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全球兩億確診:病毒變異、不完美疫苗和社會開放博弈

在新冠疫情於全球多點暴發近20個月後,眼下新確診病例在世界範圍內再一次呈指數級增長。

實時疫情數據網站Worldmeter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台灣時間8月4日,全球確診的新冠病例已超過2億,死亡人數超過425萬。與此同時,全世界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接種了一劑疫苗。

在一些地方,社會秩序似乎正在走向正常:7月19日,英國社會正式全面“解禁”開放;兩周前,美國在獨立日假期宣布“全面解封”。然而,這種局部的現象掩蓋了更廣闊世界裡的真實情況:過去四周,世衛組織統計的全球六大區域中,五個區域的病例增加了80%。世衛總乾事譚德塞說:“至今已出現四種令人擔憂的新冠變異毒株,只要病毒繼續傳播,就會出現更多新的變異病毒。”

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當屬具有超強傳染性的德爾塔(δ)變異病毒, 眼下德爾塔毒株像野火一樣迅速在各國傳播,至今已蔓延至132個國家與地區,成為近來全球疫情增長的主要原因。

所幸的是,疫苗目前仍可防住變異病毒導致的重症和死亡,但未接種疫苗的人們正處於前所未有的危險之中,接種率較高的國家也並非高枕無憂——變異病毒傳播時間越長,疫苗的效力就會越弱,德爾塔毒株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一些富裕國家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開始考慮是否要打加強針疫苗以應對變異病毒的威脅。然而,此舉或將加劇全球疫苗分配已嚴重不均的現狀,且可能導致一個又一個發展中國家成為疫情的新震中——那裡的人們沒有免疫力、沒有疫苗、被德爾塔毒株重重包圍。

儘管2021年隻過去了一半多,但是已經有比去年全年更多的人感染新冠病毒和死亡。今年1月,澎湃新聞在全球確診1億病例之際指出,病毒變異和疫苗的“鬥爭”將決定今年疫情的走向。如今,這一趨勢得到了印證。在全球範圍內,變異病毒、疫苗以及社會管控措施三個關鍵變量間的博弈將決定今年下半年以及更遠時間內全球疫情的走向。

未來人類社會應當採用怎樣的疫情管理方式?何時才可開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英美等國正在為全世界“闖關”——“德爾塔病毒現在在英國幾乎佔新冠病例的100%,英國也是全世界最早接種疫苗的國家之一,相對來說有最全面完整的疫苗數據。可否通過打疫苗加自然感染的方式達到群體免疫屏障?一兩個月後,我們可能會有一些重要的新認識。”英國牛津大學流行病學教授陳錚鳴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

巴黎埃菲爾鐵塔重新開門迎客

德爾塔改變一切?

美國馬薩諸塞州小鎮普羅溫斯敦(Provincetown)是全美疫苗接種率最高的地區之一, 95%的人已接種疫苗。然而,7月的假期裡,這個小鎮上發生的集體感染事件震動了美國甚至全世界。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7月30日披露,調查發現該鎮7月大規模群體聚會活動後出現的965例新冠病例中,大約四分之三接種了疫苗;好消息是,大部分確診者都沒有重症,也沒有死亡報告,只有七人住院;壞消息是,接種了疫苗的感染者體內的病毒量與未接種者幾乎相當。

美國CDC主任瓦倫斯基說,這個重要的發現意味著抗疫的“戰爭已經改變”。近日,CDC更新了防疫指南,要求人們在病例激增的地方重新戴上口罩。

“CDC的這一重要發現顛覆了以前的認識,顯示出德爾塔病毒的超強傳播能力,所以CDC要讓人們重新戴上口罩。因為未接種疫苗人群會前所未有的危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病理及實驗醫藥系副教授張洪濤對澎湃新聞說。

在CDC披露這份報告之際,美國疫情再次出現上升苗頭。根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截至7月30日的數據,過去一個月,美國每天的新確診病例增加了六倍,平均接近80000例,這是自2月中旬以來的最高水準。過去兩周,每天的死亡人數從平均259人攀升至360人,且幾乎所有死亡和重症病例都發生在未接種疫苗的人群中。

