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公司債券業務評價辦法擬落地 投行價格火拚或將被製約

摘要:近日,某大型央企為即將發行的百億規模公司債進行承銷招標,有券商報出了1萬元的承銷費,承銷費率僅為0.0001%,一時引發市場熱議。

本報記者 趙碧報導

債券承銷領域的價格戰即將迎來製約。

據21世紀經濟報導稱,中國證券業協會日前正在醞釀有關券商公司債券業務的《執業能力評價辦法》,並將向行業內征求意見。

在初步的設計中,總計100分的公司債券業務的評價指標中包括基礎保證能力指標、業務能力指標、合規展業能力指標、風控實效指標以及服務國家戰略能力指標。上述五項指標的權重分別為20%、30%、30%、10%和10%。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上述辦法只是初步的設想,最終稿的確定還在征求業內意見中。從抑製債券承銷領域無序競爭的角度來看,如果實施將會對行業產生積極影響,推動行業良性發展。

投行價格戰由來已久

事實上,公司債券領域的投行價格火拚一直戰火紛飛。近日,某大型央企為即將發行的百億規模公司債進行承銷招標,有券商報出了1萬元的承銷費,承銷費率僅為0.0001%,一時引發市場熱議。

記者注意到,去年11月底,上海農商銀行A股IPO保薦機構(主承銷商)項目招標結果出爐。其中,券商保薦費及承銷費率引發關注:國泰君安證券,保薦費16萬元,承銷費率0.45%;海通證券,保薦費5萬元,承銷費率0.05%;中信證券,保薦費30萬元,承銷費率0.28%。尤其是海通證券開出承銷保薦“地板價”,即便是與另外兩家共同中標的券商比,也低出一大截。

然而,券商給出的承銷保薦收費標準與業內約定俗成的收費標準相距甚遠。這讓人不由得發問,券商會做“賠錢的買賣”?

業內人士稱,一些大型券商實力雄厚,可以為合作企業提供全方位、一條龍的“終身”服務,包括但不限於IPO、發債、定增等融資行為。從企業方面來講,多數企業往往“從一而終”,都由一直合作的券商來完成,因此不論目的是出於長期維護客戶、自身承銷業績還是開發更多的合作,多數券商還是願意以“友情價”來承攬目標對象的融資項目。

值得提到的是,券商投行大打價格戰以及承銷費率的走低,也和頭部券商在規模名次等主要指標的競爭較量相關。

中國證券業協會日前發布《2018 年證券公司業務數據統計排名情況(證券承銷業務)》,從16個維度全面展現券商2018年投行業務開展情況及整體投行實力。具體來看,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國泰君安等龍頭券商佔據多項指標排行榜前列。98家納入統計的券商中,排名前十的券商在股票主承銷家數中佔比達到56.04%。在其他指標中,前十券商也多佔據半壁江山,且集中度呈明顯的“金字塔”形態。此外,在投行業務整體排名偏固化的情況下,個別或創新指標排名格局未定。

其中中信建投在債券(含被統計券商主承銷的國債、企業債、公司債、可轉債、短期融資券、特種金融債等項目)、公司債的“家數”、“總金額”合計四個指標維度上均摘取了第一名。然而,中信證券與中信建投在債券業務上的距離並不遠。龍頭間價格競爭打得你死我活也就不難理解。

另外,雖然四大傳統業務依舊是券商經營的絕對主導,投行業務的重要性愈加凸顯。去年IPO審核趨嚴、債券市場進一步規範。券商年報披露,去年證券市場籌資總額6.23兆元,同比增13.67%。其中,股權融資總額6460.35億元,同比降38.70%;債券融資總額5.59兆元,同比增26.14%;並購方面,全年涉及交易額1.25兆元,同比降14.97%。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稱,目前,投行存在的價格戰問題呈現出愈演愈烈之勢,其目的無非是為了承銷份額排名,或者是為了長期維護留住資質較好的大型客戶。但如此一來,連成本也覆蓋不了,亦涉嫌價格惡性競爭和擾亂市場秩序。

知名財經評論員司徒正襟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相對於證券經紀業務和證券投資顧問以及投資銀行業務來說,債券的發行與承銷本身是一個重要的業務線。很多小券商不具備足夠的內部風險控制能力和債券主體的監管能力,一旦債券爆雷,可能對券商帶來較大的現金流衝擊。這是需要做好業務評判的基礎所在。

推動職業能力評級

記者注意到,在《職業能力評價辦法》的初步設想中,業務基礎保障能力指標旗下包含公司債券制度建設指標、從業三年以上債券人員佔比指標、公司債券質量控制人員三項子指標,權重分別佔比為10%、5%和5%;而業務能力指標中包含的公司債券業務收入、公司債券主承銷項目以及承銷金額三項子指標,權重佔比分別為15%、10%和5%。

這也意味著,主承銷收入、數量、金額三項指標在公司債券業務執業能力綜合評價中總共佔比不超過30%,而公司債券的合規、風控、制度建設、從業人員穩定性以及服務國家戰略能力反而佔據更大比重。

司徒正襟指出,券商公司債券業務的推動評級是應對現階段地方政府債務和企業債務違約現象的一種有效補救手段,通過對債券發行主體證券公司的債券發行監管,實現債券本身的風險系數防範可能。券商作為金融機構主體,具備發行債券的能力。增強債券業務的自我監管能力和自主債務跟進意識,逐漸建立起一個券商的自我調節機制,為日後建立一個可量化的券商債券發布機構評級體系奠定基礎。

記者還注意到,多家券商加緊在科創板項目上的布局。海通證券表示,一方面加強對科創板和注冊製的系統性研究,一方面加緊落實和推進前期儲備的創新項目。國泰君安在年報中稱,公司已加大對重點產業龍頭企業的覆蓋,加強對新經濟企業和傳統優質企業的開發力度,積極儲備符合科創板要求的科技創新型企業。不難發現,投行業務正在成為各大券商的兵家必爭之地。

業內認為,目前頭部券商的惡性競爭大幅拉低行業的債券承售價格,券商加緊布局科創板項目,也要警惕戰火的蔓延。

司徒正襟認為,新辦法的推動,初步建立了以基礎保障能力指標、業務能力指標、合規展業能力指標、風控實效指標等五項指標為基礎的券商債券業務《執業能力評判辦法》。通過引入相應評判辦法,有利於強化券商自我監管,自主債券承銷上開始具有相應連帶責任,將券商自營代銷債券的風險防範意識提高。

他提到,新辦法的引入可能將短期內降低券商債券承銷數量。這意味著證券公司在債券承銷方面需要進行新一輪的法規和風控學習。相應人力成本和債券承銷的收益風險指數重新被估量,一大批原本不具備發行資質的債券將被券商逆淘汰。證券公司作為做市主體,也承擔了優質債券資產上市的篩選環節審核。

不過,新辦法會帶來債券承銷成本的增加。司徒正襟表示,業務評級方式的建設,本質也是一種風險防範模型的建立。證券公司從一級市場的發行上開始做好相應審核風控,使得二級市場上的債券價值得到一定程度的風險防範對衝。法務和風控的建立,將增加債券發行立項難度和審批時間成本。

宋清輝也認為,該評價辦法未來施行,將會對行業產生積極影響,有利於抑製投行在多領域打價格戰,推動行業進行良性競爭和發展。

(本文圖片來自互聯網,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公眾號編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