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胃潰瘍診斷的6項依據,具備二、六項者可診斷為胃潰瘍

胃潰瘍的發生是因為胃黏膜損害因素和黏膜保護因素之間失去了平衡,但主要是防禦因素缺陷所致。

由於胃黏膜局部的缺陷,不能有效地對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蝕和消化作用,而致潰瘍發生。胃酸、胃蛋白酶在消化性潰瘍的形成中起決定性作用。

胃黏膜屏障的破壞、胃幽門運動功能的減弱、十二指腸液的反流、幽門螺桿菌感染是胃潰瘍形成的條件。

胃潰瘍的診斷依據有哪些


第一項:慢性病程,周期性發作,常與季節變化、精神因素、飲食不當有關;或長期服用能致潰瘍的藥物如阿司匹林等。

第二項:上腹隱痛、灼痛或鈍痛,服用鹼性藥物後緩解。典型胃潰瘍常於劍突下偏左,好發於餐後0.5~2小時。疼痛常伴泛酸噯氣。

第三項:基礎泌酸量及最大泌酸量測定有助診斷。胃潰瘍的基礎泌酸量正常或稍低,但不應為遊離酸缺乏。

第四項:潰瘍活動期大便隱血陽性。

第五項:X線鋇餐檢查可見龕影及黏膜皺襞集中等直接徵象。單純局部壓痛,激惹變形等間接徵象僅作參考。

第六項:胃鏡檢查,可於胃部見圓或橢圓、底部平整、邊緣整齊的潰瘍。根據潰瘍面所見,可分為3期:

① 活動期

潰瘍面為灰白色或褐色苔膜覆蓋,邊緣腫脹,色澤紅潤,光滑而柔軟。

② 癒合期

苔膜變薄,潰瘍縮小,其周圍可見黏膜上皮再生的紅暈;或潰瘍面幾乎消失,其上有極少的薄苔。

③ 瘢痕期

潰瘍面白苔已消失,變成紅色充血的瘢痕;可見皺襞集中。

具備以上第一、第二、第五項或第二、第六項者可作胃潰瘍診斷,對診斷為胃潰瘍者須與惡性潰瘍鑒別,凡能進行胃鏡檢查者應做胃黏膜活檢予以確診。

微信yesjk551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