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飯後可艾灸中脘

飯後立即對中脘進行施灸有下面效果:
1、飯後出現的飽脹感消失;
2.飯後胃局部的皮膚涼感消失;
3.胃部溫熱,舒適感明顯。
中脘又名「太倉」,「胃管」,此兩名稱來自《內經》。前者指胃而非穴名,後者性質待定。常用於胃脘痛,腹脹,腹中包塊,泄瀉,便秘,不思飲食,嘔吐;黃疸。


各類典籍中對於中脘的論述較多。比如:《千金方》卷三十:胃管,三焦俞。主少腹積聚,堅大如磐,胃脹,食飲不消。 《千金方》卷十一:積聚堅大如盤,冷脹,灸胃管二百壯,三報之,穴在巨闕下二寸。《黃帝明堂經》:中脘,一名太倉,胃募也。在上脘下一寸,舉心蔽骨與臍之中。手太陽、少陽、足陽明所生,任脈之會。《千金翼方》、《外台秘要》、《太平聖惠方》等皆有論述。艾灸中脘,對胃功能的調整意義重大。
一般所灸之處,因為刺激緣故,氣血會有所聚集。艾灸中脘,氣血也會聚集於胃,提攜胃氣,從而加強了食物在胃內的消化,提高了消化效率。而消化不良者,則往往因為胃氣不足,腐熟食物難以儘力,可謂心有餘而力不足。故更應在餐後酌情施灸中脘,以減胃之負擔,以增胃之消化。


餐後可否施灸足三裡?

可以。但初灸者或者脾胃虛弱較重者,不宜餐後灸足三裡。雖然足三裡是胃之下合穴,此穴和胃之間有一條直達途徑。但是灸足三裡時,身體會調配一部分氣血下行,這樣會削弱聚集於胃的氣血強度。為了集中力量消化食物,建議餐後單灸中脘最為適宜。

大醫堂古法專業艾灸培訓,從艾灸小白變專業灸師。每月準時開課

艾灸百科網:www.aijiubaike.com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