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分娩後,想要脫胎換骨,坐月子不可忽視的九個重點,拒絕做大腹婆

坐月子,是中華養生文化中一項最重要的內容之一。這是產後媽媽整個身心得到綜合調養和恢復的一個過程。月子期女性生殖系統、內分泌系統、心理得不到及時、科學的調養與修復,會留下一系列嚴重的後遺症。

都說女人生完寶寶之後秒變「黃臉婆」,其實,坐月子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體質調理期,月子坐好了,坐對了,不但不會顯老,反而會脫胎換骨,氣息和臉色更勝從前。年輕媽媽一聽坐月子,就聞風喪膽,傳統那些不能下床、一個月不能洗澡的傳言,把愛美的新媽媽們嚇得夠嗆,加上產後惡露、產後便秘,看似短暫的一個月,不知道如何才能熬過去。

坐月子的時候,產婦要特比注意,很多的事情不能夠親力親為,需要別人照顧,好好的坐月子,把身體恢復好,否則可能會因此變得體弱多病,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坐月子的時候,這九點要守住,不然會加快產婦衰老落下病根,以後遭罪。


一、產後堅持母乳,利於體形恢復

母乳是公認的寶寶最好的純天然食物,通過母乳餵養可以讓寶寶獲得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提高寶寶免疫力,另外母乳的營養配比合理,能有效預防孩子過度肥胖。儘管它的好處多多,但是有一些新媽咪卻擔心哺乳後身材走樣而拒絕母乳餵養孩子。

產後母乳餵養真的會對新媽咪的身材恢復造成影響嗎?

其實不然,專家告訴我們:產後哺乳能夠更好的排出身體多餘的熱量,讓新媽咪們能夠健康快速的恢復從前的窈窕身段,不僅如此,它還能促進子宮恢復呢。

通過孩子的輕柔吮吸不僅可以緩解漲奶的痛楚還能夠促進子宮收縮,使子宮可以早日恢復,對後期新媽咪的減肥也有所幫助,那種認為哺乳會讓身材變形的想法是錯誤,乳汁的分泌可以帶走身體中多餘的熱量,很多選擇母乳的媽咪能夠發現:經過一段的時間哺乳,自己的體重也下降了好多。

母親用自己的乳汁餵養孩子,能夠促進彼此親子感情的交流,孩子能夠通過親密的吮吸感受到母親對他的愛意,而母乳所含的DHA,則是寶寶大腦發育的軟黃金,有利於寶寶早期的智力發育。母乳中含有較多的脂肪酸和乳糖,鈣磷比例適宜,適合寶寶的消化和需要,而且母乳可以隨時喂哺,方便又快捷。


二、產後「關閉骨盆」很重要

女人生產時,骨盆要敞開,寶寶才能夠順利地通過產道,但同時也打開了媽媽的骨盆腔,使得骨盆變了形地大開門戶,如果此時不做好保養,及時地關閉它,那麼你的後半生就只好「開著門戶」過日子了!這也就是許多產後婦女出現身材走樣、發福、婦科疾病的原因所在。

眾所周知,關係到女性健康與幸福的重要***官卵巢、子宮等均位於骨盆裡,男子漢的陽剛與骨氣,也主要源於骨盆提供的營養和能量,因此,骨盆是滋養***官的溫床,為人體源源不斷地輸送血氣和能量的基地。

怎麼保護你的骨盆呢?

《黃帝內經》上有這樣的記載:「女子……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我們的老祖宗認為,女性到 了35歲以後就開始衰老,以後,隨著月經的斷絕,即卵巢分泌性激素的減少,身體將更加快速地走向衰老。那麼,我們可以通過什麼樣的鍛煉方式來刺激體內激素的分泌呢?

