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貝殼打破叢林法則

至今,中介行業依然信奉叢林法則,玩的是“零和遊戲”。

這個存在20年的行業裡的主流從業者們,始終不敢放棄“發布假房源”、“吃差價”這些傳統套路。他們有個邏輯:“如果我不這樣做,就沒有活路了”。

左暉與鏈家卻一直是異數。

2007年,北京房價從過去的八九千/平米猛飆至三萬/平米,成交量大漲,幾乎所有的地產中介都掙了大錢,37歲的左暉也不例外。

不少中介老闆都忙著換媳婦、買豪車、換職業,左暉就把掙來的錢投到戰略谘詢上,搞起來“真房源”系統。

不過一年,中介江湖分成”鏈家”與“非鏈家”兩派,前者強調系統、管理、規則意識,培養出一批職業化經紀人,後者依然脫不了“匪氣”。

2018年,鏈家網正式更新成了貝殼找房,在中介行業掀起巨浪,鬧得不少行業頭牌嚴陣以待。

貝殼找房董事長左暉和CEO彭永東卻帶著某種正確性宣稱,自己做的是價值觀生意。

價值觀生意

生意人談價值觀,總不免令人覺得偽善。可如果,價值觀本身就是個生意呢?

左暉、彭永東皆認為,想要構建居住服務良性生態,打造一個“住”領域的大平台,撬動的支點就是價值觀。

畢竟,左暉和鏈家早就嘗過做“價值觀生意”的甜頭。

2008年.左暉就啟動了建案字典的搭建,從一間一間的數房子開始積累一套真房源數據庫。這事很費勁,鏈家花了6年前後組織了三次大規模調研,投入數億。

同行隻覺得左暉傻。

左暉的思考卻是:假房源是行業痼疾,讓消費者蒙受損害,一旦建立真房源系統,鏈家便有了真正的護城河。至今,這套真房源系統依然是鏈家的核心資產之一,也是貝殼找房撬動行業的支點。

左暉常言要做“難而正確的事”,若沒有因價值觀獲得過足夠的成功,這恐怕也難以堅持。

脆弱的行業

中介行業相當分散,即便是頭部,市場佔有率也並不高,並且受政策和市場波動影響明顯,經紀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弱,市場一波動就會虧損或死亡。

如此,大部分的中介企業都會傾向於掙快錢,經紀人準入門檻低,不培養、快速消耗,以至於人員流動率高,專業化程度低。大量經紀人出於對自身利益的考慮,就會做出發布假房源這樣的短視行為,消費者無從獲得好的體驗,以至於雙方無法互信。

今年7月初起,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中宣部、警察部、司法部、稅務總局等部委在北京、上海等30個城市先行開展治理房地產市場亂象專項行動。可見中介行業痼疾之難於根治。

“這樣的一個行業會有什麽樣的發展?它背後肯定出現了一些根本性的問題。我們自己這個生意到底是為交易的,還是為客戶的?”

在11月11日的“2018貝殼公開課”上,左暉發問。

他同時也給了自己的答案,建立所謂“品質正循環”:

“令消費者滿意,然後消費者去激勵經紀人,經紀人得到激勵願意在行業裡面長期的服務下去、進一步提升服務品質,讓消費者得到更大的滿意。”

易耗品?

2009年,彭永東作為IBM的戰略顧問拜訪左暉。左暉拋給他一個問題:“對於鏈家而言,經紀人到底應該是客戶,還是員工?”

時隔9年,在貝殼公開課上,彭永東再次回應了這個問題:“直接創造價值的服務者,毫無疑問是行業的主角。經紀人一定是整個創造價值的核心單元,這應該成為行業的底層認知”,彭永東解釋。

那就來看看經紀人的現狀吧——目前,全國房地產中介有150萬到200萬人,他們的平均從業時間只有八個月,這樣的狀況持續了20年。

試想,絕大多數的中國二手房買賣雙方,都在接受只有8個月經驗的中介的服務,這樣的體驗真的可持續麽?

“經紀人應該是核心資產” 左暉定義。現實中,他們卻更像“易耗品”。曾有人形容,“經紀人就像毛巾,擰乾一條再換一條”。

左暉和彭永東都認為,經紀人行業從業時長應該是個核心指標,用來度量經紀人職業化程度。

“在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前提下,經紀人有權力選擇最尊嚴的方式執業,有權力不被竊取在一個服務中所付出的努力,有權力選擇最符合自身的工作時間。”在公開課上,左暉如是說。

ACN網絡

貝殼有三個核心底層價值觀,代表了這個平台的價值選擇:第一,對用戶好;第二,合作;第三,讓經紀人成長。

可為什麽貝殼如此強調經紀間的協作和經紀人的成長?

