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應試教育愈演愈烈豈能“怪罪”教師?

提到“應試教育”,伴隨而來的多是否定聲音,這些聲音中有的來自專家學者,有的來自一線教育工作者,有的來自為孩子成長成才操心勞神的家長們。大部分人認為“應試教育”影響了孩子德智體美勞的全面培養,禁錮了孩子創新思維的發展,給孩子帶去了難以承受的重壓。所以,他們有充足的理由去反對和抨擊“應試教育”。但不管多少人反對、如何激烈地去抗爭,“應試教育”的現狀並沒有被根本改變,依然在茁壯成長、蔓延開來。在反對的潮流中,一些人把教師當成“應試教育”的操盤手,認為他們是 “應試教育”罪魁禍首,因為教師“喜歡”布置作業,還天天組織各種考試。但若老師們平時不布置作業,也不組織考試,應試教育就真的會變成素質教育嗎?

某全職媽媽小楊,生完老大開始賦閑在家,老大三歲了,正準備上班,誰知老二又不請自來,終於又熬過了三年,到了老大該上一年級的時候,於是雞飛狗跳的日子接著上演。每天來回接送跑上八趟,早飯、中飯、晚飯全部要親力親為,這些苦她說還不算什麽,最讓人難以承受的是輔導孩子作業,那種無力感難以言表。碰到孩子還在幼稚園的家長們,小楊總會提醒他們:一定要給孩子上幼小銜接班,一定要讓孩子早些識字,不然到了一年級,陪寫、陪練、陪著寫作業的日子有你們受的。小楊覺得自己就是吃了這個虧,孩子上的是公立幼稚園,當時她還完全讚同園裡的教育理念:不算數、不識字,隻培養興趣和素質。孩子在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同時,還學會了唱歌、跳舞、繪畫等等。但現在她對所謂的“素質教育”有很大質疑。拚音、識字、算術,幼稚園一點不教,連帶著幼稚園老師也不支持家長在家提前教,導致她的孩子不會拚音、不認識漢字,做作業讀不懂題,完全依賴家長讀題解釋。這些天小楊一直在擔心如果有測驗,她不在孩子身邊怎麽辦?

小楊家這樣的情況並不是個例,很多家長雖然口頭上反對“應試教育”,行動上卻偏偏走上 “應試教育”的軌道。口頭上反對老師上課“滿堂灌”、“填鴨教學”,當老師響應國家教學改革的號召,每節課留出十分鐘左右給學生思考、消化、延伸時,家長們又發話了:“這些老師真沒良心,課上不講完,留著課下講,就想學生去他家補課”。 老師們到底是按照教學改革的檔案要求做,還是按照家長的要求做,不管他們怎麽做,只要學生成績上不去、考試考不好,正應驗了那些老話“教不嚴,師之惰”、“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不管怎麽教,教不好,老師都會成為大家吐槽的對象。客觀的說,應試教育愈演愈烈跟教師無關,更不是教師的錯。

事實上,很多人根本就沒有弄清楚什麽是應試教育,只是覺得孩子壓力大,加上對教育有諸多不滿,氣沒地方撒,就拿教師出氣。這種情緒化的發泄,把教師置於一個尷尬的處境。

再者,妖魔化“應試教育”也不盡合理,它不是“素質教育”的對立面。應試教育教授知識性內容,素質教育培養素質能力,兩者恰恰是相輔相成、融會貫通、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所以不能片面地拋開任何一個隻談其一,要一分為二全面地評價兩種教育模式。

我們還應該要看到“應試教育”長期存在的土壤。歷史文化根源上,古代科舉“八股取士”,還有一些“學而優則仕”、“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思想,會讓應試教育在較長一段時間記憶體在,且很難被替代;社會經濟發展上,區域經濟的不平衡,社會財富分配的不平衡,導致教育發展的不均衡,人均佔有教育資源的不對等、不均衡,所以“素質教育” 的全面推行沒有足夠的土壤和養分。另外,從教育體制自身看,“不拘一格降人才”被“一考定終生”的人才選拔機制取代後,讓人們不得不產生“唯分論”、“唯考論”的思想,與之相適應,“應試教育”滋生的土壤則會越來越肥沃。

正因為“應試教育”存在有著種種複雜的原因,就現階段而言,我們所能做到的是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充分發揮各自在社會上承擔的角色作用,盡量降低應試教育的危害,而不是一味的指責某一群體,讓某一類人背上沉重的“黑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