張洪濤認為,CDC的報告顯示出兩種擔憂:若疫情得不到控制,在那些疫苗接種率很低的地方,醫療系統可能會崩潰,如在佛羅裡達州這一點已經很明顯,那邊的病人越來越多,醫院的忙碌程度已經跟今年年初的時候相差無幾。

“另外一個非常大的可能性是那麽多人不停感染,病毒不停在變異,這為進一步變異出更棘手的病毒提供了溫床。”張洪濤說。

為何德爾塔毒株會帶來這麽大的改變?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需要從病毒傳播的基本點——感染率(R0 值)和死亡率,來重新認識德爾塔毒株。

感染率R0值是指一個病毒感染者將病毒傳染給多少人的統計數值,當這個數字高於1時,疫情就會成倍增長。在武漢出現的新冠病毒毒株的R0為2.7,最先在英國報告的阿爾法變異株傳染性較前者高出約60%,而德爾塔又比阿爾法提高了60%。不同地區的數據顯示,德爾塔的R0在4到9 之間,使其甚至比天花(R0值在5至7之間)更具傳染性。這就是為何如今這麽多被德爾塔侵襲國家的病例呈指數式增長的原因。

在死亡率方面,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今年7月一份發表在健康科學預印本論文平台Medrxiv的醫學研究顯示:感染德爾塔毒株的死亡風險比武漢報告的病毒株高2倍。這項基於真實世界病例的研究顯示:德爾塔毒株在人體內複製得更快,使感染者更具傳染性,同樣也更具致命性。

為何德爾塔會變得更致命?難道病毒不應該隨著變異進化而降低毒性嗎?

這種假設是基於一般來說,一些極為致命的病毒,如埃博拉病毒,由於感染者過快死亡,故其無法感染更多人,所以病毒較難大規模傳染,因而病毒只有在進化中減弱致病性,才可能增強其傳染性。然而,對於德爾塔變異病毒來說,其傳播力超強,且感染均發生在很早期,因此減弱致病性對於德爾塔毒株的傳播來說並不那麽重要。

一種證明德爾塔毒性更強的數據是病毒載量。根據中國廣東疾控中心6月的一項研究,德爾塔毒株感染者的呼吸道病毒載量是原始毒株感染者的1260倍,這說明德爾塔毒株的自我複製速度非常迅猛。此外,攜帶德爾塔毒株的人可能會更快地變得有傳染性。

在英國,德爾塔毒株從5月隻佔新冠病例的5%發展到7月初的99%;美國,從4月的0.1%到現在超過90%。世衛組織表示,德爾塔已經成為全球新增病例的主要感染源。

截至目前,世衛組織根據危險程度將新冠變異毒株分成了兩類:令人擔憂的變異毒株(VOC)和值得關注的變異毒株(VOI)。前者在世界範圍內引發的病例多、範圍廣,並有數據證實其傳播能力、毒性強,或導致疫苗和臨床治療有效性降低;後者在世界範圍內確認出現社區傳播病例,或在多個國家被發現,但尚未形成大規模傳染。

前一類別的變異病毒是目前對全球威脅最大的毒株,包括:阿爾法、貝塔、伽馬和德爾塔四種。事實上,德爾塔原本並不是最讓科學家們擔憂的毒株,這也說明了目前人類對於變異病毒的認識還非常不足。

與此同時,更多的新變異株仍在出現,並被列入後一類別的清單中:其中包括最近引起關注的在南美秘魯報告的Lambda變異病毒。(又稱C.37或安第斯變異株)。

“德爾塔遠不是一個終極的病毒,未來有可能還有更厲害的變異病毒,只要有大量人被感染,病毒就會進一步變異和進化。”張洪濤說。

不過,所幸的是,雖然德爾塔在全球肆虐,但至少其在富裕國家並沒有造成更高的傷亡,而這其中的關鍵在於疫苗。

一名羅興亞難民兒童在帳篷裡等待疫苗

疫苗經受考驗

“很多人沒有搞清楚接種疫苗的目的是什麽,只是把疫苗接種率當做一個數字,我們接種疫苗的真正目的是把重症率給降下來。”張洪濤說。

對此,陳錚鳴也表示認同,“疫苗問世後人群恢復社會流動,我們無法再單純地只看感染人數,至少目前的關注點要逐步轉向更重要的指標:住院重症人數和死亡人數。”

