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醫療專家:80%的醫生都存在超負荷工作現象,如不解決,他們身心健康將有嚴重問題

過度理想化、高度責任心、服務型職業……上述因素是職業倦怠乃至耗竭的主因,醫生職業不幸「全中」。

醫生呵護群眾健康,醫生自身的健康又該怎樣呵護?

在近日召開的某學術論壇上,專家亮出一組數據:根據去年國內醫生群體生存調研顯示,77%的醫生一周工作超過50小時,43.5%以上表示每月最長留宿8次以上 ,69.4%的正高級醫生每月參加會議4次以上。

高強度、高壓力工作狀態,令醫生身心健康「亮起紅燈」,職業倦怠乃至職業能量耗竭接踵而至。

(圖片來源:網路)

醫生生活品質堪憂、身心俱疲成為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副秘書長林平光介紹,42.7%的醫生休息時經常學習充電、83.4%的醫生用餐時間不固定、43.4%的醫生因工作太忙無法建立運動習慣、54.4%的醫生認為自己的成就與付出不匹配。身心狀態為健康埋下隱患,28.2%的醫生存在潛在肥胖概率大,61.5%的醫生受醫患關係困擾精神緊張,過勞病在醫生群體中更是屢見不鮮。

過度理想化、高度責任心、服務型職業……上述因素是職業倦怠乃至耗竭的主因,醫生職業不幸「全中」。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何燕玲說,從職業應激和耗竭的影響因素來看,傾向理想主義、完美主義的人,具有較高成就動機,正因此他們為自己制定過高目標;部分「工作狂」因為對自己要求達到苛刻程度,基本不讓自己「喘口氣」,有的甚至認為「休息就是在浪費生命」。醫生、教師等行業因需要責任心強,向他人傳遞正能量,導致自身職業能量耗竭,倦怠感油然而生。一項研究顯示,在急診、重症監護室工作人員中37%認為壓力太大、倦怠感甚至可高達 70%以上。

怎樣為醫生減壓、讓他們的身心趨於健康?企業流行的員工關愛計劃不失為一種方法。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工會常務副主席蘇家春解釋,成型於上世紀80年代的員工關愛計劃(簡稱「EAP」)引入醫療機構,從單一心理輔導活動(如心理拓展、巴林特小組、心理顧問、心理講座等)到規範化、專業化關愛服務,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醫生身心健康、培育積極的工作狀態、降低工作壓力、同時有利於提高工作績效、及時化解危機事件。

華山醫院老年病科黃延焱教授還提出,認知行為治療(簡稱「CBT」)、以及現代心理學中的正念減壓治療,已被證實緩解醫生壓力有效。在針對外科重症監護室醫務人員持續8周的減壓治療後,乾預組交感活性等指標明顯下降,相關指標與壓力、倦怠量表呈正相關。

版權聲明

大河健康報

全 生 命 周 期 的 健 康 呵 護

專業|專註|大愛|責任

統籌:於素文

編輯:宋崑崙

實習編輯:劉廣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