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對話百家》:130位作家為青年匯聚起了光

“給你一束光。”是寫在六卷本《對話百家》叢書扉頁上的一句話,這套叢書收錄了王蒙、王安憶、遲子建、阿來、莫言、賈平凹、陳忠實、麥家、劉慈欣等130位當代中國作家的對話實錄。這束“光”的光源是書中的作家和他們的作品,編輯書的人們把每一束光匯聚在一起。如果掩卷沉思,感受到光明存在,所有努力就都有了意義。《對話百家》叢書由青年報社聯合百花洲文藝出版社最新推出,叢書首發式暨“文學與青年”論壇在思南文學之家舉行。

叢書分為《安頓靈魂》《文化酵母》《精神胎記》《生命暗道》《光的方向》《世相人心》等六卷本,收錄的當代中國作家還包括張煒、李佩甫、周大新、金宇澄、柳建偉、莫言、賈平凹等17位茅盾文學獎得主,范小青、東西、寧肯、李修文等60餘位魯迅文學獎得主,徐則臣、魯敏、石一楓、王十月等40餘位青年作家,葉辛、趙麗宏、潘向黎等19位上海作家。另外,還包括錢谷融、李敬澤、陳思和等理論型作家,馬原、殘雪等先鋒派作家,蔡駿、血紅等類型和網絡文學作家,不僅是百餘位當代作家的致敬之書,也是新時代中國文學的縱橫地理。

其中,張煒在談到長篇小說《你在高原》時說,如果不寫完這部作品恐怕一生都不會安寧,為此,他耗時二十二年,寫下450萬字,流了很多眼淚;麥家的長篇小說《解密》經歷了十七次退稿,他並沒有因為挫敗而遲疑,還將其解讀為“每一次退稿對我個人而言都是打擊,對作品來說都是‘打鐵’”;馮驥才說,他如果一直畫畫可以成為一個富翁,也可以很庸俗地住進豪宅,但是偏偏要去做文化搶救。

文學的未來屬於青年,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葉辛、江蘇省作家協會主席范小青、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趙麗宏、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潘向黎等著名作家在論壇上都談到了自己的年輕時代時閱讀與文學的處境,在成為著名作家之後,他們又時常和青年人在一起,給他們很多文學上的指導。

文學豐富了他們的青年時代,滋養了他們的生命,給他們以人生的指引。葉辛說,在上山下鄉的日子裡,文學給了他很多啟示。那時知青中有不少人發自內心的喜歡文學,他們從文學中獲得啟發,用文學去展示生活,卻揭示人性的本質。這也是為什麽後來在知青中出現了那麽多作家的原因。

趙麗宏青年時回鄉插隊來到崇明,他一度十分感傷和憂鬱,文學成了他的救命稻草。趙麗宏說他開始並沒有想當作家,而是從小就喜歡文學,在崇明的歲月裡,他每天晚上都讀書,用文字來表達自己,這一段日子為他日後成為著名作家作了充分的準備。“青年和文學做朋友是一件好事情。”趙麗宏說,“因為有了文學就可以活下去,有了文學就可以感受寬廣、豐富和遼闊的人生。”

范小青也從小就受到文學的滋養,而她的創作也從來沒有離開過青年,即便是新近出版的長篇小說《滅籍記》,也是寫一個青年人和一棟老宅的故事。范小青說,她一直關注青年的文學閱讀,現在新媒體興起,碎片化閱讀問題很嚴重,每天要接觸很多信息,這些信息又紛繁雜亂、互相矛盾,不知道哪個真哪個假。

潘向黎則坦言,文學與青年關係密切。大學中文系裡有一句名言,每個人都有一次成為詩人的機會,就是青年談戀愛的時期。青年人心靈深處思想的萌發,他們感到壓抑和不自在,他們的生命活力和元氣往外衝,這些本身就是文學創作發展的重要力量源泉。潘向黎認為,相比過去的青年,現在的青年人審美獨立,內心強大,有一種不盲從的精神,這都為文學鑒賞和創作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作家們還為青年人薦書。葉辛說,青年人應該有空多讀書。而文學是閱讀中很重要的內容。因為一個作家說過,文學寫下有意義的東西是可以留下來的,其他都會消失。趙麗宏推薦了羅素的《西方的智慧》,還有已故複旦大學教授潘旭瀾的《太平雜說》,尤其要推薦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趙麗宏說,他有一次訪問歐洲,在德國海邊城市,有位哲學家說美國文化像洪水一樣,歐洲沒有辦法抵抗,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抵抗,除了中國。“因為中國的古代哲學到現在還能有力量,沒有一個哲學像中國哲學這樣有力量。”潘向黎推薦了《紅樓夢》。她認為,《紅樓夢》讓國人十幾歲讀懂,二三十歲沉浸其中,這是中國人所獨有的莫大的福利。(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