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買房還是炒股?業界大咖發聲了!

本文轉載自:中國城鄉金融報

近期,“賣房炒股”的呼聲高了起來!前一陣子,一個在華為工作了12年的老員工,在華為社區上表示,將賣出位於北京、深圳和南京的4套房子,抄底A股!持這種觀點的人不少。

買房還是炒股,這似乎是困擾中國投資者的一個永恆主題。

隨著房地產市場的持續沉寂以及近期資本市場的火爆,有關“買房還是炒股”的爭輪再起,很多業界大咖紛紛發聲,一時間,這似乎不是一個選擇題,而變成了一個是非題。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仔細翻閱和對比近三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對這兩個投資大項在表述上的變化,似乎還是可以探尋到一些玄機。

先看對於房地產市場的表述:與往年對“住房問題”專辟一段表述相比,今年房地產相關內容隱藏在“城鎮化”部分,不再單列表述。

2017年樓市關鍵詞

“去庫存”、“因城施策”、“棚改貨幣化”

2018年樓市關鍵詞

“房住不炒”、“房地產稅”、“租售並舉”等

為此本報記者專門採訪了來自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的資深人士,聽聽他們怎麽說?

政府工作報告如此“冷落”房地產市場到底是為什麽呢?對此,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告訴記者:

這次政府工作報告把房地產相關部署放在“城鎮化”這個段落,說明有關房地產方面的政策沒有太多轉折性的部署,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基本保持一致。其中,最主要還是要關注“落實城市主體責任”的概念,預計接下來會有陸續細分政策頒布,尤其是在住房規劃、住房政策調整、住房金融政策完善等方面將會有創新。

針對近一段時間有關“炒房”不如“炒股”的熱議,嚴躍進表示:

從資產配置的角度來講,股票市場在短期是有些機會的;而對於“炒房”本身是不太提倡的,但是後續一些城市群中的中小城市會有較好的發展機會,尤其是類似武漢、鄭州、西安、沈陽等城市,周邊的中小城市發展機會將明顯上升。

相比較而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資本市場”方面的筆墨要更多、更重一些,直接談及資本市場的就有三處。報告第一部分“2018年工作回顧”中,特別提到2018年“及時應對股市、債市異常波動”;第三部分“2019年政府工作任務”中,有兩處提及:

一是要求“改革完善金融支持機制,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製,鼓勵發行雙創金融債券,支持發展創業投資”;

二是要求“改革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提高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重”。

政府工作報告如此“濃墨重彩”地談及資本市場,聯繫到此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於“資本市場在金融運行中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要通過深化改革,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等新要求,可以認為,包括資本市場在內的金融體系正在獲得全新定位。

對此,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今年年初我提出A股市場將迎來‘黃金十年’的觀點,我認為,現在不買優質股票,相當於十年前不買房。”

那麽,2019年哪些行業值得我們特別關注呢?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透露的最大政策紅利是明確“2019年減稅降費規模將達2兆元”。有專家測算,根據各行業上下遊關係,並以此為基礎估算減稅對相關行業盈利的影響,此次增值稅減稅將對中上遊製造業行業產生積極影響,通信和電子設備、通用設備、交通運輸設備、建築等行業將受減稅提振;而批發和零售、食品和煙草、紡織品等行業也有望受益於減稅降費對行業的直接貢獻。

楊德龍表示:

“今年我重點給大家推薦‘券商、科技加消費’這三個方向的投資機會,這均是政府工作報告中重點提及的行業。”

中國農業銀行基金業務投研團隊成員豐興東預測: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智能+”概念,同時指出要促進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集群,壯大數字經濟,這些行業的相關企業也非常值得關注。

除了上述投資機會,政府工作報告還在債券市場方面有所提及。對此,中國農業銀行基金業務投研團隊成員朱孜認為,大幅增加地方債券的發行將會為債券投資帶來新機遇。

鑒於目前經濟還處於探底過程中,債市風險有所緩解,再加上降準預期,都將對債市形成利好。當然,債券已經走過了1年的牛市,經濟底部的探明及股市的火爆會對債市形成較大的衝擊,在實際投資中要注意節奏的把握,在策略上不宜過於激進。

注: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作為投資依據。

文:岑婷婷

視頻拍攝:陳順喜

視頻製作:王澤健

編輯:農銀報業新媒體中心 李靜 蔣春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