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六月濕熱來襲,這樣祛濕、清火!

福建福安,入夜的溪柄老街,小店攤頭熱氣蒸騰,福安人的宵夜,不管主食怎麼變化,總少不了一盅妥帖的葯膳燉罐。時至芒種,潮濕悶熱是這段時間最明顯的氣候特徵。這種將中草藥和食材搭配在一起的葯膳,正是祛濕消暑的食補良方。

福安地處福建山區,高溫、潮濕和多雨的氣候容易引發寒濕侵身,卻也造就了山野林間隨手可得的各類青草藥。

清熱解毒的苦菜,祛濕散寒的龍牙草,補氣健胃的牛奶根,還有這種本地叫乞丐碗的積雪草,祛風利濕的南風藤。篤信葯食同源的山裡人家,對每一味草藥的形態和功效都如數家珍。做葯膳湯,藥材和食材的搭配至關重要,做法本身並不複雜。

鴨肉性味甘涼,屬清補,特別適合夏天,這種本地養殖、連內臟都發黑的小黑鴨。滋陰敗火的功效很突出,若是能選上養了兩三年的老鴨,還要更滋補些。特別家常的做法,就是放幾段可食用的金邊蘆薈同煮,湯汁清甜,潤肺養顏。

福安人燉豬肚湯,通常用到消食和胃的紅曲米魯,均勻塗抹於豬肚表面,肚內填入同樣辛溫養胃的白蔻、砂仁和健脾祛濕的黑豆,煮沸後小火慢燉,成菜的時候將豬肚剪成小塊即可,芒種時節的養生要注意調理脾胃,這道湯最合適不過。

苦菜小腸湯是福安地區養生湯品的代表之一。比較講究的地方,是將處理乾淨的兩根小腸灌套在一起,形成「腸澄腸」,這樣吃口生脆有嚼勁,小腸煮熟後剪成小段。再撒入摘洗好的苦菜葉稍滾一下就可以了。小腸、苦菜均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這是閩東人家夏季餐桌上最常見的消暑湯。

老鴨、內臟做湯需久煮,豬蹄、土雞做湯則是隔水燉,豬蹄搭配的是南風藤,這種藤莖類草藥有解關節疼痛、通經絡的功效,當地人習慣再加上一味方言叫「艮莫根」的中藥。讓燉出來的豬蹄肉質更緊實,燉土雞用的牛奶根,學名又叫爬藤榕,以根入葯,燉出來的湯汁味中帶甘,有一股淡淡奶香,除了祛風除濕,還能補氣活血。

在福安人看來,吃雞就是吃補,按照他們的傳統,喝雞湯前必須要喝一碗寒茶祛邪除濕。食補才有效果。寒茶用夏枯草、首烏藤等中藥和現採的龍牙草、魚腥草配在一起,為避免太過寒涼。還要加幾個墨魚乾一起煮。這樣甘苦的寒茶也會變得更香醇。

芒種之後,各地進入雨季。長江中下遊地區紛紛入梅,天地之間濕邪氣重,炎熱多雨的仲夏時節也將全面開啟,而山居人家早已從身邊的藤草中,找到了調養身體的答案。醫食同源,師法自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