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港交所曝醜聞:前高層涉貪 曾“放水”30多家企業IPO

最新報導:港交所:港交所是受嚴格監管的上市機構 有既定上市審批程序

在去年登上全球股市IPO“募資王”的港交所,剛剛曝光出重大醜聞。

香港《蘋果日報》昨日報導稱,多名消息人士透露,某位曾負責新股IPO審批的港交所前高層,聯同保薦人及律師行涉嫌“不當審批”及向個別申請人“放水”,協助不完全符合上市要求的公司通過審批,涉及超過30宗上市申請,包括已上市的建築股及餐飲股。

報導提到,接近港交所的消息人士稱,港交所接獲投訴後已展開內部調查,發現“不當審批”長達最少2年,涉及至少30宗上市申請,部分已因此成功上市。港交所已將懷疑涉事的2家律師行及至少3家保薦人列入監察名單,而上述涉事高層此前則以家庭為由離職,目前“其辦公室重門深鎖,私人物品亦被禁止帶走,情況並不尋常。”

報導還提到,上述高層於2013年加入港交所,其管理一個由70名員工組成的團隊,負責監管新上市公司申請,包括發布指引、制定政策和審核招股說明書。其“放水”審批新股時要求逾千萬報酬,事件正在調查階段。

港交所去年成為全球股市IPO“募資王”,全年募資超過350億美元,排世界第一。但截至年底,港股當年上市新股70%以上處於破發狀態,募資少於一億美元的公司平均在交易一個月後下跌6.2%,創2008年來最差表現,港交所也一度被成為新股“屠宰場”。

而去年上半年港股IPO的98家公司中,有45家在上市首日便慘遭破發,首日破發率高達61%。8月之後,新股首日破發率更是“節節高升”。8、9月港股共有22隻新股上市,17只上市首日便破發,首日破發率高達77.2%。

香港資深投行人士溫天納的當時評論稱,在港上市的新經濟公司頻頻破發,主要原因在於新股定價偏高。此外,港股投資者主要是機構,而散戶投資者較少,機構偏理性的策略,使得港股市場對被粉飾過的商業故事較為理性。

關於上述IPO審核放水事件,《蘋果日報》報導稱主要集中在建築股及餐飲股。統計顯示,2013至2018年有逾百家建築股上市,而其中有超過三成已賣殼。報導稱,換言之,建築股上市的目的,有部分只是為了成為殼公司而IPO,部分集資金額僅千余、二千萬,令外界質疑上市真正目的。

上周四是港交所端午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當時收漲0.72%,今年累計上漲12%。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