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乾貨】冠脈介入術後併發症,這5種情況最致命!

近年來,冠脈介入治療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很多醫院都展開了這項技術,它在診療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諸多優勢,已經成為治療急性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首選方案,極大降低了冠心病的致殘率和死亡率,但是該項技術是一種有創傷性的治療措施,術後出現一些併發症是不可避免的,下面介紹一下常見的5種致命性冠脈介入併發症,供大家參考。

一、術後支架內血栓形成

支架內血栓形成是一個災難性的併發症。中國多中心藥物洗脫支架急性或亞急性血栓的調查顯示,支架術後的血栓併發症是導致術後死亡的主要因素:血栓併發症死亡者佔藥物支架所有死因的67.5%;裸支架所有死因的66.3%。根據介入手術後到血栓發生的時間分為急性血栓形成(術後24小時內)和亞急性血栓形成(術後1-30天內)。

支架內血栓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患者或病變因素:分叉病變雙支架置入、瀰漫性長病變(>33mm)、ACS、合併糖尿病、高脂血症、心功能不全、低血容量、抗血小板不充分。

2、操作相關因素:支架擴張不良。

3、支架相關因素:小直徑支架(直徑≤2.5mm支架);長支架。PCI術後引發的急性低血壓如在10min或數十分鐘內動脈血壓未恢復正常(平均動脈壓≤80.5mmHg),冠狀動脈灌注壓明顯下降,血流緩慢,極易導致在球囊擴張部位及支架放置部位出現急性或亞急性血栓形成。

4、亞急性支架血栓形成(SST):多發生在支架植入後2~14d。

如何應對支架內血栓?

嚴密監護心悸、疼痛等心絞痛癥狀及心電圖S-T、T的變化。術後病人出現胸痛或其它不適時均應立即查心電圖。術後應維持良好血壓,保證有效的血容量,對預防支架內血栓具有重要意義。

資料顯示大多數亞急性支架內血栓發生於凌晨及上午,提示低血容量、血液粘稠是PCI術後患者支架內亞急性血栓形成的重要誘因。應強化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療,給予氯吡格雷、阿斯匹林和GPIIb/IIIa受體拮抗劑三重抗血小板治療。

二、假性動脈瘤

假性動脈瘤的產生主要是由於穿刺過程中存在著反覆穿刺,使鄰近的動脈血管受損;壓迫止血部位不當或不完全;患者患肢未能完全製動,活動過早引起動脈瘤。

雖然較小的股動脈假性動脈瘤有可能自然癒合,但由於股動脈與假性動脈瘤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壓力差,假性動脈瘤有進一步擴大和破裂的危險,因此一旦診斷明確,仍應早期治療。

加壓包紮對假性動脈瘤的效果

假性動脈瘤體積過大、瘤頸部寬度較寬、瘤頸部長度較短、瘤腔離體表較遠及抗凝藥物抗血小板藥物的使用等,壓迫治療假性動脈瘤難以奏效。

目前國外許多醫療機構已將超聲引導下注射凝血酶治療作為股動脈假性動脈瘤的首選方法。超聲引導下瘤腔內注射凝血酶治療動脈假性動脈瘤是目前治療此病的最佳方法之一,治癒率達96%,明顯高於超聲引導下加壓治療,且瘤腔內血栓形成時間也明顯縮短,瘤腔內血栓形成時間平均僅為6s。需絕對臥床休息,患肢伸直製動2小時。

三、術後低血壓

低血壓定義為:血壓低於90/60mmHg或收縮壓較治療前下降30mmHg以上。對於高血壓,高齡,極低心功能患者,須認真對照其基礎血壓及脈壓,綜合分析整體狀況,準確判斷早期低血壓。

1、血容量不足

血容量不足是導致低血壓和休克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於患者術前精神緊張,出汗多進食少,入液量少,術中、術後失血,血腫以及造影劑致高滲性利尿,造成有效循環血量減少,手術應激等造成機體體液丟失,而引起血容量不足導致低血壓和休克。

低血容量是急診PCI術後發生低血壓和休克的主要原因,而且多發生於術後4小時之內。PCI術後常需肝素化抗凝,抗凝過程中,穿刺部位出血引起的低血壓不難鑒別,在重新加壓包紮、點滴擴容後均能迅速好轉,值得注意的是其他部位出血不易察覺,如腹膜後血腫,消化道出血,血胸等。(血紅蛋白呈進行性下降)。

