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發現血尿,您應該注意哪些情況?

--點擊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訂閱號 查看往期內容--

正常人的尿液中沒有紅細胞,或僅偶爾一過性有個別紅細胞。所謂血尿,即尿液中出現血液(即紅細胞),可分為肉眼血尿和鏡下血尿

尿液明顯變紅,呈現洗肉水樣或醬油色,一眼即可識別,稱為「肉眼血尿」。

如果尿色正常,肉眼無法觀察出尿中帶血,而僅顯微鏡下檢出紅細胞達到血尿標準的血尿,稱為「鏡下血尿」,大多是通過體檢發現的。

一旦發現血尿,患者就應該遵照腎病科醫生的要求,完善相關檢查,儘可能明確病因。血尿患者需要注意了解以下幾個方面:

尿液發紅不一定就是肉眼血尿

食用某些食物(如甜菜、紅色的飲料食品)或者服用某些藥物(如利福平、氨基比林等)後,尿液也呈紅色;當尿液中含有大量尿酸鹽時,尿冷卻後也可能析出紅色結晶,但這都不是血尿。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做尿沉渣顯微鏡檢查。另外,還需要考慮:

1)血尿是否在女性月經期或月經後3日內取的標本,有無經血混入尿液的可能?

2)有無痔瘡下血混入尿標本?

尿潛血陽性不一定就是鏡下血尿

尿潛血試驗是根據尿中血紅蛋白與試紙上的試劑發生反應,引起試劑顏色改變的原理,來判讀尿中是否含有血紅蛋白。

顏色的變化越深,潛血的等級越高。但是,尿中的強氧化劑、大量的細菌也可以引起試紙顏色的改變,血管內溶血產生的血紅蛋白濾過到尿中也引起反應,而這些都與尿中的紅細胞無關。

所以,尿潛血陽性,無論幾個「+」都不一定是血尿,應當尿液離心取沉渣做顯微鏡檢查,如果沉渣中紅細胞數≧3 個/HP(高倍視野),才是鏡下血尿。

怎樣初步判斷血尿的病因

血尿發生後,最重要的檢查就是做尿紅細胞位相,根據紅細胞的形態初步判斷血尿來源。來自於腎小球的紅細胞,由於經過濾過膜的擠壓,紅細胞往往失去正常的形態,變成麵包圈樣、草莓樣、芽胞形或者皺縮等畸形紅細胞。

如果尿中的紅細胞大部分是畸形紅細胞,畸形細胞數>70%,就可以認為紅細胞來自於腎小球,稱腎小球性血尿,常見於腎小球腎炎(IgA腎病)、高血壓性腎損害、過敏性紫癜腎病等各種腎臟病。

如果尿中紅細胞大部分是正常形態的紅細胞,就意味著紅細胞來自於腎小球以外,稱非腎小球性血尿,常見於泌尿系統的炎症、結核、結石、腫瘤、囊腫、外傷等腎外疾病,因此,這些患者需要泌尿系超音波或CT檢查。

也可以根據血尿的伴隨癥狀,初步判斷血尿的原因:

①血尿伴隨有蛋白尿、水腫、或者高血壓等,多數為腎小球疾病,往往需要做腎穿刺明確診斷,如果僅是鏡下血尿,無尿蛋白或少量尿蛋白(24小時尿蛋白定量<0.5克),一般情況下不需腎穿。

②血尿伴有尿頻、尿急、尿痛,尤其伴尿痛者,稱為有痛性血尿。多為膀胱炎。如有高熱、寒戰、腰痛以及全身癥狀,可考慮急性腎盂腎炎等。

③血尿不伴尿痛,稱為無痛性血尿,在腎炎、腎結核、泌尿系腫瘤中很常見,尤其是年齡大的患者,出現肉眼血尿,呈無痛性,應當注意進行系統全面檢查,尤其需要注意排除泌尿系統惡性腫瘤。

④血尿伴隨排尿困難、排尿費力或出現腎絞痛,提示可能是膀胱結石或者腎、輸尿管結石。

⑤部分男性患者有肉眼血尿,有時排血塊。尿頻是早期癥狀,可能有攝護腺增生。

⑥體型瘦長的兒童、青少年血尿患者,伴隨直立性蛋白尿,或者左側精索靜脈曲張,有可能是左腎靜脈受壓綜合征,即「胡桃夾」現象。

總之,血尿產生原因除與腎小球疾病有關外,泌尿系統其他疾病、少數全身性疾病亦可產生血尿,必要時可以進行X線、超音波、CT、膀胱鏡、逆行腎盂靜脈造影等檢查明確血尿來源,對治療有重要意義。

如何正確理性看待血尿

當出現肉眼血尿時,患者往往表現出緊張恐懼的情緒,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癥狀。事實上,1000 mL尿中有1mL血就為肉眼血尿,所以,出現肉眼血尿並不意味著有大量出血,患者及其家屬沒有必要過度緊張。

單純的腎小球性血尿,是指只有腎小球性血尿,不伴有尿蛋白、高血壓和腎功能受損,這種情況一般見於隱匿性腎小球腎炎(多數為IgA腎病),或者家族性薄基底膜腎病。這兩種腎病的血尿會長期存在,但一般不會導致病情進展,發展為尿毒症的概率非常低。所以不必害怕焦慮,不需要特殊治療,可以間斷服用一些中成藥,如黃葵膠囊、血尿安片等。建議每6個月複查:尿常規、血肌酐,平時監測血壓。這樣即便單純血尿進展,出現蛋白尿,也能夠及時發現和處理,不至於耽誤病情。所以,對於單純的腎小球性血尿,定期複查,追蹤隨訪,非常重要。

西班牙學者進行了一項關於表現為單純血尿以及血尿伴有輕微尿蛋白的IgA腎病遠期預後的臨床研究,該研究結果發表在2012年23期的J Am Soc Nephrol上。研究對象為141例表現為單純血尿以及血尿伴有少量尿蛋白(0.1-0.4g/24h)的IgA腎病患者,腎功能正常,沒有使用激素和免疫抑製劑。在隨訪的108個月(9年)時間裡,僅有5例(3.5%)患者和1例(0.7%)患者的血清肌酐分別增加基線的50%和100%,沒有患者進展到終末期腎病(ESRD)。腎穿後10、15、20年,96.7%、91.9%、91.9%的患者血清肌酐值均低於基線的50%。隨訪結束時蛋白尿中位數為0.1g/24 h,41例(29.1%)患者無蛋白尿,23例(16.3%)患者在出現高血壓。該研究也說明:表現為單純性血尿或伴有少量蛋白尿的IgA腎病患者具有良好的遠期預後。

文章來源 / 張昱大夫腎病專欄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