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向陽花開:許江近作展在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開幕

華葵 鍛銅 350cm×350cm×350cm 2018年

本報訊9月29日,由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中國美術學院共同主辦的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項目“葵頌——許江近作展”於上海啟幕,展覽集中展示了藝術家許江15年來以“葵”為題的油畫作品50余幅、系列水彩作品百餘幅,以及一系列雕塑與大型裝置作品,向國慶獻禮。

許江為嘉賓導覽

開展當天,在簡短而精彩的展覽現場導覽之後,首先召開了學術研討會,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圍繞“從野火到葵頌——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歷史經驗與現實感覺”“生於葵花——我們如何不斷地走進一個世界”兩個主題分兩場進行研討,分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理論委員會副主任、《美術》雜誌社長兼主編尚輝,華東師范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劉擎和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美術報》總編輯、華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張曉凌,中國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院長楊入伍擔任主持。

第一場研討會“從野火到葵頌——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歷史經驗與現實感覺”現場

與“葵”的不期而遇

許江畫葵已經十五載,從2003年小亞細亞高原與“葵”不期而遇,他陸續遭遇了生命中數個震動身心的葵園現場,並從這些現場中反覆自我開啟,提煉出葵園繪畫的精神內核。葵是向陽花,然許江筆下的葵從來不是花朵,這與中國古典傳統中反覆頌詠的葵的形象全然不同,也與梵高筆下燃燒著的如太陽般絢爛的向日葵迥然有異。許江的葵是沉重的,強韌的,在四季輪回中,反覆地從衰朽中重生,用生命鑄造出精神,從灰燼中煥發出火焰。

在同濟大學政治哲學與法哲學研究所所長陳家琪看來,“許江將殘破、凋落、廢墟的葵成為頌的對象,同時又表現出果實的、重生的意象,如野火與春風般交織在一起。看他的作品,或許已經不再關心現實的向日葵,也不關心他畫的葵,而更關心的是許江其人,關心自己思想感情的變化。”複旦大學哲學學院院長孫向晨則認為,許江作品中的葵雖是成片的、集體的,但每一支葵都有其獨特的面目、千姿百態的個性,共生的、公共的、普遍的葵和每一個葵之間的張力讓人印象深刻,其個體性與共生性其實也是現代社會中很重要的環節。

展覽現場

作為最能代表20世紀中國人精神風貌的事物,葵不僅是共和國幾代人的記憶,也是中國人同感共振的成長記錄,更是縈繞著我們生活日常與未來想象的生命蘊涵。葵留給這個時代的是陽光,是伴著陽光的燦爛與激情。

在這段持續十五年的生命遠旅中,許江從遠方回到本土,從俯瞰的天空回到滄桑大地,再回到群葵的家園,他如農夫般在畫布上每日勞作,譜寫出一曲葵園深處的精神史詩。畫葵即畫人,群葵即人,許江以葵為一代人立像。這代人獨特的身世和歷史境遇,他們的生命經驗與精神氣質,通過“葵”這樣一個曾經浸泡著青春印記的物種意象得以彰顯,這是畫者的心志,也是“葵”的使命。

本次展覽以“葵頌”為名。它作為一個母題,已經超越了一代人歷史經驗的表達,進而成為穿越不同時代、不同領域的心靈中介,成為20世紀中國“人”與“民”的精神圖式。

第二場研討會“生於葵花——我們如何不斷地走進一個世界”現場

述向陽花開的那一代人的故事

許江生於1955年,伴隨新中國出生,“文革”中成長,是“向陽花開”的一代,也是與改革開放一路同行的一代。他把自己這代人切身的生命經驗,轉化作歷史的表情,凝聚為一代人的精神肖像。許江畫葵,是要講述向陽花開的那一代人的故事。那同時也是浴火重生的一代,他們在新中國出生,在“文革”中長大,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與中國社會一路同行。

