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何辦一場合格的網紅展?學著點兒

如今,“網紅”早已成為了一種社會現象,這不僅僅是指活躍在社交網絡上的紅人們,“網紅酒店”、“網紅美食”都成為了人們爭相打卡、集讚炫耀的資本。而對於一場藝術展覽而言,又如何在流量為王的時代裡搖身一變,成為了“網紅”?

今天,你看展了嗎?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當代藝術界的景象熱鬧非凡。除了屢屢創下的拍賣新紀錄、在各地相繼舉辦的藝博會,精彩紛呈的無數展覽也早已擺脫“高冷”的標簽,走向了更加大眾的視野範圍。

2018年,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外場。

如今,當我們打開微博、小紅書時,在數篇“網紅美食推薦”、“網紅旅遊地打卡”的種草文之間,越來越多的“魔都最高顏值展”、“帝都必去藝術展”等標題開始出現。在周末時,挑選一場藝術展覽,進場、拍照、修圖、發朋友圈定位,已成為了很多人的固定娛樂項目。

如今,各個社交平台上的“網紅展”推薦層出不窮。

網紅展,成為了誕生於流量時代的一大奇特現象。身為一場藝術展覽,卻因為種種或許與藝術並無太大關聯的原因,成為了很多人關注的焦點;身處作品前的人們或許是第一次走進藝術空間,而在幾張美顏過度的照片之後,仍然記不住藝術家的名字。

藝術家埃利亞松於北京紅磚美術館舉辦的個展“道隱無名”,因其作品的互動性與高顏值,成功躋身全城最受歡迎的展覽之列。

但從另一方面來講,網紅展的產生的確為主辦方帶來了過去從不敢想的效益;而網民之間大範圍的傳播,也為很多從未接觸過藝術的人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波點女王草間彌生作品

網紅展本身的存在,就是極為矛盾與複雜的。有的展覽因為“網紅”的外表,而被人們忽略了其本身所具備的學術價值;而更多的“無良”主辦方,卻期望通過速成一場粗製濫造的網紅展斂財。

一場藝術展覽,如何才能成為“網紅”?而你是否也曾被網紅展所吸引?今天,時尚芭莎藝術帶你全面解析一場網紅展的四大特質,讓我們一起討論,如何客觀冷靜地看待網紅展。

01

顏值當道

在“臉能當飯吃”的時代,顏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無論是精心包裝的商品,還是富有情調的裝潢設計,高顏值帶來的視覺衝擊,對無心且無力花費時間、精力仔細體會內涵的現代人來說,成為了一種致命的吸引力。

當展覽空間與作品本身達到高度契合時,也能在無意間形成一場高顏值的展覽。(圖為2018年初,藝術家向京於龍美術館舉辦的大型個展。)

對於一場本應拿內容說話的藝術展覽,高顏值或許是藝術家“無心而為之”的意外驚喜。但從另一方面來講,或許莫蘭迪色系、極簡主義的走紅,也從側面說明當下觀眾的審美品位也在逐步提升。

02

裝置最佳

多年以前,當一個漂亮女孩在一幅大家不知道名字的抽象畫前留下迷人的倩影——這樣精修的圖片配上英文的地理定位,她的網友們一定會留下“高級”、“文藝”的點讚評論。但到了今天,這樣的社交作品早已被遺忘,大家更希望在尺寸巨大、效果酷炫的裝置內部拍下自己的合影。

冰淇淋博物館展覽現場(Museum of Ice Cream)

相對於傳統的繪畫、雕塑,裝置作品最大的特點就是為觀眾提供了一定的互動性。對藝術家來說,互動性讓觀眾成為了作品有機的一部分,一定程度上表現了他們的創作目的;但對普通觀眾來講,互動性等於趣味性:誰也不想乾巴巴地在一幅看不懂的畫作前留下標準遊客照。

日本藝術家名和晃平創作的大型泡沫裝置,行走在其中的觀眾能在不斷膨脹的泡沫之間感受生命從誕生到破滅的過程。

英國藝術家安東尼·葛姆雷作品《呼吸的房間IV [RIO]》,觀眾可在黑暗與白光的不但切換之間,獲得心靈上安撫與對抗的雙重體驗。

03

時尚跨界

到了今天,越來越多的時尚品牌為了打造自己的品牌文化,可謂是絞盡腦汁。藝術展成為了大牌們目前最青睞的項目。奢侈品牌的名字對年輕人來說無法拒絕:我買不起,還看不起嗎?而品牌對展覽主題、現場效果、作品質量的高要求,也是在消費者的心上穩準狠地開了一槍。

奢侈品牌Louis Vuitton在上海舉辦的展覽“飛行 旅行 航行”,可謂是俘獲了眾多消費者的青睞。

對品牌而言,通過藝術的方式將其獨有的歷史文化、設計理念生動地呈現出來,不僅僅是為了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要讓消費者明白:你背的不僅僅是一個包,更是獨一無二的品位,選擇的是一種生活方式。可惜的是,大部分消費者並沒有體會到品牌的良苦用心。

在上海余德耀美術館舉辦的展覽:藝術家此在(The Artist is Present),因為GUCCI的加持,一度成為上海年輕人周末必打卡之處。

04

流量IP王

對於這一類網紅展來說,它們的走紅實在是令人欣慰的。從驚鴻一瞥的《千里江山圖》,到掀起全民愛國情懷的《祭姪文稿》,再到小學生都知道的董其昌、畢加索等等,這些大師和佳作自帶光環,從藝術愛好者再到普通人,對我們而言,這一類展覽都是絕不可錯過的精神盛宴。

《千里江山圖》的每一次現身都會掀起一陣全民看展熱潮,甚至出現了“故宮跑”等現象。

在這一類展覽門口排隊的觀眾裡,除了慕名而來的人,還有很多是帶著小朋友的家長們——藝術方面的素質培養,已經成為了如今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但對這樣一群特殊的觀眾來說,家長如何在自己充分理解展覽內容的同時,有效地對孩子進行輸出,成為了另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最近,在日本展出的顏真卿《祭姪文稿》引起全民熱議,無疑為展覽又添熱度。

面對粗製濫造,要說NO!

