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位名醫眼中的端午節

端午節與古代衛生防疫節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傳說很多,端午節的主要民俗大多圍繞衛生健身驅毒辟邪,故筆者認為,端午節最早應該是我國古代的衛生防疫節。

端午節民俗的衛生涵義

1.蓄蘭沐浴

這是對端午節風俗最早文獻載錄的內容,故古代端午節又稱為「浴蘭節(《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

當時的蘭不是現在的蘭花,而是菊科的佩蘭,有香氣,可煎水沐浴。明代謝肇淛《五雜俎》記明代人因為「蘭湯不可得,則以午時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後來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

廣東有用艾、蒲、鳳仙、白玉蘭等者,在湖南、廣西等地則用柏葉、大風根、艾、蒲、桃葉等煮成藥水洗浴,不論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

沐草藥浴的目的不僅在於清潔,也有一定的治病作用,譬如對某些皮膚病。民諺「洗了端午澡,一年身上好」。這是針對五月這個「惡月」所採取的積極防治措施。

2.掛艾草、菖蒲

在門口掛艾草、菖蒲,是端午節流傳最廣的民俗。

艾和菖蒲都是中藥,含有揮發性芳香油,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環境,因而衍生出「禳毒辟邪」的含義。

《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是日「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常以五月五日雞未鳴時采艾,見似人處,攬而取之,用灸有驗。」

人們掛艾草、菖蒲,主要寄託保健祛病的願望,如山西解州一帶端午節戴艾葉稱為「去疾」;陝西同官一帶端午以蒲、艾插門稱為「鎮病」。菖蒲葉片呈劍型,方士們稱為「水劍」,所以又叫「蒲劍」,取其鎮邪之意。

在端午還有設定其它花草以驅邪的,如《清嘉錄》記載:「戴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桃梗、蒜頭、蓬鞭等都被認為可驅鬼辟邪。

在湖南、浙江等地則采葛藤掛於門上,傳說葛藤是鎖鬼的鐵鏈子。也有些地方薰蒼朮、白芷等中草藥來避疫。

3.採藥

端午節最古老的習俗之一。《夏小正》傳:「此日蓄葯以蠲除毒氣。」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卷二十二「采雜葯」引《荊楚歲時記》佚文:「五月五日,競采雜葯,可治百病。」浙江桐廬、湖北監利等地均在端午有上山「采百草」之俗。因端午前後許多草藥莖葉成熟,正值採收時節,故形成此俗。

4.系百索

亦是端午節最古老的習俗。早期以五色絲線合股成繩,繫於臂膀,稱「百索」。五色絲象徵五龍,以鎮五毒。《初學記》引晉·周處《風土記》雲:「造百索系臂,一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名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五色絲,一名朱索,又有條達等織組雜物,以相贈饋。」又引《風俗通義》雲:「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溫。」

史載唐、宋時宮廷以金縷延壽帶、彩絲續命縷等分賜百官。以後相沿成習,形製更加多樣化。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記當時風俗:「每至端陽,閨閣中之巧者,用續羅製成小虎及粽子、壺盧、櫻桃、桑葚之類,以綵線穿之,懸於釵頭,或繫於小兒之背。」山東日照端午給兒童纏七色線,一直要戴到節後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裡。

5.佩飾

後世由掛艾草和系百索衍生出種種佩飾。晉代《風土誌》中有這樣的記載:「以艾為虎形,或剪裁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相載之,以後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削劍狀,名為蒲劍,以驅邪卻鬼。」

6.香袋

又叫香囊、香包等,似也從系百索衍生而來。將單純表厭勝的五色絲,與具有殺蟲作用的中藥雄黃結合起來,可更好地表達祛邪毒的意義。《清嘉錄》上說,端午「製綉囊絕小,類荷包之形,中盛雄黃,謂之雄黃荷包……皆系襟帶間以辟邪」。

又引《江鄉節物詞·小序》說:「杭俗,婦女製綉袋絕小,貯雄黃,系之衣上,可辟邪穢。」現在的香囊內容物已複雜得多,除雄黃外,還常裝入一些蒼朮、白芷、菖蒲、川芎、槁本、甘松、山柰、冰片、樟腦等芳香中藥,使這些葯袋具有更好的祛毒防疫效果。

後世的香囊,製作日趨精緻,常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工藝品。

7.雄黃酒

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諺雲:「喝了雄黃酒,百病遠遠丟。」《白蛇傳》裡白娘子在端午節誤喝了雄黃酒顯了原形,已是家喻戶曉的故事。

雄黃是一種礦物質,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並含有汞,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常用來治皮膚病。一般飲用的雄黃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裡加入微量雄黃而成。雄黃酒有毒,飲用有一定危險性,小孩尤不宜喝,人們就改在五月五日前後以雄黃酒灑在牆壁門窗來達到驅邪殺蟲的目的;小孩則塗抹在額頭或手足心,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個「王」字,因「王」似虎的額紋,又虎為獸中之王,借虎威以鎮邪。

明·馮應京《月令廣義》:「五日用硃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額胸手足心,無會虺蛇之患。又以灑牆壁門窗,以避毒蟲。」此俗流傳較廣。至今,如廣西賓陽,逢端午時便有一包包的葯料出售,包括雄黃、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葉等,浸入酒後再用菖蒲艾蓬蘸灑牆壁角落、門窗、床下等,可消毒殺菌;再用酒塗小兒耳鼻、肚臍等處,以驅毒蟲,求小兒平安。

南京習俗,端午節,各家以清水一盆,加入少許雄黃,鵝眼錢兩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稱為「破火眼」,據說可預防眼疾。

8.賽龍舟

古稱「競渡」。把賽龍舟與屈原聯繫起來,始見於《荊楚歲時記》。書中說:「按五月五日競渡,俗傳為屈原投汨羅日,人傷其死,故並命舟揖以拯之。」其實曰「賽」曰「競」,明顯是體育競賽的用詞。

如《南昌府志》載:「五月五日為旱龍舟,令數下人舁之,傳葩伐鼓,填溢通衢,士女施錢祈福,競以爆竹辟除不祥。」浙江武義縣過去也有旱地推端午船之俗。說明龍舟活動的原意還是為了健身防疫。

端午是各個節日中民俗花樣最多的節日,各地還有許多習俗,不能一一盡舉。從上述主要習俗看一個核心內涵就是清潔祛毒,健身禳災。紀念屈原固然有很好的教育意義,但我們絕不能丟了其初衷目的,端午節各種民俗在衛生防疫方面的原義似乎更值得我們去提倡發揚。

▍版權聲明:

○ 版權歸創作人所有,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刪除,謝謝。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