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清華大學宣傳片爆紅網絡:為什麽你一定要進名校?

作者:韓老白&喬巴(富書專欄作者)

為什麽你一定要進名校?

前段時間,清華大學推出了2019年宣傳片《從一到無窮大》,瞬間引爆了網絡。

從1977年恢復高考到2018年,30年間清華大學一共招收了5萬多名大學生。

這其中走出了許許多多的政治家、企業家、科學家以及各行各業的頂尖人才。

小到個人和家庭,大到地區和國家,無數人的命運都在那一紙通知書中被改寫。

視頻的主人公是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當年就是一名“家庭第一代大學生”。

此刻作為頂尖科學家的他,彼時卻只是齊魯大地上的一個放牛娃。對於薛家,家裡出了個大學生,是破天荒頭一遭。

可是在清華時光,讓這個放牛娃接觸到了世界科學的前沿,觸碰到了學術的殿堂。

此後二十多年裡,他每天工作15個小時,終於帶領團隊率先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取得了諾貝爾獎級別的科研成果。並在41歲成為中國科學院最年輕的院士之一。

在清華任教的時光裡,他還培養出了18位博士後、85位博士和3位碩士,近30位入選國家人才計劃。

從“一”到“無窮”,他和他的團隊當之無愧地成為了清華大學在基礎科學領域的一張“名片”。

這就是名校的魔力,不管你出身如何,只要你肯奮鬥,名校就會提供你想要的舞台,讓你可以從1到無窮大。

就像黃金埋於沙土,多年過去,黯淡無光;但只要被置於光線十足的展示台上,就會綻放出最璀璨的光芒。

對於學生來說,名校就是那個珠光寶氣的展示台。

所以說,接受教育固然重要,但真正影響一個人的高度的,是他在哪裡接受教育。

我們不主張名校萬能,名校裡當然不是人人成功,但至少離得更近一點。

名校鍛造人的眼界和格局

作家劉震雲在《一句頂一萬句》中講了一個故事。

賣豆腐的老楊不願讓兒子上學,在他看來,人跟鳥一樣,腦子越好使,翅膀就越硬,說飛就飛走了,怕豆腐坊拴不住他。

朋友老馬來勸他:“過去的縣令老胡知道嗎?現在專打家具賣,別人賣五十,他賣七十,上次一張八仙桌,被人花一百二的高價買走了!”

其實一張八仙桌沒啥,八仙桌加上縣令,它就值錢了。這跟賣豆腐是一個道理,等兒子讀了書,從縣政府出來,再回頭做豆腐,豆腐就成了老胡的八仙桌,值了大錢。

老楊一聽,是這個理兒,趕緊把兒子送去讀書,只不過讓孩子讀書並不是為了漲知識,還是為了賣豆腐。

對於老楊來說,賣豆腐就是天大的事兒,除此之外,他一概不懂,也不願意懂。

這就決定了他這一生只能是坐井觀天,眼光隻圍著豆腐攤轉來轉去,注定不會有大出息。

一個人的出身決定了他的下限,但教育卻決定著他所能達到的上限。

眼界有多寬,你的格局才會有多大。

《新東方精神》裡寫道:“你要用牛人的標準要求自己,不斷走到牛人當中去,拉近和牛人之間的距離。當你覺得自己能夠成為他們中的一員的時候,你才能成為真正的牛人。”

要成為牛人,你可以出身不好,但你努力的起點,一定要高於一般人才行。

對很多人來說,這個“起點”就是學校的選擇。

畢業於名校的學子,一般來說,天花板來得更晚一些,這不是絕對的判斷,卻是個概率問題。

我有一個朋友,本科在一個二類的政法院校讀的英語專業,政法和英語的搭配,讓人覺得很別扭。

朋友大學前兩年,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混”過來的,除了應付考試,幾乎沒去過圖書館。

一切都在她大三時發生了轉變。

有一次,朋友去了對外經貿大學,在那裡,她被深深震撼了。

同樣是英語專業,外經貿的老師所舉的是上周《經濟學人》的案例,外經貿的學長學姐動輒就是業餘翻譯界的大神。

原來換了院校,竟可以有如此天差地別的懸殊。

所以她一回來就備戰考研,成了圖書館的“釘子戶”,功夫不負苦心人,她考上了對外經貿,成了同學口中羨慕的對象。

眼界寬了,底氣自然就足,底氣足了,渾身就會發光。

如果說教育的目的,是鍛造眼界和格局,那麽名校教育,就是現實的不足與理想狀態之間最短的距離。

北大燕園

名校學子,拚的是“終身學習力”

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在一些二三類大學裡,圖書館常常空空如也,只有考試臨近,才會出現一朝爆滿的盛況,但在清華、北大、劍橋、哈佛這類世界級一流名校中,凌晨兩三點,仍有人挑燈夜讀,座無虛席。

