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張子康:美術館的昨天、今天和未來

每個周末,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都會人流如織,這是司空見慣的現象,來美術館參觀的人和工作人員都習以為常,很多美術館似乎都是這樣。

但是將時光退回到40年之前,美術館裡的景象卻截然不同。

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全國的美術館很少,大部分省份沒有美術館,大家對美術館的認識也只是展覽館概念,展覽是當時美術館的主要功能。美術館也都是國有性質的,很多藝術博物館和美術館的展覽並不對外,例如大學裡的很多美術館就不對外。普通民眾看展覽並不容易,進入美術館看到的作品也有限。

1985年我上大學,彼時美術界開始活躍起來,我還記得當時坐火車去北京看畫展的心情,激動、好奇、一點點朝覲、還有一些憧憬——那時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很多展覽似乎帶給我一些美術啟蒙的作用。我相信像我這樣的人並不少。那是我們那個年代認知現代藝術的開始,當時,青年藝術家們開始創作充滿個性藝術表達和批判意味的作品,通過一個個美術館的展覽,開啟了一個藝術、哲學的新時代。

20世紀90年代,中國的當代藝術進入一個蓬勃發展時期。同樣的,美術館也出現了新鮮血液:炎黃藝術館這類不完全屬於“公有”性質的美術館出現,為百姓提供了更多看畫展的空間。這些美術館裡展出的作品也逐漸變得豐富和多元,來自世界各國優秀藝術家的作品展覽逐漸多起來,中國當代藝術家也正在崛起。人們在更多的美術館裡感受到更多的藝術,接收到更多的教育。但不可否認,那個年代,很多美術館的功能定位並不清晰,仍然以展覽為主,美術館的機構設置也並不健全。

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在全國經濟快速增長的背景下,中國的美術館出現蓬勃發展的趨勢,很多省會城市建立了美術館。在與國際藝術博物館的交流中,專業人員也開始對美術館的專業功能進行思考,美術館的定位從單純的展覽逐漸發展成為具有展覽、典藏、學術、教育等職能的專業美術館。一些大學的美術館面向社會開放,例如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就是最初面向公眾開放的校園美術館之一。

同時期,全國也出現了民營美術館發展浪潮,蓬勃之中也夾雜著一些混亂,例如成都上河美術館(1998年)、天津泰達美術館(1996年)、沈陽東宇美術館(1998年)等。這些美術館給群眾帶來了一些優秀的展覽,開拓和豐富了多元的藝術生態,但是自身存在組織構架、機構定位不清晰的問題,以至於很多都曇花一現。2006年,今日美術館成為中國第一家民辦非企業、公益性美術館,中國民營美術館從此走上了正規的發展道路。

2008年前後,隨著體制和管理的逐步體系化,美術館對大眾文化生活的影響也逐步從單純的美術展覽衍生到方方面面。美術館成為藝術收藏、學術研究、作品展示、群眾美學教育的中心。2008年,文化部藝術司開始評選重點美術館,全國美術館出現了全新的景觀和有序發展的大好局面;另一方面,這也促進了民間收藏體系的建設,引領和帶動了全民審美意識和美育水準的提高。美術館成為構建文化價值的重要場所,為文化產業提供了豐富的藝術資源。

改革開放40年,美術館作為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文化產業的先鋒導引,在國家各方力量的投入之下,其數量、規模和社會影響力均呈快速上升的趨勢。中國的藝術博物館在近十年的建設量刷新了以往百年所累積的記錄。2013年12月21日出版的《經濟學人》雜誌曾引用中國博物館協會的數據:1949年,中國只有25個博物館;截至2012年,中國共有3866個博物館,其中451個是該年新建的。

如今,大家也許不再需要乘坐火車到北京看展覽。我和所有人一樣,經歷著互聯網和大數據的衝擊,數字化和移動互聯網滲透進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隨著信息網絡科技和大數據的發展運用,許多傳統模式正在被打破,創造力正在產生進化。

在這樣的新時代,“智識”系統是構築美術館新形態的有效手段,也是美術館面向未來拓展的解決方案。“知識”(knowledge)是指通過經驗和教育獲得的事實、信息或信息集合。而“智識”(intellect)是指人們判斷事物和解決矛盾的邏輯與能力,以思考、理智、判斷為特徵。從哲學層面上說,它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科學性相關;從心理層面說,它描述了人們理性認識世界的高水準。在新的大數據時代理解智識系統,是指向全方位、多層面、寬範圍的開放式美術館運營和學習系統。美術館通過“智識系統”開放藝術的邊界,通過鼓勵跨學科研究來引導藝術與其他學科的鏈接,形成令人驚喜的新的藝術表達方式和學術研究展覽方式。

如今,美術館需要面向公眾成為“一個會講故事的人”,從曾經板著嚴肅面孔呈現研究觀點或學術理論的教諭式、單向傳輸式轉變成為互動、浸淫和探索式的教育方式,成為建構式、體驗型的各種新的文化價值的棲息地和建造場。美術館藝術教育方式的轉變,需要智識系統對教育行為的全面支撐,需要對教育理念和目標與藝術展覽、典藏、研究這些日常工作做更深入、全方位的結合,需要綜合運用各類活動手段,將觸角延伸到博物館的外面,從而使美術館真正成為一座全民的藝術樂園。美術館不再擺出“藝術很深奧”或“我比你高明”的架勢,而是讓美術館的觀眾從自由的探索中獲得自我啟發的機會。

改革開放40年中,美術館在百姓生活中的變化,就像一出精彩的戲劇,折射出我們生活中物質之外的很多內容,未來它將帶給每個人更加精彩的藝術生活。

作者:張子康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沈珊

審核:蘇梓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