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石一寧 :現實主義文學的兩個層面

個人簡介

石一寧,畢業於廣州中山大學中文系。著有文學研究專著《吳濁流:面對新語境》(繁體字版《真實的追問》)、散文集《薄暮時分》、傳記文學《豐子愷與讀書》、《石一寧自選集》(兩卷本,評論卷《走向文學新天地》、散文隨筆卷《湖神回來了》)。另發表文藝評論和各類體裁文學作品多篇。傳記文學《豐子愷與讀書》獲第十二屆中國圖書獎。曾任《文藝報》副總編輯。現為《民族文學》主編、編審,中國大眾文化學會副會長、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副會長。

"

現實主義文學,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文壇的主流。加強現實題材創作的提倡,再次凸顯了現實主義文學的重要性。

誠然,現實題材與現實主義並不能劃等號。但是以“現實主義”的手法創作現實題材作品,是當下大多數中國作家的選擇。那麽,現實主義文學這一概念,是否所有自詡為現實主義創作的作家都透徹理解了呢?答案恐怕是否定的。有“高原”缺“高峰”,現實主義高峰之作的缺乏,就是一個明證。

現實主義文學,應包含兩個層面,即現實主義精神和現實主義創作方法。這是互相關聯又有分別的兩個層面。

現實主義精神,我理解,它首先是一種真實性,一種對現實的忠實、客觀的觀照和把握。所謂忠實和客觀,不僅是指對現實的外表,更是對其內涵、意義和本質的領會與依循。現實主義精神是一種形而上的精神,是文學的哲學。而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是按照生活的本來樣貌來表現生活、塑造人物的一種寫作手法,它強調細節的真實和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現實主義創作方法是形而下的技巧,是操作和應用層面的。一部現實主義作品,必定是在現實主義精神指引下、以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創造的。但是,現實主義精神與現實主義創作方法不存在孰主孰次、孰輕孰重的問題,優秀的現實主義作品,是現實主義精神與現實主義創作方法融合無間、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這就是現實主義經典理論家所說的不應為了觀念的東西而忘掉現實主義的東西,不應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亞。

現實主義精神作為一種文學哲學,它不獨存在於現實主義作品中,它還可能存在於非現實主義(如浪漫主義)的作品中。茅盾就認為盤古開天、誇父追日、嫦娥奔月等中國遠古神話就內含著一種“神話的現實主義”,因為這些神話不承認宇宙間有全能的主宰,而確認人是宇宙間的主宰,是一種現實的真實反映。這些神話正是《詩經》等初期文學所表現的人道主義和現實主義精神的淵源。

現實主義文學,首先要求作家的現實主義精神的養成。缺乏現實主義精神的作家,創作不出現實主義的作品;現實主義精神不充分的作家,作品的現實主義自然是虛弱的。現實主義精神,既是一種視野,也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勇氣。

現實主義的真實性,不是對生活真實的簡單複寫和再現。首先,複寫和完全再現生活真實事實上是不可能的。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作家薩特曾詳細論述過寫作對現實與人生的“介入”性質。“介入”文學可以是一種現實主義文學或具有現實主義文學品格,但薩特對現實主義評價不高甚至不予認同,他認為,現實主義由於相信能夠對現實作出公正的描繪因而是一種謬誤。因為現實不可能被公正地描繪——既然連知覺本身都是不公正的,既然只要人們叫出對象的名字,對象就已經被改變(薩特認為,語言也是一種行動方式,當一個人的行為被人評論後,他就不得不面臨著兩種抉擇:或者固執地繼續這一行為,明知故犯;或者放棄。對象“失去了自己的無邪性質”,這兩種情況都是一種改變)。其實,薩特所說的只是一種關於現實主義的理解,這種理解將現實主義等同於對現實的刻板的複印和摹寫。其次,現實主義的真實性,是一種建立於生活真實基礎上的藝術真實,是經過了典型化的處理從而更抵達生活本質的真實。

當下現實題材創作的誤區,許多正是來自於對真實性的誤解。在關於當下農村生活的創作中,這一問題尤其明顯。在一些作家的筆下,中國當下農村盡是田園荒蕪,老弱病殘,一片淒涼,作品的基調是悲愁、哀歎、絕望乃至憤怒。不能說其中沒有作者耳聞目睹的真實,也不能說作者沒有寫出細節的真實,但也僅此而已。在這些作品中,無論是環境描寫還是人物塑造,都沒有讓人看到典型化處理的努力。現實主義固然要寫真實,要摒棄瞞和騙,然而現實主義的真實不是表面的、片面的真實,而是本質的、完整的真實。現實主義對真實的現象要知其然還應探索其所以然。中國當下農村的變遷,具有深刻的歷史和現實的原因。中國正在從事的現代化建設,必然導致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鎮的轉移,這是世界範圍內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發展趨勢。當作家描寫當下農村的種種陣痛和弊端時,只有結合這一時代背景和發展趨勢進行思考,才能客觀地、不失偏頗地描寫出真實的當下農村的生活。

當下現實主義創作的另一個誤區,是作家對典型人物的塑造沒有提到應有的重視高度。在新世紀文學的人物畫廊裡,十分稀缺性格鮮明、令人難忘的人物形象。淡化故事、淡化情節、淡化人物,或許可以成為其他流派的創作方法,然而,現實主義文學對此應該警惕,應該與之保持距離。

現實主義文學要自覺地區別於別種流派,堅守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質的規定性,也並非拒絕借鑒他山之石。現實主義文學發展史表明,現實主義源遠流長,然而它又不是一成不變的固定模式。實際上,一時代有一時代的文學,一時代有一時代的現實主義,後時代的現實主義文學,總是在繼承前時代同流派文學傳統的基礎上,同時借鑒吸收歷史的和當代的一切文學流派的經驗和技巧,形成現實主義的嶄新風貌。不斷發展,與時俱進,這是現實主義文學永葆青春和蓬勃生命力的關鍵所在。

【作者系《民族文學》主編】

"

本文刊於《長篇小說選刊》2018年第5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