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養道 | 巧過「三伏」小妙招,這個夏天擺脫食慾不佳就吃它!

暑伏

三伏暑熱,用餃子來犒勞自己

我國北方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民間諺語。老百姓常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入伏是真正暑天的開始,也是即將進入氣溫最高,濕度最大的時候。

進入三伏,人很容易疲乏倦怠,食欲不振。餃子作為中國人的傳統美食,在暑熱沒有胃口時,很容易想到用餃子來犒勞自己。

餃子的最大優點是營養搭配合理,有面、有肉、有菜、有蛋,還有各式調味料,即是主食,又兼副食,搭配在一起符合人們平衡膳食的需要。

沒有什麼是一頓餃子不能解決的

製作餃子還有一個民謠:「案板方方刀光寒,和菜和肉剁成餡。麵糰圓圓杖下扁,筷子取餡面中填。巧手捏出玲瓏褶,皮薄餡大鍋不沾。山西陳醋山東蒜,餃子浮沉幾人饞。」

《中華養道》節目中曾經介紹了一款春筍豬肉水餃,使用材料:麵粉、豬肉、筍、胡蘿蔔、調味品適量。將麵粉加水揉成團,醒30分鐘,筍、胡蘿蔔、豬肉、薑剁碎散入碗中,加入調味品後攪拌均勻。用醒好的面擀成長條,切滾刀塊,擀皮填餡、封口,煮熟即可。

戳影片,觀看本期節目

小貼士

夏季的筍,又稱黃筍,它藏在很深的土裡,所以經常被人們遺忘。黃筍比春筍個頭大,性甘苦,很多人不喜食用此季節的筍,就是因為受不了它的苦味。

將買回來的黃筍切薄片,放入水中煮30分鐘,將煮好的黃筍撈出放入冰水中浸泡,每隔3-4小時更換水,這樣在烹飪時味道同春筍無異了。

另外此款春筍豬肉水餃可以清熱化痰 、益氣和胃、下氣舒暢,但是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用喲~

餃子家族添新丁之養生餃子

黑餃子

這款餃子是黑色的,它可既沒有加入芝麻也沒有加入蕎麥,而是加入了神秘的鮮汁——墨魚汁。墨魚又稱烏賊,具有養血滋陰、補脾益腎、調經止帶等功效。墨魚汁是墨魚膽裡的一種汁,它可提高人體抵抗力,是一種很健康的黑色食品。

香菇水餃

香菇是「四大山珍」之一,有「植物皇后」的美稱,對於氣血虧虛、經常乏力的人有調理作用。《本草綱目》記載:「蘑菇可以益胃腸,化痰理氣」。

黃瓜水餃

黃瓜是夏季常見的蔬菜,當你吃膩了涼拌、炒菜後,不如試一下黃瓜水餃。這道黃瓜水餃不僅清涼爽口、開胃防暑,而且有降壓和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效用。

除了好吃的餃子,小編還想跟大家分享一些能夠幫您緩解夏日不適的養生小妙招。快來與家人一起享受這屬於夏天的小美好吧!

1

1

1

熱水泡腳去濕邪

進入夏季,是不是感到四肢乏力,黏膩不爽,肚子總感覺脹脹的,這就是身體的濕邪太重。夏天每晚用40度左右的熱水泡腳,可以刺激足部的六條經絡,起到健脾除濕、通經利水的作用。

播放GIF

1

2

1

吃絲瓜賽人蔘

絲瓜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它除了好吃之外,還有豐富的營養成份。絲瓜裡有一種成份與人蔘所含的成份相同,那就是皂苷(又稱皂甙)。這翠綠的絲瓜,不論是涼拌還是煲湯,是除油解膩的好食物,非常適合在三伏天食用,同時它也是清熱瀉火、解暑防燥、涼血解毒的好幫手。

1

3

1

一碗羊肉湯不用中醫開藥方

我國魯西南、蘇北、皖北、豫東等地區,流傳著 「大暑吃羊肉湯,冬天不用穿絨衫」的說法。

中醫有「三伏天」進行」冬病夏治」的傳統,吃「伏羊」屬於「三伏補」的一種。《黃帝內經》有記載:「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唐代醫學家孫思邈說過:「年老時體弱多病,是因為少壯時太貪涼。」

因此,在夏天適當的吃點熱性食物,對身體健康是有益的。《中華養道》中曾介紹的當歸生薑羊肉湯,是一道常見的傳統葯膳,它出自東漢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主要是補益、補身的湯品。

當歸生薑羊肉湯有補氣養血,溫中暖腎的作用。適用於婦女產後氣血虛弱,陽虛失溫所致的腹痛。此外,還可以治療血虛乳少,惡露不止等癥狀。

戳影片,觀看本期節目

三伏天,蟋蟀都躲到牆根去避暑了,而依然要拚命工作的我們,也不要虧待自己,煲一鍋羊肉湯,食幾枚精緻的養生餃子,約三五好友,一起食聊話「三伏」。

編輯:陳依帆、巴塔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