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茶分六類,獨以白茶稱三年葯七年寶

中國產茶歷史悠久,產茶區域遼闊,在漫長的生產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茶葉採製經驗,茶類繁多。安徽農業大學陳椽教授提出按製法和品質為基礎,以茶多酚的氧化程度為序把初製茶分為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黑茶六大類。

六大茶類風格迥異,各具特色。其中六大茶類中的特殊珍品——白茶,又有「一年茶,三年葯,七年寶」之說,且白茶適合久存已入國標。白茶何以如此獨特,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首先,白茶具有獨特的轉化機理,越陳越香。

我們都知道黑茶具有越陳越香的特性,因為黑茶在後期存儲過程中微生物會釋放胞外酶,促進茶葉物質轉化,形成老黑茶獨特的品質風味。白茶亦同此理,所不同的是促進白茶物質轉化的活性酶為茶葉自帶生物酶。白茶工藝天然不炒不揉,隻經萎凋與乾燥,低溫成茶,最大限度保留了葉片中生物酶的活性,後期存儲過程中生物酶發揮作用,促進物質沿特定路徑轉化,形成老白茶獨有的品質特徵,歷久彌新越陳越香。

其次,白茶屬微發酵茶,氧化程度低,經得起歲月沉澱,耐得起自然氧化。

白茶獨特的工藝,使得白茶功能性成分豐富且均衡,不僅有獨特的保健功效,特有的陳化反應使陳年白茶生成功效卓然的黃酮類等物質,具有突出的保健功效。白茶葉細胞完整度高,物理結構完整,在自然存儲過程中,完整的細胞壁等結構有效的保護了茶葉中的物質自然氧化。

再次,優質老茶難尋,好茶難留,倉儲不易。

隨著老白茶受市場熱捧,各類資本進入陳茶領域。喝過一些資本家收集的陳年老茶,大部分品質堪憂,或者是原料不行,或者是工藝有問題,或者是倉儲不到位,優質老茶難得一見。

白茶中的傳統工藝低溫成茶已非主流,良好的倉儲也十分欠缺,含水量的控制,溫度、濕度的把握,包裝的材料等等因素對白茶的轉化都有決定性影響,稍有不慎一款好茶就可能存壞。

正由於優質老茶難尋,更加推重了老茶的江湖地位,優質老茶甚至是千金難求。

堪憂的是,越來越多小白進入白茶領域,有些茶友甚至是非老茶不喝,這就催生了老茶泛濫的情況,擦亮眼睛,用嘴巴和鼻子去喝茶,而不是用耳朵去找茶。觀乾茶葉底,品茶湯,聞茶香,建立標準,學會判斷辨別,方可少交學費。

希望大家在找老茶的路上,一路順風,各自保重。

若一定要我們給參考建議的話,自己存新茶,存原料乾淨、自然萎凋的低溫散茶為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