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事與願違”的基金投資,如何從一開始就降低犯錯概率?

“從歷史記錄看,最近15年來公募基金收益良好,股票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為14.1%,債券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為6.9%,顯著高於市場無風險收益率水準。但與此同時,個人投資者由於頻繁申贖、高買低賣等原因,基金投資體驗感很差,導致公募基金失去投資者信任這一發展根基。”

以上數據摘自上周中國基金業協會發布的2019年下半年工作計劃。

雖然“公募基金無法擺脫‘基金賺錢、投資者虧錢’的怪圈”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但此次由中國基金業協會的官方文件來捅破這層窗戶紙,並對上述現象給出詳細的數據對比,卻仍然帶給我們足夠的思考。

相信絕大多數投資者在精挑細選買入公募基金產品的那一刻,並沒打算要“頻繁申贖、高買低賣”的,緣何最後卻走上了“事與願違”的那條路?

來看這個“願”本身。你也許對以下兩張圖所展示的場景並不陌生,無論是A股還是美股,都曾出現了股指高點就是權益類基金發行規模頂點的情況。換句話說,絕大多數的投資者,會選擇在股票市場蘊含風險較大的情況下進場,許下“從股票市場賺大錢”的願。

數據來源:WIND資訊,2018美國基金業年鑒,中泰資管

在市場最狂熱的時候貪婪入場,卻因為扛不住市場波動而選擇在市場最低潮時恐懼離場,追漲殺跌的行為本質上符合人類追求快速滿足的本性。無怪乎彼得·林奇會由衷地感歎:“絕大多數投資者內心的一個秘密角落都隱藏著一種自信,覺得自己擁有一種預測股票價格、黃金價格或者利率的神奇能力,儘管事實上這種虛妄的自信早已一次又一次地被客觀現實擊得粉碎。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每當大多數投資者強烈地預感到股價將會上漲或經濟將要好轉時,卻往往是正好相反的情況。”

從這個意義上說,基金投資難逃事與願違的結局,首先和“願”的不合理有關——在錯誤的時間點去押注一個勝率較低(且可能是越來越低)的事件。

但許錯了願也並非無可挽回,只是可能要多一些耐心。

如果您是我們的老朋友,也許您還記得我們曾經講過CNBC新聞中總結的歷史上投資運氣最差的人。這位仁兄一生只有四筆買入行為,結果從70年代和80年代的兩次暴跌到美股互聯網泡沫的破裂、再到次貸危機,每一次操作完美踩中了美股的每一次下跌起點,不偏不倚套在高高的山崗。

可就是上述四筆運氣不能再糟糕的投資行為,卻在42年之後的2015年依然賺到980000美元,總收益率超過了500%,年化收益率也達到了9%(四筆投資是四個時間投入,所用資金加權後收益率為9%)(具體內容請見推文《基少成多 | 做到這一點,即使是史上投資運氣最差的他,也能賺到年化9%》)。剔除美國通貨膨脹影響後,上述投資依然稱得上收益不菲,而挽救上述倒霉投資的絕招,是將股票的持有期拉到足夠長。

將股票持有40年之長可能作為個案難以借鑒;但將投資的持有期放長,的確是絕大多數的投資大家給出的中肯建議。

上周末,一篇關於“債券天王”格羅斯(William H. Gross)的文章被很多投資界的朋友轉發。這位從拉斯維加斯賭桌上拚命的小賭徒起家,最終成為唯一摘下三次晨星最佳固定收益基金經理人的投資大咖,在回憶起從賭桌中悟出的投資心法時,有一段話令人印象深刻:“當你看到勝利機會倒向自己時,一定要持長期觀點。因為短暫壞運所造成的損失,會因長期趨勢有利於你而被攤平。把注意力關心未來三到五年,等於在心裡給自己打了個暗號,告訴自己投資不是賭博,而是建立長期布局,這同時也幫助你降低在進行投資決定時產生的貪跟怕。

回到本文的標題,“事與願違”的基金投資,如何從一開始就降低犯錯概率?一是相信常識和均值回歸的力量,二是別計較一日之短長。基金投資體驗不好的罪魁禍首是倉位倒置,低勝率的時候慎重下注,但在估值水準堪比2008年的時候,該貪婪的時候卻別恐懼。

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投資有風險,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不構成對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投資者投資基金時應認真閱讀基金的基金合約、招募說明書等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資者基金投資的“買者自負”原則,請投資者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基金產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