作為全世界最先開打疫苗的國家,英國的數據顯示,儘管疫苗效力受到病毒變異顯著影響,防感染效力下降,但仍可防住重症和死亡。

“目前英國70%的人口完成了一劑疫苗注射,兩劑接種率達57%,數據顯示,對於德爾塔毒株,一劑疫苗防感染的保護力已下降到僅30%至35%左右,但住院率和死亡率數據仍穩定在低位,與感染率的曲線基本分離。”陳錚鳴說,“疫苗接種改變了過去感染-住院-死亡的鏈條,使得病毒對於人們的生命危害沒有那麽大了。”

另一個引發一些人擔憂的問題是“突破性感染案例”的出現。不少國家報告了已經接種疫苗的人們仍然感染德爾塔毒株的病例,並且傳染給了他人。陳錚鳴認為,出現這種“免疫逃逸”的現象很正常,關鍵是看逃逸的程度和範圍有多廣,“這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病毒變異、個體免疫力、接種疫苗的類型、一針還是兩針、什麽時候接種等等。”

“未來可能會出現一種更強的毒株使得疫苗失效。現在大家擔心英國會發生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進化壓力’——因為現在毒株很難傳下去了,有的人免疫了,有的半免疫了,這種情況很容易導致病毒突變,試圖突破免疫的屏障。”陳錚鳴表示,不過這種可能性不大會在一夜之間出現,而是隨著病毒的每一個階段性變化逐步出現。

德爾塔的超強傳播力和疫苗效力的下降引發的問題是:需要多少比例的人口接種疫苗才可建立起免疫屏障?

我們如果假設德爾塔毒株R0值為6,並且疫苗防止感染的有效性為90%,那麽需要至少83%的人口完全接種疫苗才可建立群體免疫的屏障——眼下很少有國家達到這一比例,更不用說目前疫苗的效力正在下降。

現實情況是,每一個國家都有相當一部分人“堅定”地不願意接種疫苗——英國有將近700萬,美國大約是1億人。

美國傳染病專家福奇直言,“倘若我們可以讓國內這1億多人接種疫苗,就可解決問題,但若這些人沒有接種,那麽確診病例會繼續快速增加。”

可以預計的是,變異病毒和疫苗的鬥爭將在未來幾個月達到“白熱化”。兩者誰佔上風的第一個跡象可能是住院病例的增加與否。不過,大部分專家都同意——從長期來看,變異病毒傳播的時間越長,疫苗的效力就會越弱。

由於德爾塔病毒的出現,是否需要打第三針加強疫苗的研究已提上許多國家政府的議事日程。其中,以色列政府已經於7月31日率先開打。在美國CDC關於德爾塔的報告發布之際,美國政府立即搶購了數億劑疫苗。德爾塔毒株的肆虐意味著全球疫苗需求的增加,也使得分配不均問題將更加嚴重,而疫苗分配不均將進一步加劇沒有疫苗的國家的疫情。

據世衛組織統計,在全球已接種的41.8億劑疫苗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每100人接種97劑,而低收入國家僅為1.6劑。缺乏疫苗使得許多國家的民眾處於前所未有的危險當中:東南亞、拉美、南亞、非洲等地的大部分發展中國家正一個接一個地成為疫情的新“震中”。

疫情發生後,一英國婦女在機場首次見到分離的小孫女。

社會開放的抉擇

“我們的人民已經疲憊不堪。”一群新加坡官員在6月發表於《海峽時報》的一篇評論文章中這樣寫道,“所有人都在問:疫情什麽時候結束?以什麽方式結束?”

