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上脘穴:和中降逆,利膈化痰

上脘為經穴名,出《黃帝內經靈樞·四時氣》。《脈經》名上管;別名胃脘。屬任脈。上脘是足陽明胃經、手太陽小腸經、任脈的交會穴。上即上方,脘即胃脘,此穴當胃脘上部,故名上脘。

【腧穴釋義】

上脘。上,上部也。脘,空腔也。該穴名意指胸腹上部的地部經水在此聚集。本穴物質為胸腹上部下行而至的地部經水,聚集本穴後再循任脈下行,經水如由此進入任脈的巨空腔,故名。上管名意與上脘同。

胃管。胃,胃腑也。管,管道也。胃管名意指穴內的地部經水可直接作用於胃腑氣血的陰陽虛實。本穴物質為胸腹上部下行而至的地部經水,性溫熱,與胃腑氣血同性,能直接作用於胃腑,故名胃管。胃脘名意與胃管同,脘通管。

上紀。上,上部也。紀,綱紀之意。上紀名意指本穴對胸腹體表的氣血有抓總提綱的作用。本穴物質為胸腹上部下行而至的地部經水,在本穴為先聚集後下行,本穴如有對胸腹體表氣血抓總提綱的作用,故名上紀。

足陽明手太陽任脈之會。本穴物質為地部經水,它不光來自於任脈上部經脈的冷降之水,還有手太陽足陽明二經的冷降水液,故為足陽明手太陽任脈之會。

附註:任脈、足陽明、手太陽之會。

【取穴位置】

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上5寸

【穴位解剖】

在腹白線上,深部為肝下緣及胃幽門部;有腹壁上動、靜脈分支;布有第7肋間神經前皮支的內側支。

【功能主治】

功能:和中降逆,利膈化痰。

主治:胃痛、呃逆、反胃、嘔吐、癲狂、咳嗽痰多、黃疸。

【穴位配伍】

配內關、公孫,寬胸和胃,治療賁門痙攣;

配內關、手三裡、足三裡,理氣通絡,治療急性胃痛;

配豐隆、風池、申脈、照海、後溪化痰降濁、調和陰陽,治癲癇;

配中脘,理氣和胃寧心,治療九種心痛。

【刺灸法】

直刺1~1.5寸。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胃炎、胃痙攣、胃潰瘍、胃下垂等。

⊙版權聲明:內容來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