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北汽新能源上市有望提前至6月 低端車依賴症風險潛存

  北汽新能源上市箭在弦上 業績“偏科”嚴重或受累補貼退坡

  劉媛媛

  日前,成都前鋒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SST前鋒”,600733.SH)公告稱,公司向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等發行股份購買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汽新能源”)100%股權一事獲得證監會核準許可證。證監會同時核準其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20億元。這意味著,北汽新能源成為“新能源整車第一股”已進入實質操作階段,公司上市箭在弦上。

  作為國內首家獲得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資質的企業,北汽新能源在國內純電動車領域擁有一定的優勢。不過,從北汽新能源近年來的銷售情況來看,定位低端的EC系列產品雖然穩坐純電動汽車銷量榜榜首,但高端EU系列、EV系列、EX系列的銷量則不盡如人意。

  在目前新能源補貼出現退坡的情況下,如何應對成為其上市後的一大難題。

  針對何時完成交割上市,以及公司未來如何規避風險等問題,《中國經營報》記者致電致函北汽新能源方面,其相關負責人表示,暫不方便做答,等以後有媒體溝通會時再做交流。

  上市時間有望提前至6月

  公開資料顯示,北汽新能源成立於2009年,是北汽集團旗下負責新能源汽車產品產銷的主要平台。早在今年4月末的北京國際車展上,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就曾明確表示,北汽新能源將於第三季度上市。如今根據市場消息,上市時間有望提前至6月。

  根據證監會已核準的方案,北汽新能源100%股權作價288.5億元注入上市公司SST前鋒,SST前鋒全部資產和負債作價1.87億元置出,與北汽集團持有的北汽新能源股份中等值部分進行置換。抵消後的資產價格為286.62億元,由SST前鋒按發行價37.66元/股,向北汽集團、戴姆勒大中華區投資、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龐大汽貿集團等35名交易對方非公開發行7.61億股。

  本次交易完成後,SST前鋒將從主營房地產開發與銷售的企業,轉變為主營新能源汽車與核心零組件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的企業。此外,證監會同時核準SST前鋒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20億元,在扣除相關中介機構費用後,全部用於北京新能源創新科技中心項目、北汽新能源C35DB車型項目、北汽新能源N60AB車型項目、北汽新能源N61AB車型項目。

  SST前鋒此前披露,C35DB車型項目為一款“精品Cross兩廂純電動車”,定位A0級,主打造型、太空、裡程和配置;N60AB車型項目為A+級全新平台SUV;N61AB車型則定位於A+級創新性轎車化Cross車型。而目前,北汽新能源旗下共有8款車型在售,分別為三廂轎車EU260、EU400和EH300,兩廂轎車E150EV、EV160、EC180和EC200和小型SUV車EX260。

  “能夠實現上市應該說對於北汽新能源獲取資金、進行持續研發、提升產品技術含量等方面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汽車經銷商商會專家顧問顏景輝認為,新能源汽車不僅是北汽新能源發展的重頭,同時也是整個北汽集團發力的重點,因此上市後對於北汽集團整體品牌的提升都有一定的幫助。

  據悉,北汽新能源上市後,屆時北汽集團旗下包括北汽股份和北汽福田在內的子公司都已實現上市。按照徐和誼此前公開透露的計劃,在全面新能源化這個大框架下,北汽集團將結合國企改革和自身業務結構調整,最終實現走集團化路線,未來北汽集團整車業務板塊A股和H股都要打通,實現全面的資本化和證券化。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SST前鋒發布重大資產置換交易獲得證監會核準許可證的前兩天,擔任北汽新能源未來設計中心量產設計總監的常冰,卻被傳已轉投至合眾新能源,擔任副總裁兼設計中心總經理。而這已不是北汽新能源初創團隊中首個轉投造車新勢力的人士,此前,公司品牌總監金新和副總經理張勇先後轉投至愛馳億維和合眾新能源。

  新能源霸主地位面臨挑戰

  目前來看,北汽新能源上市已是必然,梳理近年來公司的業績數據也是可圈可點。但在風光的數據下,危機隱現。

  根據SST前鋒披露的數據,2017年前10個月,北汽新能源共取得73.77億元營業收入,實現淨利潤3924.40萬元;2016年,北汽新能源全年實現營收93.72億元,實現淨利潤1.08億元。