展覽現場

作為同樣是5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張曉凌談到了4點感受:1、族徽。許江的向日葵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族徽。饑餓與原罪賦予了我們一代人強烈的家國情懷,也讓這一代人成長為國家、民族的脊梁。我們需要一個“族徽”,來標誌這一代人的成長、情感、家國情懷與理想。許江以“葵”的“向陽之花”的含義,準確地為這一代鑄造了一個“族徽”。2、借喻。許江以“葵”借喻人生,成功將傳統的以草木、山水喻人的修辭方式進行了當代性轉換,“葵”的意義是多重的,多指向的,它是“向陽”的,也是低頭沉吟的;它是百煉成鋼的,也終將腐朽;它猶如烈火野草般地席卷大地,也宿命般地被革命獻上祭壇;它是燦爛的、堂皇的,也是焦黑的、孤寂的。總之,它指向了形而上,恢復了藝術的思考能力,也把觀者拽向超驗的精神世界。3、當下。1990年代初,中國當代藝術的起步是從肚臍眼以下部分開始的。在15年“葵”的建構歷程中,許江開始創建以頭腦為核心,以情懷為主軸,以個人生命體驗為旨歸的當代藝術方式。我以為“葵”將當代藝術引入堂皇的,具有人文情懷的新方位,這是當代中國知識分子時代感和文化自信的表征,也是對早期當代藝術的反撥。4、許江的作品將我們引入一個巨大的時代課題:中國究竟需要什麽樣的當代藝術?有些批評家主張當代藝術去民族化、去本土化、去地域化、去國家化。然而,對我們這樣一個擁有5000年文明14億人口的大國,這種主張可能嗎?當然不可能!許江的作品準確地破解了這一問題。家國情懷是許江作品的精神基盤,“葵”的個體生命的敘事、怒放、燃燒、釋放是建立在5000年文明基礎之上的,因而,它的能量是無限的。

展覽現場

許江的葵像一顆釘子,堅決地揳入到20世紀下半葉以來中國歷史的巨集大畫面之中,並從中國20世紀波瀾壯闊的社會進程中發掘出一種歷史的勢能,轉化為個人表現的精神力量。

對許江來說,葵的集體肖像恰恰體現了這代人的生命史——不止於“世代的心情”,而且是一種“我在其中”的歷史,一種生命歷程和存在經驗共同構造出的歷史進程,同時也是從時代現場中鍛造出的一種獨特的精神品格。正如他本人所說:“我要畫的不是歷史的題材,而是歷史經驗,不是歷史,而是歷史性。我要用畫筆去探索的,是我們自己身在其中的歷史,是畫我們自己,是要把我們身上曾經有過的苦難、滄桑和依然懷抱的理想、擔當統統刻畫在其中。”

展覽現場

葵頌:紀念一代人燃燒理想的血和

當日下午5點,研討會結束後展覽開幕式隨即召開,中國美術學院原院長肖峰、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院長曹意強、上海市文聯主席施大畏、中國民生銀行行長助理歐陽勇出席開幕式並先後致辭,藝術家許江致答謝辭。開幕式由上海民生美術館館長甘智漪主持。

開幕式現場

作為許江的老同學,曹意強在致辭中談道:“在我觀看‘葵頌’這個展覽時,有三個詞在我腦海裡頻閃,它們貼切地概括了我所了解的許江其人、其畫——擔當、忠厚、情懷。許江是我們這代人中最勤奮的一位。許江的勤奮,是在勤奮創作與工作之中深含著一種責任,不僅是對自身創作的要求,而且是一種擔當:對中國美術教育發展,乃至對國家文化建設的責任擔當。因此,許江的個人創作實際上超越了個人的意義。個人與社會的擔當源於他的忠厚人格。就藝術而言,這種忠厚充分體現在他對繪畫題材的選擇和執著上;他數十年如一日地畫葵,其精神就是對題材和由之而產生的藝術的忠誠。”在他看來,許江畫葵,歷經了三變。一變是在再現性或更富自然主義意象的葵中注入了象徵性,這批早期作品與油畫史上同類題材創作有承接關聯;二變是由象徵式再現趨於抽象性構成;三變是將前兩者提升為隱喻影像。然而,這三變的界限並非截然分隔,而是相互交錯而顯其邊線特徵的:大致可從葵園至葵山再至葵頭的意旨演變中分辨其邊線。許江對葵的處理,將視鏡從自然中的葵園,逐漸放大到心靈中葵的重組,最後聚焦於葵花本身的意象。

