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58歲男性,血糖升高2年余,咳嗽、乏力2月余,超音波看到的肝左葉的低回聲,是腫瘤嗎?

播放GIF

患者信息

男性,58歲。發現血糖升高2年余,咳嗽、乏力2月余。B型超聲:肝左葉可疑低回聲。

播放GIF

影像檢查

圖1肝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

小編留言:這些患者是別人的,但這些癥狀你工作中也可能會遇到,學習才是前進的唯一路徑,有思考才有進步哦!

01

最後的結果

肝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

【分析思路】

診斷依據:

1.患者為男性,58歲。符合肝臟炎性假瘤好發於中老年男性的臨床特點。

2.B型超聲:肝左葉可疑低回聲。

3.病灶發生在肝左葉,呈巨塊狀不均勻低密度,大部分突出於肝外,呈多房狀,間隔壁較厚。

4.增強掃描:

1)動脈期病灶邊緣及病灶內實性部分輕微強化,可見多個大小不一的低密度囊變區。

2)門脈期病灶強化密度略低於肝臟密度,其中囊變區邊緣線樣強化,囊內不強化。

綜合上述患者年齡、癥狀、體征以及CT表現特點,應考慮肝臟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的可能。

02

影像表現

肝左葉巨塊狀不均勻低密度灶,向外向上突出,增強掃描動脈期病灶邊緣及病灶內實性部分輕微強化,其內可見多個大小不一的低密度囊變區;

門脈期病灶強化部分略低於肝臟密度,其中囊變區邊緣線樣強化,囊內不強化,其內密度差增加

播放GIF

病例要點

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IMT)是各種致炎因子引起的肝臟組織壞死後纖維組織、毛細血管增生和局部組織炎性細胞浸潤為特徵的腫瘤樣病變,可發生在各種組織和器官,包括肺、腸系膜、網膜、胃和肝等。以中老年男性多見,男女發病之比為2.5:1,平均年齡為45.7歲。病灶多為單發,有20%的病例為多發病灶。組織類型分為黃色肉芽腫型、漿細胞肉芽腫型和透明硬化型,抗生素治療可使病變或癥狀消失。

1.臨床表現:多無癥狀,少數可有腹痛、發熱、嘔吐等。

2.B型超聲:肝內病灶為低回聲團塊,無聲暈及血流信號。

3.CT表現:

1)CT平掃:

(1)多數為單發,病灶形態多樣,以單結節、多髮結節融合成塊狀;病灶直徑多大於3 cm。

(2)多數病例表現為低密度,密度可不均勻,部分病灶可有壞死,大部分病灶邊緣清晰。

2)增強掃描:

(1)肝臟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因無肝動脈供血,增強掃描動脈期病灶無明顯強化;門脈期及平衡期 病灶周邊因有較多的纖維組織包繞可有邊緣強化,病灶邊界顯示更加清晰。

(2)病灶中心因含較多的凝固壞死組織而無強化,病灶內纖維成分在門脈期和平衡期強化並向周圍 延伸,是其常見表現。

(3)有些病灶因周邊纖維組織較多,強化後和肝實質密度一致,產生病灶縮小的感覺,這是其一個特徵性表現。

4.MRI表現:

1)具有一定特徵性,病灶形態不規則T1WI為低或等信號,T2WI為等、低或略高信號。

2)增強時早期強化不明顯,但晚期可見延遲強化,以周邊或偏心結節狀強化為主。

鑒別診斷

1.肝細胞癌:肝癌多數動脈期有強化,有「快進快出」特徵,多有肝炎肝硬化病史,AFP多為陽性;炎性假瘤動脈期無強化,門脈期和延時掃描有強化。

2.肝外生型腫瘤:本病例病灶大部分突出於肝外,應與外生型腫瘤鑒別。外生型血管瘤具有肝內血管瘤相同的強化模式,外生型肝癌增強具有肝癌的強化特徵。腫塊與肝臟、胃、膈肌的關係密切,需要與起源於肝臟以外的腫瘤鑒別,薄層掃描有利於顯示病變與肝臟的關係。

3.肝轉移癌:常為多發類圓形乏血供病灶,CT增強有邊緣強化、「牛眼征」等,病灶內沒有纖維間隔和中心結節,臨床有原發惡性腫瘤病史,對鑒別診斷有幫助。

4.肝血管瘤:增強掃描動脈期邊緣結節狀強化,延遲掃描病灶逐漸充填;肝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動脈期無強化,延遲掃描強化有向內延伸而不能充填。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

關注醫侃(yikantime)

微博:@醫看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醫看」醫生問答平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