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作家趙麗宏:真誠地面對孩子

趙麗宏老師是當代著名作家、詩人、散文家。出版著作80余部,多部作品被譯成英、法、俄、意、日等多種文字在國外出版發表。從2013年起,趙麗宏老師開始涉足兒童文學領域,並陸續創作了兒童文學長篇《童年河》《漁童》《黑木頭》三部曲。昨天我們通過《童年河》了解了趙老師的創作初衷與故事來源,今天就來看看《漁童》中,趙老師又想傳達什麽樣的情感與精神。

有人說,文學創作,是一種回憶。我認同這種說法。但這種回憶,不是歲月的照相簿,也不是往事的錄音機。這種回憶,是時光的濃縮,是感情的升華,是思想的積澱。文學創作,是將這些記憶用文字融會成一體。

去年,我出版了兒童長篇小說《童年河》,寫的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童年記憶。虛構的故事和人物中,有很多真實的童年記憶,有很多親人和朋友的影子。雖然寫的是遙遠的年代,但讀者還是喜歡讀這樣的小說,也不覺得小說的情境陌生疏隔。為什麽?因為小說虛構的故事和人物中,有我童年生活的影子。寫作過程中,記憶中很多場景,很多人物,很多甜蜜的或者苦澀的往事,不斷地浮現在眼前,讓我感動、心顫,甚至流淚。真實和虛構,在小說中融合成一體。我的同輩人,讀這樣的小說,也許會心生共鳴,因為他們熟悉那個時代。現在的少年人,大概也不會拒絕這樣的小說。因為,不管我們所處的社會和生活狀態發生多大的變化,有些情感和憧憬是不會變的,譬如親情,譬如友誼,譬如對幸福人生的嚮往。童心的天真單純和透明澄澈,也是不會改變的。

剛出版的《漁童》,是我的第二部兒童長篇小說,這是我心裡醞釀多年的一部小說。

一個男孩和一位教授,在危難中結成生死之交;不同的家庭,不同的人們,互相關心,保持著人間最真摯的情誼——在保護一尊珍貴的明代德化瓷雕漁童的驚險歷程中,師生情、同學情、祖孫情、父子情、兄弟情、朋友情,歷經人性的深層勘測,仍像一顆顆瑩潔的珠子,明亮、閃耀。

小說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後期。那是一個不堪回首的時代,卻又是一個特別值得追憶、反思、描繪的時代。兒童小說,是以孩子的目光和視野,以孩子的認知能力和情感來觀察世界、敘述故事。虛構的小說,不能僅止於展示人間的苦難,如果作者只是滿足於向讀者描繪一個看不到希望和前途的世界,那不是文學的宗旨和目的,也違背了歷史的真實。兒童小說,應該向小讀者展現人間的真善美,讓孩子領悟生命的珍貴,看到人生的希望。必須要真誠地面對孩子。這是我寫作的本心和初衷。

我對記憶中的往事和很多素材仔細梳理並思考,《漁童》的構思逐漸成形。一個孩子,一個教授,在危難中結成生死之交。一件珍貴的瓷器,歷經艱險,被孩子保護下來。兩個層次不同的家庭,在動蕩的時代,互相關心,保持著人間最真摯的情誼。小說中的人物和故事的走向,會讓讀者感知:人性無法被消滅,知識不會被封鎖,藝術的生命總能在人間蘊藏生長。

兒童小說用什麽樣的語言,用什麽樣的故事結構,是否需要和我以前的創作做一個切割,用截然不同的風格和方式來敘寫,是否要俯下身子,裝出孩子腔,以獲取小讀者的理解和歡心,我覺得沒有這樣擔憂的必要。我相信現在的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悟性,真誠地面對他們,把他們當朋友,真實地向他們講述,他們一定能理解,會感動,使我不至於白白耗費了心思和精力。誠如寫了《夏洛的網》和《精靈鼠小弟》的E.B.懷特所言:“任何人若有意識地去寫給小孩看的東西,那都是在浪費時間。你應該往深了寫,而不是往淺了寫。孩子的要求是很高的。他們是地球上最認真、最好奇、最熱情、最有觀察力、最敏感、最靈敏,且一般來說最容易相處的讀者。只要你的創作態度是真實的,是無所畏懼的,是澄澈的,他們便會接受你奉上的一切東西。

(本文刊載於《人民日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