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上市公司拿投資者的錢炒房有違社會公平

審計署近日發布2017年工作報告披露,多家金融機構和企業涉及房地產資產閑置。數據顯示,截至6月26日,A股3582家上市公司中,共有1656家上市公司持有投資性房地產,佔比46.23%,合計持有市值9904.66億元,同比增長近兩成。

在調控政策不斷加碼、個人購房頗多掣肘的情況下,以企業的名義購房、上市公司持有房產乃至住宅,在當前房地產市場並不少見。尤其是近年隨著房價的不斷攀升,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目光盯住了地產。據媒體報導,在北京、深圳、南京等很多城市,住宅類房產被企業整體購買數量都呈大幅增加的態勢。而對某些上市公司來說,有閑錢時買下大量房產囤房,等到升值時變現,幾乎成了其增加業績甚至是扭虧保殼的法寶。

上市公司等企業炒房,表面上看是一種正常不過的市場行為,但卻隱藏著嚴重的後果。炒房首先帶來了不公平。一方面,企業炒房行為擠佔了剛需族的購房太空,偏偏它又遊離於調控政策之外,實際成為房價飆漲的一大推手;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之所以在樓市呼風喚雨,無非緣於其資金優勢,但其具有的這種優勢其實受惠於公眾,炒房意味著它在使用從公眾手中募集的資金參與商業地產或者住宅市場競爭,這對個人購買者來說實在有欠公平。

其次,樓市大熱讓炒房的上市公司獲利頗豐,甚至超過了主業,顯然會助長“乾實體不如炒房”的投機風氣,不利實體經濟的發展。

企業炒房還可能把不斷加碼的調控政策置於“空轉”的危險境地。誠如媒體指出的,近年來的房地產絕大多數限制措施,主要是針對居民個人買房,恰好忽略了上市公司這個巨型投資主體。在當下樓市,上市公司不但是調控政策的漏網之魚,而且因其能量巨大,顯然還是一只可以吞舟的大魚,其直接導致國家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在實施過程中出現了扭曲。

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中極為引人注目的一句表述是“堅決遏製房價上漲”。這句話之所以引人注目,因為長期以來“遏製房價過快上漲”是調控的主基調,如今“過快”二字被捨棄,一是顯示“穩”是房地產調控的主基調,二是證明面對經濟形勢新的變化,決策層已經充分意識到高房價對經濟的損害。

要堅決遏製房價上漲,企業炒房的亂象則必須煞住。

兩個信號值得注意。前不久,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長官小組召開了第一次會議,會議提出引導企業做好發展長期規劃,界定主業,提高核心競爭力。聯想到一些央企進入地產導致主業競爭力不強的現狀,可以看出會議傳遞的資訊十分清晰:遏製企業炒房,先從央企做起。

7月31日,深圳市政府發布了新的樓市調控政策,主要包括暫停企事業部門、社會組織等法人部門在本市購買商品住房以及居民家庭新購買商品住房的(不含人才住房、安居型建案)自取得不動產權利證書之日起3年內禁止轉讓等四項措施。

深圳本次全面更新調控,不難發現,四個主要政策全部針對投機性需求,而在此之前,北京、上海、廣州、杭州、西安等多個城市已經相繼頒布暫停向企事業部門及其他機構出售建案的政策,來抑製個人以企業名義購房的投機行為。

對全國房地產市場而言,深圳的地位特殊,現在深圳借鑒北京、上海等城市做法限制企業購房的標杆價值不言而喻。對於各大城市來說,由於這一政策從短期來看有利於緩解市場供需的緊張,從長期來看有助於迫使經濟脫虛向實,跟進深圳應該是一個大概率的選擇。

堅持遏製投機炒房,促使房地產市場回歸平穩,同時通過減稅等措施讓企業看到做實體的希望,這是中國經濟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