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淋巴瘤:生命在握,可愈可求

國際淋巴瘤聯盟、世界衛生組織從2004年起,將每年9月15日定為『世界淋巴瘤宣傳日』

隨著環境汙染的加重、生活節奏的加快,淋巴瘤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並且呈現年輕化趨勢。淋巴瘤,是源於淋巴網狀系統的惡性腫瘤,分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兩類,是一種並不為人們所熟知的疾病。

2006年香港著名實業家霍英東因淋巴癌去世,2009年著名主持人羅京、年輕演員李鈺因為淋巴瘤去世,2013年李開複發聲罹患淋巴瘤,2015年《滾蛋吧!腫瘤君》上映,自此淋巴瘤在國人心中的印象越來越深刻。

《斯巴達克斯》安迪·懷特菲爾德患淋巴癌去世,終年39歲;

香港作詞人林振強因淋巴癌去逝;

漫畫家熊頓因非霍奇金淋巴瘤去世,時年30歲;

台灣歌手阿桑因癌症去世,去世兩年前查出患有淋巴癌;

開拓者老闆、微軟聯合創始人之一的保羅·艾倫因非霍奇金淋巴瘤去世;

香港知名實業家霍英東因患淋巴癌逝世;

中央電視台著名播音員羅京因淋巴癌擴散去世;

《情深深雨濛濛》女主角之一的李鈺因患淋巴癌病逝;

2018年我國腫瘤統計年報顯示,以白血病、淋巴瘤為代表的淋巴造血組織癌,發病率漸呈低齡化,死亡率位列前十。淋巴瘤的發病年齡以兒童和青壯年最為多見。淋巴瘤發病率在6.8/10萬,且分型較多,比較複雜,給一線臨床醫生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人們慢慢的對癌症開始有了了解,從病因、病理以及治療方式,目前已經形成了規範化的治療。淋巴癌作為眾多腫瘤中的一種,其治療也在腫瘤治療史中一步步優化,終於,我們現在可以勇敢的向絕症說不!

今天,借著淋巴瘤宣傳日,我們再來了解一次淋巴瘤治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第一次革命:手術刀上的希望,切掉腫瘤帶來生存曙光

癌症治療中,手術是第一個可用的手段。在早期的手術時期,雖然醫生們相信只要徹底切除癌症組織和其周邊組織就能挽救病人,但仍有許多患者因為癌細胞的轉移而去世。

第二次革命:放療與化療的興起,全身性疾病的再認識

手術治療未能治癒癌症,使人們不由意識到癌症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因而需要全身性的治療。

20世紀初,醫生觀察到放療可以治癒某些分型的霍奇金淋巴瘤。當研究結果顯示擴大放療區域能提高治癒率後,醫生擴大了放療面積。然而,隨後的幾十年中人們認識到胸部放療的長期效果,並努力減少放療對正常細胞組織的影響。

1949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氮芥用於霍奇金淋巴瘤治療,這是第一個治療淋巴瘤的化療藥物。

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有了確切的證據表明聯合化療可以治療兒童白血病和成人晚期霍奇金淋巴瘤。1976年,CHOP聯合化療方案提高了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癒率;環磷醯胺、多柔比星、長春新鹼、潑尼松聯合化療方案(CHOP方案)把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癒率從40%提高到50%。

第三次革命:造血乾細胞移植則為複發難治的淋巴瘤帶來重生的可能

1995年,骨髓移植改善了複發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生存時間:一項重要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既往治療後複發的瀰漫大B淋巴瘤患者接受自體骨髓移植後(治療前收集患者骨髓,治療後輸回患者體內)改善了患者生存時間。大劑量化療和放療後,通過骨髓移植恢復血液系統和免疫系統損傷。這項研究確立了自體骨髓移植治療這類複發疾病的標準治療方案地位。

輸入淋巴細胞可再次緩解白血病:研究者發現接受異體乾細胞移植或骨髓移植後複發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輸入生物學匹配的同一捐獻者淋巴細胞後疾病可以緩解。

第四次革命:分子及免疫學的興起,向個性化戰鬥邁進

靶向治療

1982年,美國斯坦福醫學中心的Levy用B細胞淋巴瘤患者瘤細胞製備了一個抗獨特型單抗,患者經這一抗體治療後,病情緩解,瘤體消失,此舉開啟了單抗治療腫瘤的新篇章。但在此後的幾十年間,抗體的發展由於異源的因素並不十分理想。

直到1997年,第一個用於治療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抗CD20單抗-利妥昔單抗被FDA批準上市,此後抗體及抗體-藥物偶聯物的開發取得飛速進展。2002年和2003年美國FDA分別批準在抗CD20抗體上連接放射性同位素Y90和I131的依妥莫單抗替酯和托西莫單抗用於治療淋巴瘤,2011年,FDA批準抗CD30嵌合抗體-布妥昔單抗與單甲基金抑素奧利斯他汀E組成的抗體-藥物偶聯物用於治療淋巴瘤,2014年安進公司的布利莫單抗(由抗CD19和抗CD3組成的雙特異性T細胞待接器)被FDA批準上市,用於治療費氏染色體陰性的急性前B淋巴細胞白血病。

目前,仍有大量的靶向藥物研究陸續開展並逐漸進入淋巴瘤治療的臨床應用:PI3Kδ抑製劑治療惰性B細胞淋巴瘤;Syk抑製劑治療B細胞淋巴瘤;第二代蛋白酶體抑製劑MLN9708、CEP-18870、carfilzomib、PR-047以及NPI-0052等也已進行臨床試驗,有可能進一步改善NHL的臨床治療狀況。

免疫治療

1989年,CAR-T免疫療法的概念首次出現在美國科學院院刊上,2017年2月,首個CAR-T獲得FDA批準,正式進入臨床。

7年前,美國5歲大的Emily Whitehead罹患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們在其身上試驗了全新的Car-T免疫細胞療法,使其完全擺脫了癌症,健康生活至今。在與Emily患有同種疾病的25名兒童和5位成人中,所有27人應用該療法後均得到了完全治癒,沒有再檢查出癌細胞。Emily Whitehead也成為這一療法的招牌人物。

新靶點PD-1/PD-L1,是近幾年新發現的免疫檢查點,並在2014年由FDA批準臨床,在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中顯示出非常突出的療效,如複發/難治性的霍奇金氏淋巴瘤的患者可獲得85%以上的有效率,超過3年的長期生存率達到50%以上,後續需要5年甚至更長時間的觀察隨訪才能明確這種藥物的治癒能力。

通過免疫檢查點分子抑製劑進行腫瘤治療,使腫瘤的免疫治療從「提高機體的免疫應答」向「打破免疫耐受」轉化,已成為近年來癌症免疫治療的新思路,新靶點的不斷發現也讓腫瘤免疫治療出現新的熱潮。淋巴瘤免費用藥臨床招募中,詳情來源於微信公眾號:ai幫幫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