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公司債券業務評價辦法呼之欲出 劍指投行價格戰

投行在債券承銷領域激烈的火拚即將迎來約束。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接近監管層的投行人士處獨家獲悉,中國證券業協會日前正在醞釀有關券商公司債券業務的《執業能力評價辦法》,並將向行業內征求意見。

遏製“唯規模論”

記者獨家獲悉,在初步的設計中,總計100分的公司債券業務的評價指標中包括基礎保證能力指標、業務能力指標、合規展業能力指標、風控實效指標以及服務國家戰略能力指標。

按照初步設想,上述五項指標的權重分別為20%、30%、30%、10%和10%。

其中,業務基礎保障能力指標旗下包含公司債券制度建設指標、從業三年以上債券人員佔比指標、公司債券質量控制人員三項子指標,權重分別佔比為10%、5%和5%;而業務能力指標中包含的公司債券業務收入、公司債券主承銷項目以及承銷金額三項子指標,權重佔比分別為15%、10%和5%

這也意味著,主承銷收入、數量、金額三項指標在公司債券業務執業能力綜合評價中總共佔比不超過30%,而公司債券的合規、風控、制度建設、從業人員穩定性以及服務國家戰略能力反而佔據更大比重。

一位接近監管層的投行人士表示,目前上述指標權重只是初步安排,最終確定的過程中也要進一步征求業內意見。

在業內人士看來,降低業務維度的佔比有助於進一步引導券商投行部門在公司債券業務領域更加注重風控合規,避免“唯規模化”、“投行通道化”,進而有效平抑公司債券承銷惡性低價競爭帶來的潛在風險隱患。

“能夠在能力評價維度對一些券商只顧規模、不顧質量的承銷活動帶來一定程度的限制。”北京一位投行人士表示。

投行價格戰戰火紛飛

事實上,公司債券領域的投行價格火拚一直戰火紛飛。日前某央企即將發行的百億級規模公司債甚至有券商報出了1萬元的承銷費率,引起業內瞠目和討論,而另據記者此前調查獲悉,投行價格戰的白熱化以及承銷費率的走低,也和頭部券商爭為奪規模名次而出現的寡頭競爭有關。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此前獨家獲得的一份有關行業內部證券承銷業務的排名顯示,以中信證券、中信建投為代表的頭部券商在主要指標的競爭上展開了較量。

其中中信建投在債券(含被統計券商主承銷的國債、企業債、公司債、可轉債、短期融資券、特種金融債等項目)、公司債的“家數”、“總金額”合計四個指標維度上均摘取了第一名。

然而,中信證券與中信建投在債券業務上的距離並不遠。中信證券在債券主承銷額、公司債主承銷額和公司債主承銷家數多指標上位列第二位,在債券主承銷家數上也跟緊至行業第三名,排名位於招商證券(600999.SZ)之後。

此外,中信證券主承銷總金額為6221.96億元,僅與中信建投相差62.02億元,幾乎只是數單項目的差距。而在地方政府債實際中標金額上,中信證券則反超中信建投位列第一。

雖然中信證券、中信建投的債券主承銷總金額雖然相間伯仲,但兩家券商在絕對值上遠遠甩開排名第三位的招商證券。數據顯示招商證券去年債券主承銷總金額為4795.88億元,與中信、中信建投相差超過1400億元;排名行業第四位的中金公司的主承銷債券總金額則進一步掉隊至2912.15億元。

記者獲得的上述數據顯示,統計口徑內的91家券商中,有42家的債券承銷金額未超過百億元,換而言之,債承業務排名後42家券商的總承銷金額之和也比不過中信建投、中信證券、招商證券中的任意一家。

“龍頭間的競爭打得你死我活。”一位北京地區券商債承人士說,“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兩家券商在報價的時候,其中一個隱形的目標就是為了不把項目讓給對方。”

價格戰的白熱化,也進一步加劇了行業內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

“規模競賽帶來的惡性競爭主要集中在頭部券商之間,尤其是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之間,這也大幅拉低了行業的債券承售價格。”華中一家券商債承人士坦言,“大券商為了衝規模排名不遺余力,但很多中小券商的報價優勢也將不複存在了。”

“這種報價搶項目,我們公司內部都是不允許的。”江蘇一家券商債承人士則表示,“但如果不按照這個被拉低的市場價格報,很有可能搶不到生意,但如果參與進去,整個市場就陷入了劣幣驅逐良幣的過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