作為東亞乃至全球疫情防控表現最好的國家之一,7月,就在新加坡經過長期關閉邊境和采取嚴格的社會防控措施後,準備開放社會之際,該國日新增感染人數再次達到兩位數——政府不得不宣布再一次收緊社會活動的限制措施。《紐約時報》的報導描述稱,“(新加坡)民眾的反應明顯帶有恐懼,也帶有一種挫敗感,因為人們覺得即便再大費周章也難防感染。”

對於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而言,達到“零感染”是一個無法實現的目標。而現實的問題是,對於不同的國家,未來究竟應當採用怎樣的社會管理方式?何時才可迎來完全的開放?

“全球疫情已經發生了改變,它的性質已經發生了變化,若應對策略依然不變,那麽就會出問題。”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全球衛生高級研究員黃嚴忠對澎湃新聞說。

在陳錚鳴看來,英國社會目前采取的開放策略是在為全世界“闖關”。他表示,英國的做法並不是盲目的,而是有一定“底氣”的。

“所謂的‘底氣’就是有科學依據,科學依據的關鍵就在於雖然社會開放會導致感染,但是可以通過鼓勵大家打疫苗顯著地減少重症死亡。即便有人不打疫苗,感染後也會產生免疫屏障。這樣的話,到冬季的時候,整個社會就可建立起一個比較完整的免疫屏障。” 陳錚鳴說。

陳錚鳴進一步解釋道“要走出現在的困境,唯一的方法就是實行群體免疫——首先是通過疫苗預防接種,這是毫無疑問的。其次,就是一定要意識到 ‘零感染’策略只是權宜之計,執行起來社會和經濟成本會越來越大,長遠來看終要被放棄,什麽時候放棄,如何放棄,這個需要探討。”陳錚鳴說。

陳錚鳴表示,“比方說,一些局部地區發生疫情,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試驗場,可以對這個地區的管理方法稍微做一些調整,采取不那麽死板的做法。不要自己嚇自己,要引導民眾科學認識疫苗,不要談到病例就色變。”

美國是繼英國之後,同樣通過大規模接種疫苗加上自然感染的方式達到建立群體免疫屏障的國家。黃嚴忠認為,沒有一個國家目前有足夠的群體免疫屏障。“現在已經很明顯了,不可能通過疫苗馬上把疫情控制住。病毒可能要長時間地跟我們生存在一起。”他說,“只要重症率與死亡率不高,美國就不可能重新采取半年前實施的措施。”

張洪濤也認為,隨著德爾塔毒株蔓延,一直嚴防死守的代價會越來越高,難度也會越來越大,倘若做不到科學精準防控,最後只會把自己拖垮。“開放的過程應當是漸進的,正常的生活應該得到持續,這是一種新的正常化。”他說。

MD安德森癌症中心卓越冠名終身教授張玉蛟告訴澎湃新聞,中國在過去的一年多內,通過嚴格的疫情管控,避免了不必要的生命和財產的損失。然而,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必須盡早學會與新冠病毒長期相存。

“這不是個選項。關鍵是接下來如何應對。這一點每個國家都必須根據自己的國情,交出自己的答案。而其中最關鍵的轉折點是疫苗接種,以及相應的其他防疫措施(口罩、洗手、社交隔離等)可否將新冠病死率降至流感級別?”張玉蛟說。

張玉蛟指出,從當下中國的新一波疫情可以看出,隨著病毒傳播能力的大幅度增加,“零感染”會越來越難以實現。因此,更有預見性地科學規劃抗疫策略愈發顯得重要和緊迫。

他建議稱,中國首先應盡快完成20億劑以上的疫苗接種(10億人口,佔總人口70%),這一策略絕不可動搖,“重點城市和崗位,接種率必須達到90%以上。”

同時,張玉蛟建議加速疫苗加強針的研發和批準,提高抗疫免疫有效率,並於2022年北京冬奧會前開始在高危地區和人員中接種加強針。德爾塔變異毒株降低了所有疫苗的有效率,因此必須立即著手就滅活疫苗、mRNA 、腺病毒疫苗作為加強針的各種組合的有效率和副作用展開臨床研究。

“世界各國都應該繼續大力加強對抗病毒感染的科研,這個問題要放在國家層面,甚至人類安全的高度去思考和執行。無論你喜歡還是不喜歡,下一個更加惡劣的病毒必將如期而至。這場戰鬥還沒有結束。”他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