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健脾理氣、和胃消積

建裡穴

出處:《針灸甲乙經》

釋義:「建」,建設也。「裡」,與表相對,此指肚腹內部也。該穴名意指任脈的地部經水由此注入肚腹內部。本穴物質為中脘穴傳來的地部經水,至本穴後,經水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體內,注入體內的經水有降低體內溫壓的作用,故名。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3寸。

取穴:仰臥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將神闕與胸劍結合點連線8等分,在連線的下3/8與5/8交點處,按壓有酸脹感。

主治:胃脘疼痛,腹脹,嘔吐,食欲不振,腸中切痛,水腫。

配穴:

配內關穴、公孫穴治胃痛。

配上脘穴、足三裡穴、天樞穴治腹脹、消化不良。

配水分穴,太溪穴、照海穴治水腫。

配水分穴,有行氣利水,健中和胃的作用,主治肚腹腫脹,嘔噦。

配內關穴,有和胃寬中的作用,主治胸中苦悶,呃逆。

配中脘穴,有行氣散結,化濕去滯的作用,主治霍亂腸鳴,腹痛脹滿,弦急上氣。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