃油車衝量並不矛盾。

三家車企,風格迥異。但在財報中,均提到了將來的轉型方向,未來汽車必將是智能的、電動的。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車企不再將自身局限於一家製造公司,而願意轉變為一家移動出行服務公司。這基本已經成為行業常態。

吉利的感覺是“大”,細分譜系多,產品陣容多,越來越像大眾集團,更考驗掌舵能力。長城的感覺是“專”,繼續吃透SUV和皮卡的市場紅利,目前幾乎沒有扶植轎車的計劃。比亞迪的感覺也是“專”,但更加執念於新能源,而且希望供應鏈體系一肩挑。

未來幾年,吉利、長城最急於“補課”的還是新能源。吉利目前開拓幾何品牌,長城布局歐拉,但小樹苗要長成擎天大樹,時間是最難跨過的一道坎。比亞迪也要“補課”,目前銷售體量與吉利、長城仍有較大差距,短期內還需要燃油車來“撐場子”。

假以時日,吉利、長城、比亞迪只會越來越趨同。這段艱苦歲月,絕對是一場大浪淘沙,在自主品牌中,大概率僅會剩下個位數的冒尖分子。殊途同歸,九九歸一,大抵如此。

本文作者為踢車幫 曹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