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陳欣:化妝品國貨品牌企業的進階之路

  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陳欣、劉欣慧

  受益於線上渠道高速發展的機遇,化妝品國貨品牌企業利用更為靈活的決策機制適應市場風向轉換,在護膚品等市場發力,不斷升級產品、擠佔國際品牌的市場份額,即使是在行業低迷的2022年也取得了業績的高速增長。然而,要與國際一線化妝品牌企業對標,國貨品牌企業尚需在品牌溢價、研發能力、多元化程度、企業規模等多維度進階。

  受疫情衝擊和經濟疲軟的負面影響,作為可選消費的化妝品行業在2022年整體表現並不佳。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化妝品的社會零售總額在2021年強勁增長了14%之後,於2022年同比下降4.5%,規模達到393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行業增長低迷的背後是較為明顯的分化。2022年佔據中國市場頭部份額的歐萊雅、雅詩蘭黛等外資化妝品企業增長乏力,而珀萊雅(603605.SH)、貝泰妮(300957.SZ)等國貨品牌企業卻延續了近年來的高速增長。

  2022年前三季度,珀萊雅實現營收39.6億元,同比增長31.5%;實現歸母淨利潤5億元,同比增長36%。同期,貝泰妮實現營收29億元,同比增長37.1%;實現歸母淨利潤5.2億元,同比增長45.6%。

  國貨品牌企業從高性價比的低端產品出發,通過多年的努力,不斷提升競爭力,在部分品類發力從外資手中爭奪市場份額。在2012年-2021年的10年間,中國護膚品市場TOP20品牌中的國貨品牌市佔率由2%提升至12.4%。

  然而,相較於國際大型化妝品企業,國貨品牌企業依然需要在品牌溢價、研發能力、多元化程度、企業規模等多維度進階。

  品牌進階驅高毛利率

  品牌商處於化妝品產業鏈的中遊,其上遊是原料商和生產商,下遊是渠道商和零售終端。

  化妝品從原材料到終端消費者手中的增值可高達十倍。

  據紅塔證券研報,在化妝品行業的終端銷售價格中,一般來說,其原材料出廠價僅約佔10%,生產商加價約佔5%,品牌商加價約佔30%,經銷商加價約佔20%,零售終端加價約佔35%。體現在毛利率上,品牌商的毛利率約為50%-80%,遠高於產業鏈中其它環節。品牌商享有產業鏈中最高幅度的增值,表明品牌價值是化妝品行業的核心。

  由於化妝品的生產成本相差不大,企業的品牌溢價能力基本決定了毛利率的高低。

  傳統上,我國的高端化妝品市場被蘭蔻、雅詩蘭黛、迪奧等國際主流品牌佔據,少有國貨品牌能夠參與競爭。國際化妝品企業的毛利率通常在70%-80%區間。以在中國護膚品市佔率居前的歐萊雅和雅詩蘭黛為例,2019年-2021年歐萊雅的毛利率分別為73%、73.1%和73.9%;雅詩蘭黛則分別為77.2%、75.2%和76.4%。

  對比起來,國貨品牌多集中於中低端市場,對應毛利率基本在60%左右,而且一般不會高於70%。較為突出的是,有玻尿酸研發壁壘的華熙生物(688363.SH)和主打藥妝的貝泰妮的毛利率都在80%附近浮動。

  近年來,國貨品牌企業的溢價能力逐步增強,部分企業的毛利率顯示出明顯的增長趨勢。例如,珀萊雅以往主打價位較低的大眾市場化妝護膚產品,但近年來通過推出更高端產品明顯提升了毛利率。2017年公司的毛利率為61.7%,2018年-2020年上升至64%附近,2021年又增至66.5%,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已達69.4%。

  行銷進階發力電商渠道

  國際主流化妝品企業較為依賴專營店渠道,其滲透率大致為30%-45%;在主要海外市場中,2021年除韓國的線上渠道佔比已達45.4%以外,美國、法國和日本的線上渠道佔比僅分別為23.2%、12.1%和11.2%。相對而言,他們對電商渠道的重視不足。

  而這給了國貨品牌崛起的機遇。

  多年以來,我國化妝品線上市場規模的年均增速高達40%以上,2021年線上渠道佔比已達38.6%。可見,化妝品企業的網絡行銷能力對銷售顯得尤為關鍵。

  近期,網絡流量增量出現了從淘寶、京東等傳統綜合電商平台向抖音、快手等直播電商平台轉移的趨勢。據國元證券研報,2021年淘系化妝品成交額同比降低8.7%。此外,據星圖數據,在2022年雙十一大促期間,直播電商平台的GMV增速高達146%,遠超傳統電商平台3%的GMV增速。

  國貨品牌商對市場反應靈敏,採用網紅和直播帶貨、社交媒體種草等新型行銷模式,利用線上渠道的紅利期實現高速發展。與此模式對應的是通常高達40%以上的銷售費用率。

  例如,珀萊雅自2018年以來加快渠道線上化轉型,自2020年起發力抖音直播渠道。2017年至2021年,珀萊雅的營收從17.8億增長至46.3億元;公司的銷售費用從2017年的6.4億元增加為2021年的19.9億元。2022年前三季度,珀萊雅的線上營收佔比已達到88.2%,銷售費用率為42.9%。

