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春捂】捂的到底是哪裡?

老話說

春捂秋凍,不生病

是很有道理的

但「捂」的位置也很有講究

絕不是「不減衣服」這麼簡單

究竟什麼才是正確的「春捂」呢?

播放GIF

▲氣溫:15°是「捂」的臨界溫度

研究表明,對兒童、老人等需要「春捂」的人群來說,15℃可以視為捂與不捂的臨界溫度。當氣溫持續在15℃以上且相對穩定時,就可以不捂了。初春時節,一般都是早晚涼,中午熱,所以應該注意氣溫的變化,及時增減衣物。

▲溫差:晝夜溫差大於8°是「捂」的信號

初春的氣象,前一天還是春風和煦、春暖花開,剎那間又可能寒流湧動。面對這「百變」的春天,如何隨氣象變化增減衣服呢?專家認為,晝夜溫差大於8℃是該「捂」的信號。

▲時機:冷空氣到來前24~48小時做好「捂」的準備

許多疾病的發病高峰與冷空氣南下,以及持續降溫密切相關。最明顯的就是感冒、消化不良等癥狀,它們會在冷空氣到來之前捷足先登,侵犯人的健康。因此,「捂」的最佳時機,應該在天氣台預報的冷空氣到來之前24~48小時就開始,晚了則猶如雨後送傘,毫無意義。

▲持續時間:7~14天恰到好處

衣服應隨著氣溫回升慢慢地減下來。但是減衣不能太快,否則會出現沒「捂」到位的現象。

怎樣才算到位?醫學家發現:氣溫回冷需要加衣禦寒,即使氣溫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體弱的孩子和老人才能適應。減衣過快有可能會讓他們凍出病來。

播放GIF

播放GIF

0 1 手腕

守住全身血脈

手腕處有心經的原穴——神門穴。心主管全身的血脈,通過輸送氣血來溫暖全身。原穴是主管各臟腑的元氣和生命的原動力所發出的穴位,能夠強化臟腑。所以春捂的第一個關鍵部位就是神門穴。

0 2 腰眼

腎好一切都會好


腰眼也是春捂的重要部位。人體陽氣的根在腎,而腰為腎之府,腎陽虛時會腰部酸軟怕冷,經常尿頻或精神容易睏倦疲乏。按摩腰部腎俞穴可滋陰壯陽,補腎健腰。

0 3 小腿

聚陽氣,一年少疼痛


很多老人容易出現偏頭痛或小腹痛,甚至出現噁心嘔吐眼睛痛,這種表現屬於肝陽虛,這時要重點保護好小腿外側,可以多熱敷足臨泣穴和陽輔穴。

0 4 肚臍

養陽氣,助長壽


中醫稱肚臍為神闕穴,溫暖此處可鼓舞脾胃陽氣,特別是一些胃部怕冷、愛腹瀉的人,要特別注意這個部位的保暖。

腳脖

滋陰養身

腳踝是人體中一個重要的承重關節,由於腳踝皮下脂肪較少,所以它保暖性能比較差,如果你過早把腳踝露出來的話,有可能導致腳踝的踝關節疼痛、甚至是腿寒。

【免責聲明:尊重原創,旨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圖文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刪除。聯繫電話:0532-68873526】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