2、血管迷走反射

血管迷走反射是引起低血壓和休克的又一常見原因。主要表現在下面三個方面:

① 拔管綜合征

② 精神緊張

③胃腸道及膀胱壓力改變:術後1次大量飲水,可使胃腸道突然擴張,或因術後尿瀦留致膀胱壓力改變,刺激壓力感受器(壓力感受器傳入神經行走於迷走神經),引起迷走神經興奮,導致迷走反射,引起血壓下降。

3、血管活性藥物的使用

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療的患者術前、術中及術後由於心絞痛發作使用硝酸酯類、鈣離子拮抗劑、鎂極化液類藥物可引起血壓下降。因這些藥物在擴張冠脈緩解心絞痛的同時也擴張了周圍血管使血管擴張,回心血量減少而導致低血壓和休克。

4、再灌注損傷

缺血/再灌注損傷可以導致心肌微循環障礙,加重缺血心肌損害,使左室收縮功能障礙,發生嚴重心律紊亂,引起急性低血壓。

再灌注損傷經多巴胺維持血壓、補液、FDP(1,6一二磷酸果糖)營養心肌,低分子肝素抗凝等治療。

FDP能改善心源性休克的血液動力學指標,在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冠脈搭橋術 (CABG)中的使用也提示其有較好的抗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作用。

5、急性冠脈支架內血栓形成

由於PCI圍手術期抗凝不足,或操作者缺乏經驗和選擇器械不當,以及患者本身高凝體質等因素,發生支架內急性血栓形成,導致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使血壓下降。

6、心包填塞

由於選用球囊直徑過大,充盈壓力過高致冠狀動脈破裂或由於導絲操作不當穿破血管壁,出現心包填塞,左室舒張功能受限,循環血量減少,導致低血壓發生。

7、其它

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緩慢或快速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均可引起心臟血液動力學紊亂,導致低血壓,並常發生在閉塞血管的PCI之後,特別是右冠動脈。

如何應對術後低血壓?

1、術後前4小時內慎用利尿劑,如果利尿劑用量較大,補充液體又不夠充分,則容易發生低血壓和休克。

2、術後點滴晶體與膠體之比應為2:1,24小時總量應根據患者心功能狀況與術中造影劑用量而定。血容量不足的情況更易出現於術後4小時之內,因此,建議在術後4小時內點滴量達到24小時點滴總量的1/3。尤其是1小時內,在觀察到尿量正常、心功能好的情況下可快速補充液體300-500ml。

3、術後排尿困難者及時處理,行導尿時1次放尿應<500ml。為使造影劑儘快排出,術後3h尿量達800ml為標準。

4、術後30min至3h,噁心常為低血壓或休克先兆,要檢查有無腹膜後出血、穿刺部位內出血。

5、術後4h時護理最關鍵的時期,術後4h內應30min測血壓1次。

四、術後心律失常

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發生與冠脈閉塞後心肌缺血時間的長短有著一定的關係,6h內恢復梗死相關血管血流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發生率顯著高於6h以上開通者。

多支血管病變者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發生率高於單支血管病變者;前降支梗死發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以快速型再灌注心律失常為主,易出現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而右冠狀動脈、左迴旋支梗死者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以緩慢型再灌注心律失常為主,如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停搏、房室傳導阻滯。

如何應對術後心律失常?

1、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如心電圖已提示竇緩、竇性靜止、竇房阻滯、Ⅱ度以上房室傳導阻滯時,應在術前安裝臨時起搏器保護;

2、術前、術中密切觀察血壓,保持收縮壓在90mmHg以上,有利於冠脈灌注;

3、術前有室性心律失常者,應給予胺碘酮靜脈滴注,同時配備除顫器,以利及時除顫復律;術中曾發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者,應待病情穩定後再護送至監護病房觀察;術前應及時糾正電解質紊亂,如補鉀、補鎂。

五、術後肺栓塞

術後肺栓塞的相關因素包括這幾個方面:術後止血對靜脈的壓迫;術後肢體制動;臥床等。

如何應對術後肺栓塞?

1、術前術中術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

2、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高危患者可採用橈動脈入路。

3、因為出血而延長下肢製動時間,則應定時按摩下肢並囑患者做下肢肌肉原位收縮動作,促進靜脈血液迴流。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