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醫生說:產後想要恢復得好謹記這八點,出月子脫胎換骨不落病

辣媽是當今互聯網新生代網路名詞,一般指身材火辣、個性獨特的20-30歲準媽媽和媽媽們的代名詞。"辣媽"不是明星母親的專屬,它是每一個媽媽們追求的目標,它是健康,樂觀,積極,向上媽媽形象的代言人。

?一、產後儘早通便

不管是順產還是剖腹產,產後儘早通便更有利。產後第一次如廁都會是一個十分艱難地過程。有些新媽咪是因為分娩時膀胱受傷或麻醉藥影響而導致小便困難,也有新媽咪因擔心縫合的傷口連上衛生間的想法都沒了。新媽咪們要知道,若要避免尿路感染等併發症,就需要在產後的8小時內進行排小便,大便則一般在分娩的數天后。新媽咪可以選擇蹲式排尿,這樣尿液就不會經過傷口部位。

提示:尿失禁是新媽媽的常見問題。導致尿失禁的內因是女性尿道相對比較短,外因是生產時胎兒通過產道,使得膀胱、子宮等組織的肌膜受傷,彈性受損,尿道鬆弛而失去應有的功能。當患者腹部用力、腹壓增加的時候,尿液會不自主流出,尤其當咳嗽、打噴嚏時最容易發生。建議產婦月子期間避免過早勞動,應注意預防便秘。產婦後期在家要有意識地經常做縮宮運動,慢慢恢復盆底肌肉的收縮力。一段時間後失禁便會自行緩解、消失,如果情況仍未好轉,則需要到泌尿科或產科求診。

二、女性的骨盆

骨盆,是我們能量的中心,也是我們整個身體重心的中心。無論是體式練習,呼吸,還是脈輪當中,骨盆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生命的起源也是從骨盆開始。我們在子宮這個「房子」裡面待九個月,都是從中心能量開始。包括我們的肚臍臍帶,那是和母親最早的連接。

我們下面的三個脈輪,海底輪、生殖輪以及臍輪,基本都是在骨盆及其附近的位置女性盆腔由骨盆和盆底肌組成,骨盆是由髂骨、骶骨、尾骨、趾骨、坐骨組成,就像一個盆,裡面裝著膀胱、直腸、子宮、輸卵管;盆底肌是由3層肌肉和韌帶組成的,是個「軟」的盆底兒。相對於男性的骨盆,女性的骨盆會更寬、更圓一點。所以,你會看到女性的屁股通常情況下會比男性大,因為本身女性的坐骨就會更寬。

女生的骶髂關節面會光滑很多,這種光滑就會造成不穩定。那這個不穩定究竟是為了什麼呢?答案就是生寶寶。生寶寶的時候,比較光滑就使得兩邊骶髂關節更加容易打開。

三、

腹直肌分離的預防:

1、孕前必須經過體育鍛煉,腹部的肌肉鍛煉,可以增加腹部肌腱的韌性。

2、孕前、孕中,乃至孕後,飲食需要均衡,不要過份食用高甜高熱量的食物,而魚、肉、豆、蛋奶這些利於肌腱的蛋白質則需要豐富。

3、孕中要進行體重控制,不能狂吃狂長膘(營養是給胎兒的,不是給你肚皮肥肉的)。

4、孕期也需要進行家務或運動。適量健身,增加心肺功能、為胎人增加輸氧運氧能力的同時,也能減少自身脂肪。

5、要考慮多胎和高齡生育更易發生腹直肌分離。

產後如何自己判斷腹直肌分離程度?

1、平躺仰臥,屈膝,露出腹部;

2、左手在頭後支撐,右手食指和中指,垂直探入腹部,身體放鬆。

3、上身抬起,感覺到兩側腹肌向中間擠壓手指,如果感覺不到擠壓,那麼就把手指向兩邊挪動,直到找到緊張的肌肉。測量兩側肌肉的距離。

4、自我診斷:2指以內為正常,2-3指間建議通過運動改善,3指以上建議就醫。

?

四、產後三個禁忌:

1、過早大量喝湯分娩後家裡人少不了給產婦燉一些營養豐富的湯,如鯽魚湯、豬蹄湯、排骨湯等,認為這樣可以補充營養,促進身體早些康復,還可使奶水多分泌些,使寶貝得到充足的母乳。但如果孩子剛剛落地就讓產婦大量喝湯,容易使產婦大量分泌奶水,而剛剛出生的嬰兒胃容量小,吸吮力也較差,吃得也少,過多的奶水會淤滯於乳腺導管中,導致乳房發生脹痛。加之產婦的乳頭比較嬌嫩,容易發生破損,一旦被細菌感染就會引起乳腺感染,乳房出現紅、腫、熱、痛,甚至化膿,不僅造成產婦痛苦,還會影響正常哺乳。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該做哪些調節呢?產後不宜過早催乳,適宜在分娩1周後逐漸增加喝湯的量,以適應嬰兒進食量漸增的需要。即使在1周後也不可無限制地喝湯,正確做法以不引起乳房脹痛為原則。