這就是名校高於一般學校最明顯的地方。

名校會讓一個人充滿危機感和上進心,在環境的影響下,主動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因為那些名校學子看到的都是世界上最優秀的一群人,當他們上升到一定的階層和高度後,是決計不想掉下來的。

美國詩人艾米莉·狄金森所說:“如果我不曾見過太陽,我本可以忍受黑暗。”

那些名校的學子,正因為見過最大最美的太陽,便無論如何也不願淪為黑暗的奴隸,為了夢想奮鬥,他們甘之如飴。

TED有一期演講,主題是《不讀書的人到底輸在哪》,演講者是劍橋畢業生。

演講者一開始就說:“看一個人書櫥裡的書,你就可以了解到很多關於這個人的信息。”

有一天,她突然發現,自己看的書幾乎都是英國及周邊的書籍,這讓她意識到自己存在知識盲區。

於是,她獨家定製了一個“高強度閱讀世界”的計劃,在劍橋圖書館裡列出了足足196個國家的清單,嘗試閱讀每一個國家的書籍。

僅僅幾年時間,她就從一個一無所知的“文學排外者”,變成了一個遍覽世界群書的作家。

名校裡最豐厚的資源,就是無數渴望探求世界的人和帶你探求未知的書,有時候他們帶著你走,有時候你跟著他們跑,慢慢你就發現,其中的益處和捷徑多的不可思議。

人總會不由自主地被環境影響,在名校到處都散發著一種好學樂學的氣場,你自然也會近朱者赤,結交到與你志趣相投的人。

哈佛大學圖書館

名校資源池,幫你打造黃金人脈圈

人們總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扎心的是有人就很幸運地出生在羅馬,更扎心的是那些含著金湯匙生於羅馬的人,比那些出身平凡的人要更努力。

很多人都以為,富二代的生活就是奢侈揮霍,名牌加身,跑車代步。

但其實並不盡然,許多人比你有錢,還比你勤奮。

紀錄片《逐夢彼岸》裡的小可是個富家千金,就讀於全美頂尖私立學校,每年光學費就超過55000美金。

學校裡每個同學都特別努力,為了不被落下,小可經常隻睡三四個小時,甚至有一次因為腰上坐不了椅子,一直跪在地上學習。

對於微博上給富二代貼的“揮霍、奢侈”的標簽,小可很不讚同。

她說:“我見過太多條件好的人了,沒有一個人是這樣的,大家都是特別善良、特別好,更多都是在不停地,就是讓自己變成更好的人。”

可見,好的大學能帶給你接觸更廣泛圈子的機會。

這個社會拚的不僅是知識和文憑,更是實力和人脈,人脈廣了,人的路也會越走越寬。

朋友的姐姐是常青藤畢業的海歸,回國後卻搞起了餐飲行業,家人卻大失所望,覺得花了那麽多錢供你讀書,最後卻當了個廚子,名校畢業有什麽用,讀書多年又有什麽用。

但沒多久,朋友的姐姐就利用在國外學到的知識和打工的經驗,開起了自己的西餐廳,一家又一家。

先是請來法國米其林餐廳主廚掌杓,又接到上市公司高層聚會大單,後來連明星都來捧場。

為什麽?因為都是校友。

這就是“圈子”的力量,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那些掌握人脈的人,無論從事什麽行業,都能快速打開缺口。

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人與人交往講究相互賦能,今天你幫我增磚加瓦,明天我幫你強本固基。

可對於普通人而言,要實現融入更高層的圈子,最有可能的就是名校深造這條路。

名校,能幫你打造屬於自己的黃金人脈圈,當你得到圈子的認可,旁人辦事,需要繞十萬八千里的圈子,而你要辦事,可能只需要短短一句話。

一張文憑或許並不能保證一個人處於金字塔的頂端,但多數情況下,能讓你不至於跌落谷底。

當然,名校出身並不是萬能保險,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人也大有人在,可是這不是我們看低名校的理由。

一個人的成功,歸根到底取決於自己的努力和時代發展的方向,所以即便你不是名校出身,也能完成逆襲。

可是我們必須承認,一個在名校裡鍛造了遠見卓識、培養了學習能力、積聚了人脈資源的人,離成功更近一些。

怕的不是你考不上名校,怕的是你看不起名校。

而那些口口聲聲說名校文憑沒用的人,那些宣稱“讀書無用論”的人,要麽一直站在金字塔頂端沒下來過,站著說話不腰疼,要麽就是一直站在谷底,夠不著葡萄說葡萄酸。

我估計你不是前者,我希望你別當後者。

作者簡介:韓老白(富書專欄作者)&喬巴(富書主編);每天和3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知乎、微博@富書。本文首發富書(ID:kolfrc),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