答案是,通過骨盆運動要回我們的健康和青春美麗!來,女性朋友們,一起來做凱吉爾運動鍛煉吧!第一步,收緊和放鬆陰道周圍的肌肉,每天堅持 40~50次,一個月後,減少到每天20次。第二步,旋轉骨盆。全身放鬆,站立,雙腳分開約30厘米,膝蓋略屈,臀部收緊,兩臂垂在身體兩旁,慢慢地使骨 盆向上向前,然後轉到右方,身體重量放在右腳上。再把骨盆向左方旋轉,把臀部向上提,身體重量落在左腳上。這樣,完成一個旋轉周期,每天旋轉20~40 次。

骨盆對於女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從小的方面來說,骨盆的形狀、大小、寬窄將直接影響到胎兒分娩時的順利與否;從大的方面來說,骨盆是母親孕育新生命獨一無二的地方,胎兒在這裡安家、吸收養分、成長,最後也要通過骨盆離開母體,開始新生命。

許多準媽媽發現在懷孕期間骨盆會有疼痛不適的感覺,有的甚至感到疼痛自骨盆部位向大腿、腹股溝、子宮等部位放射,而且還會感到胎兒已經十分靠近盆腔下部,好似分娩迫在眉睫,這是因為懷孕期間盆腔臟器位置的改變以及局部代謝障礙所導致的。


三、小心大補上火

秋冬換季,北方冷空氣不斷侵襲,風多、天乾、氣燥、寒冷且晝夜溫差大,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降低。然而普遍認為的大補時機,對月子中的媽咪來說,卻需要謹慎哦。

●產後最初的日子裡,新媽咪不僅僅是氣血的流失,脾胃功能也很虛弱,這時候如果大量進補,勢必造成進食的補品在脾胃滯留,反而會影響到新媽咪的身體恢復。

●產後過度進補,容易使大量的「熱能」在體內淤積,不但會影響到子宮的復舊,造成惡露持續不凈甚至出血加重的情況,因為淤滯不暢,還會影響到乳汁不能更好地分泌。建議等產後惡露排出後,或顏色不再是鮮紅色之後,避免「補傷」。

●氣象的因素,加上進食大量高蛋白、高熱量的補益性食物,同時寶貝降臨之後的生活節奏的改變,新媽咪容易上火。媽咪上火會影響到乳汁,寶貝也就容易跟著上火,引發濕疹、便秘、口瘡或上呼吸道感染。


四、重視產後盆底肌

盆底肌,即封閉骨盆底的肌肉群。它象吊床一樣在會陰、肛門處托起膀胱、子宮、直腸等盆腔器官。盆底不僅承載著人體幾乎70%的重量,在女性年輕的時候,因為盆底肌彈性特別好,一直維持著我們的身材曲線、性生活***、排尿、排便等多項生理功能。 可以說盆底主宰著女人一生很多重要的東西。

可是正常人在妊娠、肥胖、咳嗽、便秘、泌尿生殖感染、分娩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對盆底肌肉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導致盆底肌肉功能障礙。尤其是在懷孕期間,盆底肌是個大工程,肌肉長時間受到壓迫而得不到放鬆,這樣會使盆底肌肉的彈性大大降低和盆底功能障礙。

資料顯示:我國已婚已育的女性45%者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礙,90%都有有性生活品質不高(陰道肌肉不會或不能收縮),那麼盆底肌肉彈性降低和功能障礙,會給我們女性帶來哪些危害呢?

1:造成腰肌負擔:盆底承托和支持著膀胱、子宮、直腸等盆腔臟器。由骨骼和肌肉組成。在女性未生育之前,骨骼和肌肉結合非常緊密,在懷孕過程中,肌肉彈性會變得鬆弛,骨骼之間緊密。盆底無法繼續承受上半身的重量,重量的承載就轉移到了腰部,造成女性腰部疼痛甚至腰肌勞損。

2:體態變形,陰道鬆弛:年輕女性肌肉富有彈性,腰部臀部線條明顯,陰道緊緻,夫妻性生活品質高。當女性經歷過懷孕、生產,盆底肌肉變得鬆弛以後,腹部贅肉就會出現,臀部就會下垂。陰道鬆弛,影響夫妻生活。

3:易引發感染及婦科疾病:盆底肌鬆弛的話,絕經之後,雌激素水準下降,陰道黏膜變薄,自體防禦能力降低。如果盆底肌肉鬆弛造成整個陰道處於更為危險的半開放狀態,大大增加生殖道感染機率,從而引發婦科疾病。