  銷量方面,2016年和2017年,北汽新能源分別銷售了純電動車5.22萬輛和10.32萬輛,在國內市場佔有率分別達到20.63%和22.99%。另據乘聯會發布的4月新能源汽車銷售數據,4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到7.3萬輛,環比3月增長31%,同比增速達150%。

  不過,乘聯會數據同時顯示,今年1~4月,比亞迪新能源僅憑借比亞迪秦和宋兩款車型就使銷量達到19809輛,成為前4個月的新能源銷量冠軍。而北汽新能源前4個月EC系列的銷量共計13957輛,屈居第二。緊隨其後的江淮iEV6E和榮威兩款新能源車型的銷量分別為13089輛和12439輛。

  不難看出,北汽新能源的銷量霸主地位正在遭遇挑戰。與此同時,在1~4月北京地區新能源汽車上牌量方面,公司似乎也面臨著一定的壓力。上牌量前兩名均被上汽榮威拿下,其中ERX5以914輛奪得冠軍,同門的Ei5以839輛的成績榮膺亞軍,第三名才是北汽新能源的EC系列,上牌數為742輛。

  6月5日,在北汽新能源ARCFOX Space舉辦活動上,北汽新能源副總經理、行銷公司總經理李一秀坦言,對今年北京份額的表現“不是很滿意”。“北京是我們的大本營,我今年年初就立下了軍令狀,不論是全國市場還是北京市場,一定要拿回銷量榜第一名,我們信心十足,沒有任何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下半年,蔚來、威馬、小鵬等造車新勢力企業將迎來首批產品交付,大眾、福特、日產等外資品牌也已紛紛進場,這對於北汽新能源來說,拿回銷量榜第一名,壓力不小。

  “競爭是不可避免的,主要看北汽新能源如何應對,能否跟造車新勢力們取長補短很重要。”顏景輝說道。

  低端車型“依賴症”風險潛存

  外部競爭激烈的同時,公司本身銷量過度依賴單一系列車型、產品質能飽受質疑等問題同樣不容忽視。

  乘聯會發布的4月新能源汽車銷售數據顯示,北汽新能源EC系列4月銷量為7471輛,同比增長72%,穩坐純電動汽車榜首。不過,雖然EC系列產品銷量表現優異,但其高端EU系列、EV系列、EX系列的銷量則不盡如人意,公司對EC系列車型存在高度依賴症狀。

  中車網統計數據顯示,北汽新能源2017年所銷售的EC系列零售量佔比高達79%。而今年4月,EC系列車型零售量佔比已達到98.5%。一旦EC系列產品銷量出現波動,可能會對企業造成影響。

  據了解,北汽新能源EC系列屬於A00級電動車,定位低端,價格較為便宜。2017年前10個月期間,平均每輛補貼後的售價僅4萬多元。然而,記者注意到,為了進一步刺激新能源汽車向更好、更優的方向發展,財政部此前發布了2018年新的補貼標準,自6月12日起實施。根據新的補貼標準,其中EC180幾乎無補貼,屆時,北汽新能源可能會受到不小的影響。

  此外,政府補助也是北汽新能源實現扭虧為盈的重要“幫手”,2015年,北汽新能源的營收為34.71億元,利潤為-1.84億元,2016年即扭虧為盈實現淨利潤1.08億元,而當年公司收到的政府補助就有1.48億元。

  除了銷量結構單一、受補貼政策影響較大之外,北汽新能源的產品品質問題也是需要重點關注的領域。第三方投訴平台《車質網》顯示,眾多消費者對北汽新能源產品的裡程不足、電瓶故障、動力消失、刹車不靈等提出不滿,若這些問題無法解決,勢必會影響用戶的消費決策。

  6月5日,北汽新能源總經理鄭剛公開表示:“進一步鼓勵創新型企業科技創新的投入,提高產品在‘四化’方面的創新能力,增強對燃油汽車的比較競爭優勢,提高性價比來提高用戶的購買欲望,是企業最終的根本目標和出發點。”

  特約撰稿李靜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任編輯:關海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