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強教授:認識介入呼吸病學,不僅僅是支氣管鏡!

介入呼吸病學未來的發展方向會是什麼?聽聽李強教授的見解。

拍攝|陳年老劉

整理|一根軸

來源|醫學界呼吸頻道

「談到介入呼吸病學,往往許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支氣管介入技術。這是一個誤區。」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呼吸中心主任李強教授笑著告訴《醫學界》記者。

「由於介入呼吸病學起源於支氣管鏡技術,許多人分不清兩者關係,簡單認為介入呼吸病學就是支氣管鏡介入技術包括出去開會,許多業內人士會介紹我是支氣管鏡專家。這是錯誤的觀念。」

而這一概念誤區也是近些年呼吸領域希望能夠有所改變的方面。

隨著學科的發展,逐漸衍生出介入呼吸病學的說法。許多人對兩種概念產生混淆,但從本質而言,肺臟病學就是呼吸病學。因此在2012年,王辰院士提議將概念統一為「介入呼吸病學」。

追溯其歷史,李強教授將之分為3個階段:引進消化階段(1990-2000年)、建立體系階段(2000-2010年)和完善成熟階段(2010年以後)。

上世紀90年代,中國介入呼吸病學主要是「跟跑」西方。隨著西方呼吸病學介入技術引入到國內,呼吸科醫生不斷認識、了解、吸收、消化,最後應用到臨床。在此階段,中國介入呼吸病學因缺乏經驗和體系,走得比較艱難。

邁入2000年後,全國相繼建立完善的介入呼吸病學組織體系,包括臨床診療體系,教育培訓體系和學術交流體系。隨著這些體系的建立,中國介入呼吸病學走上快速的發展階段。

2010年以後,中國介入呼吸病學開始真正步入成熟期。各種技術創新和臨床研究成果開始被國際同行關注。

目前,介入呼吸病學已成為我國現代呼吸病學的重要支柱。其在複雜氣道病變的處理,良、惡性病變所致的中央氣道的阻塞, 胸膜疾病和肺血管性病變等的診斷和治療,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介入呼吸病學:確診早期肺癌的利刃

介入呼吸病學被學界廣為關注和認識,是其對於早期肺癌的診斷與分期作用。

李強教授稱:「過去,肺癌確診病例大約為300~500例/年,並且大多數來院就診已是三四期無法手術的患者。現在,一年確診的病例有一千多例,其中早期肺癌患者數量有所增加。」

目前早期肺癌篩查的主要手段為低劑量螺旋CT。「儘管影像學的快速發展為早期肺癌診斷提供了幫助,但隨著篩查和體檢的普及,也產生了一些臨床問題,如漏診、誤診等。」

支氣管鏡介入、活檢的推廣、普及,能更精準地辨別、確認早期肺癌或良性疾病。

活檢是確診肺癌的「金標準」。所謂活檢,即在可疑部位取下一塊活體組織,通過病理切片分析等方法來診斷肺癌。經支氣管鏡活檢是診斷肺癌最常用的方法,創傷小,作用大。

而支氣管鏡檢查不僅是診斷肺癌最常用的方法,也是肺癌分期檢查的重要手段。通過支氣管鏡檢查,既可獲取病理標本,進行細胞學和組織學診斷,還能判斷腫瘤在氣管、支氣管腔內的生長範圍,以幫助確定是否可以進行手術治療。

未來十年:早期肺癌微創介入治療是主戰場

介入呼吸病學在治療方面的進展,也非常迅猛。

目前早期肺癌標準化治療仍以外科手術切除為主。「儘管外科手術已經發展到胸腔鏡、達文西機器人等微創階段,我個人認為創傷程度還是比較大。」李強教授說。

他講述了一則病例:一位患者,5年前曾行右上肺早期肺癌切除術。術後3年,又行左下肺切除術。而這之後幾年,又長了腫瘤!

面對這樣的病例,能否通過一些創傷程度較小、對肺功能損傷更輕微的方式,來治療——這引起李強教授和團隊的思考。在李強教授看來,未來介入呼吸病學將不僅僅限於早期肺癌的診斷和分期作用,而是能夠起到治療作用。

與此同時,FDA近期批準應用的支氣管鏡機器人也引起李強教授的關注。該機器人將顛覆傳統的支氣管操作模式,僅僅需要操作鍵盤即可。儘管目前機器人隻適用於診斷,但李教授相信不久的將來,機器人將與治療相接軌,可用於外周小結節的處理。

「我經常講,早期肺癌微創介入可能是介入呼吸病學未來十年的主戰場。」

探索新方向:重症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快速診斷體系

「隨著技術的發展,介入呼吸病學的診斷作用會慢慢淡化。那就需要尋求介入呼吸病學未來發展的方向。」

下呼吸道感染可能是下一個亮點。李教授表示,隨著人口老齡化和感染種類的變多,下呼吸道感染診治形勢嚴峻。

許多臨床醫生經常找不到感染灶、病原體,於是造成經驗治療的誤區。沒有抓到『罪犯』,盲目去做,極易造成抗生素不合理使用、耐葯菌出現、葯佔比的增高和醫療費用得不到控制等問題。」

為解決這一問題,近些年,李強教授與團隊結合質譜技術和二代測序技術,再藉助介入呼吸病學技術所開展的重症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快速診斷體系已進入實踐階段。

李教授談及自己近期診治的一位男性患者。患者二十幾歲,年紀輕輕,美國留學歸來,前途一片美好,卻因身體不適就醫後被外院診斷為肺癌。父母不敢相信,輾轉至東方醫院找尋李強教授就診。

李教授查閱影像資料後認為不是肺癌典型特徵,隱約猜測是感染性疾病。於是行活檢,後結合二代測序技術,檢測出一種中國沒有的病原菌——「皮炎芽生菌」,又稱「北美芽生菌」,一種只存在於北美地區的病原體。

這就是介入呼吸病學與現代技術結合帶來的福音,而這也是李強教授和團隊正在努力的方向。

李強教授還向記者透露道,今年中國醫師協會介入呼吸病學工作委員會於成立了7個分學組,分別是介入呼吸病診斷學組、胸膜疾病的介入診療學組、呼吸病血管介入學組、良惡性氣道病變介入治療學組、慢性氣道疾病介入治療學組、肺部腫瘤介入治療學組、介入呼吸病的品質控制學組。相信隨著規範化體系的建立和推廣,未來,介入呼吸病學將會更上一層樓。

專家介紹

李強教授

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呼吸醫學中心主任,內科ICU、肺癌中心、大內科主任。

學術任職:1、世界支氣管病及介入肺臟病學會理事;2、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介入呼吸病學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3 、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分會介入呼吸病學組副組長;4、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微創治療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5、上海市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6、上海市抗癌協會胸部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