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女孩吃完滷味差點送命…當心!這些食物也很危險,你可能經常吃

近日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急診科

接診了一位90後姑娘

來醫院時她喘息不止

口唇、雙手都呈青紫色

好似古裝劇中的「中毒」妝

接診過程中

姑娘的喘憋癥狀愈發嚴重了

她到底怎麼了

經過醫生的診斷

最後確診為

亞硝酸鹽中毒

好端端的

怎麼就會突然「中毒」了呢

原來這姑娘平時喜愛吃滷味熟食

「中毒」前吃了不少滷味

沒想到這次差點送了命

太可怕了

滷味還能不能吃了?

亞硝酸鹽中毒到底是怎回事?

接下來

我們邀請權威專家

給大家帶來「防毒攻略」

教你避開亞硝酸鹽中毒

生活中這些食物

容易造成亞硝酸鹽中毒

食物一

熟肉、滷肉

由於亞硝酸鹽跟肉類發生化學反應後,可以使熟肉、滷肉等熟食變得鮮紅,色澤誘人。

北方農村在煮肉前為了上色,習慣會用亞硝酸鹽抹一抹肉。

食物二

剛做不久的醃菜

醃菜中亞硝酸鹽的含量最高的時候是在開始醃製以後的兩三天到十幾天之間。食用大量這個時期的醃菜,很容易發生亞硝酸鹽中毒。

食物三

井水

有些農村地區的井水亞硝酸鹽含量也較高,也要格外注意。

食物四

剩菜剩飯

值得警惕的是日常生活中,自家的剩飯剩菜也會有天然的亞硝酸鹽產生。

部分食物和蔬菜中天然含有較高含量的硝酸鹽,經過細菌、發酵的作用,就可以轉變為亞硝酸鹽。

食物五

不新鮮的綠葉菜

香椿、菠菜中的亞硝酸含量也較高。

大葉類蔬菜新鮮的一般都是綠油油、水靈靈的,但如果放置的時間長,那麼蔬菜就會開始發黃、打蔫兒,很多人都誤以為是蔬菜脫水,但其實這時的亞硝酸鹽含量就已經比較高了。

食物六

久煮的火鍋湯

研究顯示,隨著時間的延長,涮鍋湯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在不斷上升。如果喜歡喝火鍋湯,最好在涮鍋前喝。

食物七

不新鮮的海鮮乾貨

蝦皮、魷魚絲、小魚乾等海鮮乾貨,如果儲存不當,會產生蛋白質分解產物,導致亞硝胺類物質增多,加大致癌風險。

尤其是不新鮮有刺鼻氣味的產品,亞硝酸鹽含量往往較高,建議扔掉。

亞硝酸鹽中毒

會有什麼表現

硝酸鹽中毒之後的表現

主要還是和攝入的量有關

如果是攝入的量比較小

比如吃了以上

含有亞硝酸鹽的食物

癥狀就比較輕微

一般就是噁心嘔吐、煩躁、血壓低

呼吸困難,頭暈

頭痛,心慌等

亞硝酸鹽中毒

最突出的表現

就是患者好似一個「紫人」

口唇、指甲發青紫,面部發黑

癥狀比較嚴重時

比如直接吃了化學品的亞硝酸鹽

這是的癥狀會比較嚴重,會出現煩躁不安,心律失常、肺水腫、抽搐、休克、昏迷,直至呼吸循環衰竭之後,可能引起死亡。

出現以上癥狀

一定要及時去醫院

預防亞硝酸鹽中毒

這6點要記牢

防範亞硝酸鹽中毒

在生活中要注意這些方面

第一點

亞硝酸鹽要遠離廚房

據報導,今年石家莊周邊縣已經發生過幾起因把亞硝酸鹽當成食鹽加入食物中,而導致的中毒事件。

要防止錯把亞硝酸鹽當食鹽或鹼面用。生活中一定要把他們分開存放。

第二點

吃醃菜一定要注意時間

開始醃製以後的兩三天到十幾天之間亞硝酸鹽含量高,食物溫度高而鹽濃度低的時候,亞硝酸鹽含量高峰出現早,而溫度低、鹽濃度大的時候,亞硝酸鹽含量高峰出現較晚。

最好醃菜時多放鹽,至少醃15天以上再食用,醃菜時選用新鮮菜。

第三點

發苦的水不要喝

如果井水特別苦,要小心是亞硝酸鹽含量高,最好不要飲用。

第四點

少吃隔夜菜

少吃隔夜菜,它們容易被細菌汙染,使其中的硝酸鹽還原成亞硝酸鹽,所以炒菜應限量,盡量不剩。

實在剩了又捨不得扔的話,趁熱密封起來並快速冷藏,能減少亞硝酸鹽產生。

第五點

一些蔬菜要焯水

如香椿、菠菜最好先用開水焯燙5分鐘,烹調後再吃。這樣可以分解掉一大部分亞硝酸鹽。

第六點

葉類蔬菜最好吃新鮮的

蔬菜要吃新鮮的,新鮮完好的蔬菜亞硝酸鹽含量很低,但如果儲存時間太長、儲存條件不當,細菌或蔬菜內源性硝酸鹽還原酶會把硝酸鹽轉化為亞硝酸鹽。

本文專家:

高恆波

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急診科副主任

文/河北青年報記者王珊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