長期以來,在房產經紀領域,由於經紀人之間激烈的競爭,彼此之間資訊交換程度低下,因為害怕丟單而整體陷入“囚徒困境”,導致行業整體走向死胡同。

同時,經紀行業本質具備極強的網絡效應,由於交易涉及的房屋價高且非標,買賣雙方的“交易意願和交易條件隨時在改變,今天想賣明天又不想賣了,今天想買明天又不想買了,今天賣兩百萬,明天可能要賣兩百二十萬,在這樣的狀況下如何做好經紀人?”

為此貝殼開放了一套促進經紀人合作的ACN網絡機制,將房屋交易全流程切分,每位經紀人都能在一套房子的成交中發揮自己的作用,協作,並最終得到應有的收益。

有中介老江湖稱,鏈家善於通過系統化的方式,批量培養60分以上經紀人,而其他中介公司,有90分的經紀人,卻也會同時存在一批30分的經紀人。“綜合來看,反而是這些標準化程度高的經紀人、彼此協作,形成合力,最能戰鬥。”回望鏈家一路,這位老江湖感慨道。

左暉則這樣表述:

“ACN的基礎是整體最優大於個體最優,個體最優長期看和整體最優是高度吻合。這裡有super star(巨星),但更多的是有一批相信尋找到擁有共同價值觀的夥伴,一起合作才能贏的平凡人。”

左暉在貝殼公開課中也承認,也許協作不是成功的唯一路徑,只是我們相信的路徑。

那麽,經紀人與經紀人之間的協作怎麽才能達成?貝殼想怎麽做?

“每個人的利益都得到保護就能進行協作,利益保護的基礎是規則,大家必須建立在統一的規則情況下,才能玩。”

左暉解釋,貝殼作為一個平台,要保護每一個正向行為的權益, 平台建立的基礎是一筆交易中每一個角色的高效協作,這種協作是跨越品牌、跨越門市組織邊界的。

與之相配合,貝殼還在各個城市裡設計了陪審團制度,店東委員會制度、貝殼分等,用以完善平台運營機制。

分工與職業化

經紀人之間的ACN協作能夠發生,其實有兩個前提,一是充分的分工,二是每個環節經紀人的專業化及精英化。

過去中介行業門檻低,什麽人都能乾,但買房實則是個大宗交易,尤其在中國,簽約鏈條非常長。在歐美,中介行業的分工細化,簽約、房源、客源都有專門的經紀人做,中國則是一人從頭盯到尾,差不多70多個環節,這項工作對人的專業度要求其實非常高。

同時,經紀行業的複雜性,要求除了經紀人群體之外,還需要和產業鏈的其他崗位共同參與協作來服務消費者,這也為行業提供了更豐富的職業選擇可能性。

2011年,彭永東去參加美國經紀人年會。他發現會場裡充滿了各種服務供應商,非常細分,比如,有給店長提供門市管理系統的,甚至還有給經紀人拍照、給房間拍照做布置的等等。

“什麽叫產業的發展?核心是有分工。若沒有分工,就意味著沒有什麽專業化沉澱,不需要分工。”

公開課上,彭永東說,

“過去8年,我們不斷的產生著新的分工和角色,這也是行業進化的方向。我認為在行業裡會產生很多很多的分工。”。

價值回報論

對於貝殼而言,想做一個堅持底層價值觀的平台,還有一個首要難題——該如何改變行業從業者固有的思維方式。

對此,彭永東也有自己的方法論:

“第一,如果做正確價值觀的事的回報足夠強,就能改變一個人。第二,見效時間也很關鍵,以北京為例,短則一個多月,長則三個月就能感受到來自用戶的正向反饋和肯定,就能激勵從業者用長遠眼光看問題和做事。”

畢竟,在堅持正確的價值觀這件事情上,彭永東7年前被激勵過。

2011年,鏈家展開“真房源行動”,正式對消費者端推出建案字典,來電谘詢數量瞬間掉了50%,這銷售低迷的情況持續了大約半年左右。很多鏈家的經紀人都快坐不住了。但,最終,網站的訪問量開始在回升,甚至比以前還高。

現在,作為平台的貝殼找房要做的,就是把鏈家趟過的路指給加入平台的店東,讓他們重走,並且賦予他們能夠快速看到成效的能力和方法,比如,該給流量給流量,要求店東“假一賠十”,貝殼給墊資。而貝殼在雙十一這天的公開課,也是將其沉澱下來的管理運營經驗快速向行業開放、傳遞的一種方式。

不過,就連彭永東也承認,“改變人的思維方式是最難的一件事。”

接下來,就看貝殼能怎麽玩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