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漢字去了日本,從此開始跑偏……

這是一張日本的海報。是一張日本人看了會流淚,中國人看了也會流淚的海報。

賽場上,一眾隊員歡呼雀躍,畫面中央飛來四個漢字——日本結束

日本人流淚,是因為感動振奮。中國人流淚,是因為茫然懵逼。

自己人也不用這麽損吧?就算是中國人做的海報,也不會這麽缺德吧?

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誤會,完全是由於思維慣性以及文化差異所致。

在日本,“結束(けっそく)”一詞需要取本義理解,即“結”和“束”,它們都與繩子有關,即捆綁、“結為一束”。所以“結束”只是意在表示將眾人綁在一起,團結一心的意思。並非中文裡“完結、落幕”的意思。

與之相近的還有“必死”一詞。它在日本除了與中文的“必死”有相同意義之外,還有一個意義為“拚盡全力”,所以今後如果看到日本某處廣告語寫著“XX必死”,不要驚慌,不要失措,他們可能只是想說“XX拚盡了全力”的意思。

像上面這樣,由相同漢字組成的詞語,在中國與日本兩個國土上生息繁衍,最終形成不同的意義的詞組還有很多。

有些詞差別不足掛齒,比如“先生”在日本可指政治家、律師、教師、醫生、藝術家、作家等一系列可以區別於“後生”一詞意思的職業人員,而在中國,先生則是對男性的尊稱,或者是妻子稱呼丈夫所用。

有些卻不能不提前給兩國人民打好預防針。

首先,旅行時一定注意,日本的城市規劃有別於中國,日本的縣級區比市級區更大,不像中國,縣在市內。在火車站看到“汽車“(きしゃ)不必驚慌,因為這在日本就是“火車”的意思。與之相似,日本的汽車叫做“自動車”,自行車叫做“自転車”,初到日本,我也傻傻分不清。

在對身邊人的稱呼也可能鬧笑話。稱呼女兒,日文裡叫“娘”;“老婆”在日本,真的就只是“老的婆婆”;“丈夫”只是“強壯、結實”的意思;而中國男人對自己伴侶的愛稱“愛人”,在日本也是萬萬不可隨意使用,因為在他們的語言習慣裡,“愛人”的意思是“情人”“小三”,與中國實在是千差萬別。

因為在日語裡,“愛情(あいじょう)”這個詞,本來就不是用來特指男女之間的感情,而是兼愛、博愛,對一切的愛,包括工作、小孩、寵物的感情,都叫“愛情”。

人體也是一個坑。日語裡說“腳(あし)”指的是“腿”,而中文裡的腳(腳踝以下部分)在日語中寫作“足(あし)”。用這部分進行的運動中,跑步要說成“走る”,而走路要說成“歩く”。

發現沒?無論是上文的“娘”,還是“走る”、“歩く”,它們在日語裡的含義,都跟這些漢字在文言文裡的含義相似。“走”在古文裡就是“跑”,“娘”在古文裡就是對年輕女子的稱呼。

再比如日本把泡溫泉叫做泡“湯”,而“湯”字金文寫作“湯”,右邊表示太陽,左邊表示被太陽曬熱了的水,許慎也在《說文解字》中揭示:湯,熱水也。溫泉不就是天然的熱水嗎?

也就是說,不少流傳到日文的漢字,至今還保存著它最初的意思!

不只如此,那些隋唐時期傳入日本的漢字,其讀音大多都被日本人以“音讀”的方式保存了下來。雖然發音比較日式,但終究是對“唐音”、“漢音”和“吳音”拙劣的模仿。所以現在的日語中,仍然會有很多詞語,聽起來和中文相差不遠。

但這些漢字還有更重要的使命,就是填補日本先民“只有語音沒有文字”的空白。這部分將漢字字義與日本本土發音相結合的方式就叫“訓讀”,在這個過程中,自然就會出現很多詞組對應的差錯,從而令許多漢字走上了奇怪的“釋義”道路。

此外,還有一種情況需要注意,即兩國之間民俗差異導致的詞義變異

日本著名文字學家笹原宏之在《漢字的現在》中分析了“妖”字在中日兩國的形象差異。中國人對於“妖”的想象,由始至終都是“妖精”“妖怪”等走入歧途的非人怪物。而“妖”字傳入日本後,又受到了西方“fairy”(仙女)形象的影響,最終給人們形成了“妖”就是長著翅膀的美麗少女的形象。

漢字去了日本,無論是變了模樣,還是保留了初心,這些都只會證明漢字旺盛的生命力。即便它是在另一個國土,依然能欣欣向榮,充滿可能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