  與之類似,擁有薇諾娜品牌的貝泰妮也是從2018年之後積極向線上轉型,採用聯合醫生KOL直播答疑等新的線上行銷模式,其營收也從2017年的8億元增至2021年的40.2億元。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的銷售費用率甚至達到46.2%。

  相比起來,國際化妝品巨頭的銷售費用率要低不少。2021年和2022年歐萊雅的廣告和促銷費用率分別為32.8%和31.5%。

  研發進階補齊創新短板

  研發是化妝品企業建立品牌力、持續迭代產品的重要基礎。

  化妝品企業不僅要對各類原料和成分進行配方研究,還要針對原料和成分作用進行基礎研究;而基礎研究的難度和投入要遠高於配方研究。

  國際大牌化妝品企業具有豐厚的研發積累和先發優勢,品牌力本身就較強;儘管其研發費用率在2%-3%左右,與大多數國貨品牌商相當;但由於其龐大的營收規模,研發的投入規模遠超出國貨品牌商。

  例如,2022年歐萊雅的研發費用率為3%,對應的是11.4億歐元的研發投入,甚至高於大多數國貨品牌商的年銷售額。歐萊雅的基礎研究貢獻極大。例如,歐萊雅的UVMune 400防曬技術就是近30年來該領域的重大突破性創新,公司主導的玻色因相關專利也奠定了其抗衰老產品的行業領先地位。

  對比起來,國貨品牌商對行銷環節的重視遠超基礎研發的環節,對行銷投入和研發投入的比重通常在15-20倍之間,遠高於國際大牌 6-8 倍的區間。

  2021年,華熙生物、貝泰妮和珀萊雅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8億元、1.1億元和7658萬元。即使是華熙生物2021年的研發費用率已達到5.7%,處於國貨品牌中最高水準,但由於營收體量的不足,其研發費用僅約為歐萊雅的1/30。

  自2021年以來,國家針對化妝品行業頒布了多項關鍵監管法規,2022年國家藥監局共計完成42款新原料的備案,速度遠超此前。監管環境的變化提升了行業對創新功效成分的需求,促使國貨品牌商加大對研發的重視。但不可忽視的是,在科研水準、原料/配方研製和高端人才儲備上,國貨品牌企業與國際巨頭仍存在較大差距。

  規模進階布局多品牌跨品類

  國際化妝品巨頭面臨組織結構較複雜、決策流程較長、管理成本較高的問題,而且跨國分支間存在文化差異、語言等障礙,對市場需求的反饋較慢,推出新產品的周期較長,效率不高。儘管如此,整體來看國際化妝品巨頭的盈利能力不弱,仍能實現持續增長。

  以歐萊雅為例,即使是在中國市場表現不佳,其海外市場的表現依然出色。歐萊雅集團每年銷售產品超過70億件,佔據約14%的全球美容市場。2022年歐萊雅實現營收382.6億歐元,同比增長18.5%;其淨利潤為57.1億歐元,同比增長24.1%。2021-2022年,歐萊雅在毛利率從73.9%下降至72.4%的情況下,淨利率卻由14%提升為14.9%。這說明,產品集團化、市場跨地區的“多極模式”對於化妝品企業極為重要,可以避免市場需求的快速轉換導致單品牌業績大幅波動,維持公司整體市場份額穩步提升。

  此外,規模增長、多元化加大的一個顯著益處是企業風險的下降和盈利波動趨緩。大型企業可以採用更高財務杠杆,在銷售淨利率穩定的情況下放大給股東的回報。

  在這個維度,國貨品牌商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開始通過內部孵化或收購的方式,向多品牌和跨品類產品發力。例如,珀萊雅於2019年收購彩妝品牌彩棠,開始持續布局彩妝品類,此後又進軍洗護品類;貝泰妮於2022年下半年推出高端抗衰品牌璦科縵(AOXMED);水羊股份(300740. SZ)於2022年收購了法國高端抗衰品牌伊菲丹。

  但是,當前國貨品牌商嚴重依賴互聯網行銷驅動下的增長模式,在高昂的行銷費用下,企業的淨利率難以得到實質性改善。2022年前三季度,華熙生物、貝泰妮和珀萊雅的銷售淨利率分別為15.4%、17.8%和12.7%。儘管處於快速增長中,華熙生物、貝泰妮和珀萊雅在2021年的營收規模尚不足50億元,要超過百億元還尚有時日,較歐萊雅等海外巨頭的規模差距高達數十倍。

  儘管進步顯著,國貨品牌企業想要對標歐美為主的國際化妝品巨頭,仍有較長的路要走。國貨品牌企業紛紛擴張品牌和品類,將面臨較為同質化的激烈角逐。若未來線上流量紅利衰竭,國貨品牌能否做好準備與海外一線品牌同台競爭?

  (本文作者介紹: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會計與資本市場,公司財務,證券投資策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