2、給產婦喝濃湯這裡所說的濃湯,是指給產婦做的脂肪含量很高的湯,如豬腳湯、肥雞湯等,有人認為這樣的湯營養豐富,最有補養效果。殊不知,產婦食用過多高脂肪食物,會使奶水中的脂肪含量增加,而這種高脂肪奶水不能讓嬰兒很好地吸收營養,還容易使他們發生腹瀉。同時,產婦攝取過多的高脂肪容易引起身體發胖,使身材難以儘快恢復。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該做哪些調節呢?應該給產婦多喝一些富含蛋白質、維生素、鈣、磷、鐵、鋅等營養素的清湯,如精肉湯、蔬菜湯、蛋花湯、鮮魚湯等。提醒一點,湯和肉要一同吃,這樣才能真正攝取到營養。3、剖腹產術前吃高級補品有些產婦一聽說自己需要做剖腹產手術分娩,便開始在手術前大吃特吃高級滋補品,如高麗參、洋參及魚類食品等,以為這樣會使身體恢復得更快一些,以免傷了元氣。但參類補品中含有的人蔘甙成分,具有強心及興奮作用,如果在手術前濫用,手術時很難與醫生配合,刀口也較容易發生滲血,不僅會影響手術正常進行,還會影響產後休息。魚類含有豐富的有機酸物質EPA,具有抑製血小板凝集的作用,不利於術後止血與創口癒合。

五、產後子宮收縮

宮是以肌肉為主而組成的器官,子宮收縮就是肌肉收縮。隨著懷孕周數增加、子宮變大、胎兒重量增加、羊水增多,子宮肌肉受到的張力漸增,便會產生收縮。

臨床上,最令孕媽媽感到擔憂的是宮縮產生的疼痛會不會是生產的前兆?如果疼痛是偶發性且並無規律可言,疼痛的感覺不超過1分鐘,此現象稱之為「假陣痛」,只要稍加休息並繼續觀察即可。「真陣痛」是生產的前兆之一,真陣痛會讓孕婦感到疼痛的頻率漸增且具規律性,例如每10分鐘痛一次,縮短為每5分鐘,疼痛的強度也愈趨強烈。

再者,待產過程中的子宮收縮會持續進行,直至胎兒娩出的那一刻,收縮程度會最強烈,也是孕媽咪感受最疼痛的剎那,但宮縮並不會因為生產而立即停止,因為當胎盤剝離之後,子宮內的血管會斷開出血,必須通過強力的子宮收縮,血管才會閉合、幫助止血。

六、不能碰冷水

在坐月子的時候不能接觸冷水,這是因為女性生產之後氣血不足,元氣有所虧損,這個時期,產婦腠理不密,這樣風寒涼氣容易侵入身體,會導致氣血不暢,容易導致身體疼痛。

因為中醫學上的腠理,指的是皮膚、肌肉、臟腑的紋理,以及皮膚、肌肉間隙交接處的結締組織,你的身體要靠它來抵禦外邪內侵。

俗話所說的「月子病」有多種表現。坐月子期間出現肢體或關節酸楚、疼痛、麻木,中醫上稱作「產後身痛」,是月子病的表現之一。這種不適往往跟坐月子期間新媽媽起居不夠注意、感受風寒、居住環境潮濕陰冷等有關。因此,坐月子期間你還是要盡量避免風寒、注意保暖。

七、產後保持良好心態避免產後抑鬱

產後抑鬱危害著媽媽們的健康,女性朋友分娩後,面對一個嶄新的身份,一時之間難以適應,加上照顧寶寶疲累,很容易患上產後抑鬱,專家指出,產後保持一份樂觀的情緒很重要,新媽媽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重拾好心情。

1、保持良好的生活環境

產後新媽媽在一個安靜、閑適、健康的環境裡修養有益於身心。

2、飲食清淡營養

產後新媽媽宜吃吃營養豐富而又清淡的食物,易於消化。

3、適量運動

新媽媽產後可以做適量的家務勞動和體育鍛煉。這不僅能夠轉移注意力,不再將注意力集中在寶寶或者煩心的事情上,可以讓新媽媽保持一個愉快的心情。

4、抓住機會補充睡眠

新媽媽要學會創造各種條件,趁寶寶睡覺的時候,找到機會也睡一覺。

5、自我心理調適

生完寶寶以後,新媽媽的價值觀會有所改變,對自己、對丈夫、對寶寶的期望值也會更接近實際,甚至對生活的看法也會變得更加實際,坦然接受這一切有益於幫助新媽媽擺脫消極情緒。平日裡新媽媽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如看雜誌、聽音樂等,在自己的愛好中忘記煩惱。

八、產後及時管理腹部

產後收腹很重要,不管是順產還是剖腹產。產婦剛生產完,肚子變得鬆懈,及時使用收腹產品,可以防止內臟下垂,同時對於產後惡露的排凈、腹痛的緩解、產後子宮、產道的修復都有良好的效果。

十月懷胎,寶寶的重量使得媽媽的骨盆變大,這就是從少女變成大媽的重要一步,進而分娩時恥骨分離,使得整個骨盆變形,髖關節移位,形成「大屁股」的骨架,大媽的形態顯露無遺。所以產後恢復要做的就是配合適量的運動進行骨盆的恢復,把「大媽」的屁股給拉回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