作為現今藝術圈乃至整個社交網絡上的一大怪象,網紅展的背後有更多值得我們深思的內容。作為一場高質量的展覽,如何在它的“網紅臉”背後獲取更有價值的信息?而在利益至上的時代,如何正確躲避精心炮製的、徒有表象的“假展覽”?

2018年,無良商家在全國多地舉辦的所謂“草間彌生×村上隆雙聯展”引起公憤,來歷不明的假作品甚至遭到了藝術家本人的起訴。

這其實是一個態度問題。如果你首先就抱著能在網上po一組美照的虛榮心,那直奔展廳、拍照走人的行為無可厚非。但在本來就寶貴的假期,花大把時間、用真金白銀買票入場的你,確定不想學點乾貨嗎?

人人都知道teamLab的展覽顏值高,可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團隊對藝術和技術的深刻理解呢?

被酷炫的顏值、緊跟潮流的主題吸引是人性使然,但我們更應該學會主動去學習。一場好展覽的背後,是主辦方、策展人、藝術家付出大量心血的成果——當有心之人已經把烹製好的美味放在你面前時,自己拿起杓子吃一口,這並不是難事。

出身街頭的藝術家KAWS,對商業消費、潮流文化擁有獨到的見解。

展廳旁免費獲取的導覽手冊、入口處顯眼的展覽前言,每一幅作品前詳盡的注釋,甚至語音導覽的二維碼,都能幫助我們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整場展覽。當我們面對一件作品時,每個人的第一感受都是不同的,而這正是藝術的魅力所在。但當我們不知所措時,利用專業人士的一點幫助,也不失為上策。

在前往展覽現場的路上,翻閱一下美術館的公眾號科普,也是快速了解展覽內容的好方法。

在被允許的情況下,用鏡頭定格自己喜愛的作品是非常有意義的;但當作品完全淪為拍照的背景板時,卻是得不償失。希望大家能在開心看展的同時,能保持對藝術家和作品最基本的尊重,而當你靜下心看展時,自會擁有一種全新、有趣的體驗。

拍照留念當然是好事,但是當看展的目的變成了“出大片”時,整件事就本末倒置了。

而從展覽本身出發,網紅展這一現象又引發了另一大更加嚴重的問題。如今,有很多商家瞄準了網紅展的幾大特徵,以極其精準的手段迅速製造出一場場所謂的展覽。

你愛蒸汽波,那霓虹燈、大理石雕塑、粉紅色就安排上;你愛沉浸式展覽,那大投影、動畫通通不能少;你愛日本風,那沒有真作品,假的也必須來幾套。大眾的品位是需要被引導和發掘的,這種填塞式的展覽炸彈早晚會把你的審美拉到最低。

當你靜下心欣賞一場好的展覽時,自然會被作品自身的魅力所打動,而這一切都離不開藝術家與策劃者的心血。(圖為2018年,日本藝術家村上隆於上海貝浩登畫廊舉辦的個展“村上隆在奇幻仙境”現場。)

藝術不僅僅是讓我們明白什麽是美與醜,更重要的是會讓我們在作品前體會到什麽是善與惡。當我們陷入網紅展的陷阱,被這些粗製濫造的展覽蒙蔽了雙眼時,你得到的只有網絡上成千上萬張如出一轍的照片和點讚。

就在“假展覽”風波還未平息之時,藝術家草間彌生在上海舉辦個展,卻被很多不了解詳情的觀眾質疑:這是真的嗎?可見,粗製濫造的展覽會在本就對藝術不熟的觀眾之間產生極為不良的後續影響。(圖為2018年,草間彌生於上海大田則秀畫廊舉辦的個展現場。)

藝術展覽本身的目的是讓觀眾能夠通過一個集中的空間,感受藝術的魅力、了解藝術的價值,從而產生對藝術的興趣,並以此回饋於自身的生活當中。網紅展當道,既體現了當今人們在獲取信息時集體性的浮躁與無耐心,也是金錢至上理念的再現。

網紅展正是誕生於我們自身看待事物的方式,又在我們自己的行為中被無限放大,甚至變形。擁有網紅標簽的展覽,不一定是差的展覽;但只因為網紅標簽而去看展的我們,才是真正應該改變的。

打卡“網紅美術館”,卻忽略了其中絕佳的藝術作品,也是另一個需要我們不斷討論的問題。

你是否曾經陷入過網紅展的陷阱中?是否又因為網紅的外表而錯失過一場高質量的展覽?歡迎留言告訴我們你的經歷與想法,讓我們一起反思關於網紅展的種種現象與問題。

[編輯、文/景雨萌]

[本文由《時尚芭莎》藝術部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