中國美術學院原院長肖峰致辭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院長曹意強致辭

上海市文聯主席施大畏致辭

中國民生銀行行長助理歐陽勇致辭

藝術家許江致答謝辭

上海民生美術館館長甘智漪主持開幕式

此次展覽依據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的獨特坡道展廳,以從上而下、循環往複的太空方式,構建五個詩化的展示太空,分別為“懷沙”“野火”“蔓生”“鑄煉”“葵頌”。“懷沙”,以白礫石上的盤根銅雕系列,引領觀者進入“感懷沃土”的情思;“野火”,以葵盤豐繁的肖像特寫,解釋改革開放如野火燎原的歷史性特質;“蔓生”,以橫卷預覽的方式,構建一道道鋪陳而下,層覽延綿的俯望之境,指向我們被不斷延展著的視界與心域;“鑄煉”,以層巒疊嶂的巨幅油畫,展示葵風陣陣、撲面而來的“東方葵”;“葵頌”,以橫葵如山、懸臥逐浪的多媒體裝置,在核心筒中塑造出一個火紅年代的直觀現場,以紀念一代人燃燒理想的血和夢。

葵頌

整個展陳猶如卷軸一般呈現於觀眾面前。長達320米的無間隔動線涵蓋了藝術家近年的主要創作,當觀者漫步展廳時,實際觀看長度與藝術家創作的心路歷程交相呼應,幻虛幻實。其中“葵園肖像”水彩系列與“野火”水彩系列是近三年從未展出過的新作,大型影像裝置作品“葵頌”則是藝術家根據核心筒太空建造的一座葵園劇場,一個供觀者休憩、聆聽與思考的多維度太空。

北京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彭峰以“之間”來解讀此次展覽,他談道:“在一路向下的觀展過程中,有一種追本求源的感受,而到了最後‘葵頌’展廳,在音樂的烘托下,又有一種向上升騰的感覺。因此,在整個觀展過程中,我感受到了在上下之間。其次,或許許江之前的作品讓我們看到更多的是集體意象,而今天我們看到了很多個體意向,是在集體與個體之間。另外,許江作品在西方表現主義語言之外蘊涵著寫意的元素,因此,是在表現與寫意之間。正是這一系列的‘之間’,構成了此次展覽耐人尋味的地方。”

從早期都市現實題材的描繪到近些年對“葵”的探索表達,許江始終關注著日常生活與精神層面之間可能產生的對話,這些源自於內心的疑問與糾結最終通過藝術工作的方式得以查看,從而驗證了藝術家對“葵”的研究關注不僅僅是從自我生存的體驗出發,更是向一代人的集體經驗和生命經驗致敬。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明年,將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以及新文化運動百年。20世紀的這幾個偉大事件,盤根錯節,撫情勵志,醞釀成一種深邃的歷史情懷。我們期待著,許江以他的“葵頌”譜寫出一首新時代的鏗鏘浩歌。據悉,展覽將展出至12月9日。

(攝影:焦峰)

部分作品欣賞葵園肖像 紙面水彩 64cm×53cm×100 2018年

醉盤 布面油畫 200cm×156cm 2017年

煙村 布面油畫 200cm×156cm 2018年

孤陔 布面油畫 200cm×156cm 2018年

采薇 布面油畫 200cm×156cm 2018年

華葵 鍛銅 350cm×350cm×350cm 2018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