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他是隋朝的幕後軍師,卻為何被楊堅卸磨殺驢?

在李德林的出謀劃策下,楊堅先是取得中央大權,接著又削平叛亂,一步步實現其篡周建隋計劃。然而,在隋朝建立的最後關頭,李德林與楊堅在政見上開始出現分歧。隋朝建立後,雙方的分歧不僅沒有消除,反而不斷加劇,再加上其他大臣的離間陷害,最終,李德林被貶黜外放。

最初,在楊堅將要登基之時,曾擔任石州總管的虞慶則建議楊堅斬草除根,盡誅北周宗室。事實上,楊堅已有此心,篡位的偶然性使其十分擔心北周宗室。高熲、楊惠由於明白楊堅的真實想法,所以也表示讚同。這時,朝中重臣中只有李德林站出來表示反對,結果惹得楊堅大怒,公然斥責李德林“君讀書人,不足平章此事。”可以說,這是一個十分嚴厲的指責。這件事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李德林的晉升之路變得十分困難,史稱“自是品位不加,出於高、虞之下,唯依班例授上儀同,進爵為子。”

緊接著,在隋朝建立後,李德林與朝中其他大臣的衝突也開始表現出來。開皇元年,李德林受命與太尉任國公於翼、高熲等共同修訂律令。律令修訂完成並頒布天下之後,蘇威(時任太子少保,兼納言、度支尚書,兼任大理卿、京兆尹、禦史大夫)多次試圖修改律令,但都被李德林以“律令已經頒布,即使有小的錯誤,只要不危及百姓,就不必多次修改”為由所阻止,雙方開始走向對立面。之後,李德林曾反對蘇威“以孝治國”的主張(事實上,蘇威的主張代表著隋文帝楊堅本人的心意),認為孝是人的天性,不需要以強製的方式來推行孝。開皇九年(589年)在滅陳之後,蘇威又建議以五百家為鄉,設立鄉正,專門負責處理民間辭訟。李德林再次表示反對,認為這樣只會“為害更甚”。而隋文帝楊堅則在內心支持蘇威的建議,但又不好直接表態,於是下令讓百官在東宮共議。結果包括太子楊勇在內的大多數官員都支持李德林的意見,反對設定鄉正。只有宰相高熲體會到了楊堅的深意,但又沒什麽正當理由來反駁李德林,於是只能“稱德林狠戾,多所固勢。”隋文帝也就勢同意了蘇威的意見,在地方設定鄉正和裡長。

同年,李德林又因為賜宅問題再次遭到隋文帝楊堅的斥責,史載“初,大象末,高祖以逆人王謙宅賜之,文書已出,至地官府,忽複改賜崔謙。上語德林曰:‘夫人欲得,將與其舅。於公無形跡,不須爭之,可自選一好宅。若不稱意,當為營造,並覓莊店作替。’德林乃奏取逆人高阿那肱衛國縣市店八十塸為王謙宅替。九年,車駕幸晉陽,店人上表訴稱:‘地是民物,高氏強奪,於內造舍。’上命有司料還價直。遇追蘇威自長安至,奏雲:‘高阿那肱是亂世宰相,以諂媚得幸,枉取民地,造店賃之。德林誣誷,妄奏自入。’李圓通、馮世基等又進雲:‘此店收利如食千戶,請計日追贓。’上因責德林,德林請勘逆人文簿及本換宅之意,上不聽,乃悉追店給所住者。自是益嫌之。”簡單的概括就是,蘇威等人利用隋文帝賜宅給李德林,百姓上邊訴冤這一事件,指責李德林侵吞贓物,引得隋文帝大怒,使其再次訓斥李德林。儘管李德林對此做出了解釋,並請求檢查相關账本書簿,但隋文帝不聽李德林解釋,對李德林做出處罰並因此更加厭惡李德林。

開皇十年,去年所設定的鄉正的發展果然如李德林所猜想的那樣。“(開皇)十年,虞慶則等於關東諸道巡省使還,並奏雲:“五百家鄉正,專理辭訟,不便於民。黨與愛憎,公行貨賄。”隋文帝又下令廢除鄉正,這時,李德林認為朝廷不可“朝令夕改”,於是再次上奏:“此事臣本以為不可。然置來始爾,複即停廢,政令不一,朝成暮毀,深非帝王設法之義。臣望陛下若於律令輒欲改張,即以軍法從事。不然者,紛紜未已。”結果再次激怒了隋文帝,文帝“大詬雲:‘爾欲將我作王莽邪?’”這件事成了楊堅與李德林徹底決裂的導火索,楊堅新账舊账一起算,數落李德林道:“公為內史,典朕機密,比不可豫計議者,以公不弘耳。寧自知乎?朕方以孝治天下,恐斯道廢闕,故立五教以弘之。公言孝由天性,何須設教。然則孔子不當說《孝經》也。又誷冒取店,妄加父官(指李德林曾虛報其父生前的官職),朕實忿之而未能發。今當以一州相遣耳。”將李德林貶為湖州刺史,李德林請求能以散官的身份留在京城,結果遭到楊堅的拒絕,只是將其改任為懷州刺史。

李德林被楊堅徹底趕出京城的同年(開皇十年),死於任上,年六十一歲。去世後,楊家為其“贈大將軍、廉州刺史,諡曰文”。下葬的時候,楊堅又派“羽林百人,並鼓吹一部,以給喪事。”同時“贈物三百段,粟千石,祭以太牢。”凡此種種,也算是對曾經與自己一起謀劃天下的手下的一種安慰吧。

參考文獻:《周書》、《北齊書》、《隋書》、《資治通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