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科創板,估值的迷之藝術

作者 / 步日欣

前言

談科創板估值,仿佛又回到當年,

談VC投資的估值。

估值不是方法,是藝術。

創業企業估值不僅是藝術,

還是迷之藝術

什麽市盈率法、市淨率法、市銷率法、

現金流折現法、重置成本法……

統統無效。

VC行業裡最常用的估值方法你造麽?

“逆向法!”

我敢打賭,100%的投資經理

或多或少、情願或不情願,

都用過這種方法。

所謂逆向法,就是先得到估值,

然後倒推估值模型。

得到估值的方法很多,

拍腦袋;

毛估估;

討價還價;

領導授意……

估值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這是後話。

我們今天先談談科創板的估值。

科創板的估值

根據科創板要求,

主承銷商應當向網下投資者提供投資價值研究報告,並遵守中國證券業協會關於投資價值研究報告的相關規定。

證券業協會對價值研究報告的要求,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承銷業務規範》裡有提到。

然鵝,並沒有估值方法的推薦或者限制,隻提到:

“(估值)使用的參數和估值方法應當客觀、專業。"

那麽行業通用的“客觀、專業”估值方法都有哪些?適不適合科創板用呢?

我們看一下當下比較常用的幾種估值模型。

估值體系

根據金融工程中的估值理論,價值發現一般由以下幾種方式:

市場法:

市場法的核心是對比,同市場上同類企業的估值進行類比,得到目標企業的價值。常見的市場法估值體系包括對標企業比較法、市盈率法(P/E)、市淨率法(P/B)、市銷率法(P/S)等。

收益法:

收益法的核心是折現,將企業未來的成長性(收益)折現,體現企業現在的價值。常見的收益法估值體系包括自由現金流折現法(DFCF)、淨現值-內部收益率法(NPV-IRR)、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經濟增加值模型(EVA)等。

成本法:

成本法的核心是變現,如果把企業賣掉,或者重置一下成本,變現的價值就是企業的價值。常見的成本法估值體系包括重置成本法。

也是最流行的估值方法,

尤其以市盈率法(P/E)最為突出,

簡單、易懂、明顯、粗暴。

當前A股估值

基於A股IPO對財務指標的嚴苛要求,

以及目前23倍市盈率的潛規則,

基本上都是採用市盈率法(P/E)估值。

23倍PE的紅線,

簡單粗暴。

以至於目前A股首發的時候,22.99倍的市盈率比比皆是。

以至於A股首發後被爆炒,打新如同買彩票。

以至於招股說明書中的所有的支撐性的估值方法,都是以23倍PE算出來的估值為最終目標。

科創板估值的特性

科創板的目標企業的屬性,

以七大領域的硬科技公司為主,

發展前景廣闊但面臨不確定性、

成長迅速但盈利不穩定、

商業模式新穎卻鮮有類同。

高科技&高風險屬性,

決定了A股傳統的PE估值法並不適用科創板。

對未盈利的創業公司估值,

是世界性難題。

科創板發行人將普遍具有以下特點:

1)未盈利,或者微盈利

2)成立時間較短

3)高不確定性

4)缺少類比

5)輕資產

科創板估值的難點:

針對以上特點,盈利性尚未體現,以淨利潤為基礎的市盈率法(P/E)失效;

成立時間短,未來發展的高度不確定性,決定了對未來自由現金流的估算也有難度,所以自由現金流折現法(DFCF)也不普遍適用;

科技前沿企業,已經成熟的且被資本市場驗證了的對比標,少之又少,因此可比市場法也很難採用。

輕資產屬性,市淨率法(P/B)、重置成本法也不宜採用。

科創板估值的藝術

市銷率法(P/S)

在科創板首發條件的5條標準中,只有0.5條涉及到淨利潤,其他都是以強調收入為主。

由此可見,在科創板的估值中,市銷率法(P/S)必將取代市盈率法(P/E),成為簡單直接的主流模型。

市盈率法(P/E)

雖然科創板首發條件中對淨利潤要求的比重降低,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早期的科創板發行人,必然大部分都是成熟企業,業務成熟、收入成熟、利潤成熟。

因此,市盈率法(P/E)仍然會是主流估值方式之一。

自由現金流折現法(DFCF)

對於未盈利的新經濟公司,如果成長性確定,未來發展可期,可以有比較有說服力的未來業績預期,自由現金流折現法(DFCF)可以作為補充。

歷史估值參考

歷史的風險投資、股權投資的估值也必將成為一個參考,那些動輒ABCDEFG…輪融資的獨角獸們,按照一級市場的融資估值早就成為巨無霸,早期投資者斷然不會希望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的情況出現,因此一級市場的估值也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整個科創板的估值體系。

個性化估值方式

所謂個性化估值,實質針對一些特殊行業,比如P2P互聯網金融公司,根據月成交金額、貸款餘額來估值;互聯網公司,根據用戶數、活躍用戶數、訪問量等來估值等等。

天一篇深度報導,燃動創新經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