4:壓力性尿失禁:懷孕時,子宮向下移位,盆底肌肉受壓力作用而逐漸鬆弛,並造成膀胱頸位置下降,當年輕的時候不做盆底修復。等到年老,沒有辦法修復,就會出現咳嗽,打噴嚏時尿液流出,形成尿失禁。


五、產後要怎樣觀察惡露的變化

凡是做了媽媽的人都知道什麼是惡露,但由於在產後對於這方面的知識不足,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如果分辨正常和異常的惡露,在分娩後能掌握這方面的知識,對於惡露的情況心理就明白了,出現異常情況時可以隨時採取相應的對策,那麼產後要怎樣觀察惡露的變化呢?

掌握一些觀察惡露的知識,可以了解和估計子宮復舊的情況,還可間接知道子宮腔內有無殘留物、感染、產道傷口癒合情況及有無其他異常。當血性惡露多淋漓不盡時,要注意觀察是否有子宮收縮不良的情況,如果傷口仍在出血、惡露不絕,說明子宮腔內還有部分胎盤或胎膜的殘留,惡露有臭味,伴身體發熱,有下腹痛或壓痛的癥狀,胎盤剝離面上很可能有了炎症,子宮內膜炎或子宮肌炎,這個特別是注意的。

分娩3到4天內,流出的幾乎都是血液,但很少有血塊,顏色較紅,稱為血性惡露。

產後5-10天左右,血量逐漸減少,顏色也逐漸變淡,呈褐色或淺褐色,有子宮頸黏液及陰道的滲出液,還有壞死的蛻膜、白細胞等,稱為漿性惡露。

在過了十天以後,流中的惡露主要成分是大量的白細胞、表皮細胞,呈現出白色或黃白色,稱為白惡露。正常情況下惡露會在產後二十天左右乾淨。

有以上情況的產婦,在產後6周檢查時子宮還沒能恢復正常大小,尚軟並有壓痛,子宮頸口鬆弛未閉。

惡露護理要點:

惡露如有異常情況,為了預防子宮收縮不良或仍有殘留物,要及時到醫院複查清楚,惡露期間更換會陰墊、每天換一條內褲、注意會陰清潔衛生,預防生殖道感染。

自然分娩的產婦身體素質良好的,在產後24小時可以下床活動,適當的活動使惡露更容易排出。

在坐月子期間適當做產褥操,喝一些紅糖水活血化淤,也可以促進惡露順暢排出,有利於子宮收縮。 產婦在睡眠時採取側臥的姿勢,這樣利於惡露排出、排凈。

產後惡露是否正常會影響到產婦的身體恢復程度,清楚地認識產後惡露的排出情況,量的多少、顏色等,這些判別方法都是非常簡單易懂的,只要在月子期間稍加留意就會及時發現惡露的異常情況從而採用合理的治療方法。


六、產後飲食遵循6大原則

1、女性產後多虛多瘀,所以應該禁食生冷、寒涼的食物。產後失血傷津,多陰虛內熱,故蔥、薑、大蒜、辣椒等辛辣大熱的食物應忌食。如果進食辛辣的食物,不僅容易引起便秘、痔瘡等,還可能通過乳汁影響嬰兒的腸胃功能。

2、產後不宜大補,尤其是產後的一兩個周,滋補過量的產婦易患肥胖症,從而引發多種疾病。產婦肥胖還可以造成乳汁中脂肪含量增多,最終導致嬰兒的肥胖或腹瀉。

3、蔬菜、水果不可少。對於蔬菜和水果,有些人說二者「水氣大」,吃了會傷身體,殊不知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不僅可以補充肉、蛋類所缺乏的維生素C和纖維素,還可以促進食慾,幫助消化及排便,防止產後便秘的發生。為了消化更容易,產後的第一周可以用蔬菜熬粥、水果榨汁。

4、如果沒有不適,產後最好不要擅自葯補,如缺奶可用王不留、通草、豬蹄、桔梗等通經下乳;產後腹痛、便秘可酌加當歸、桃仁、核桃仁、黃酒以活血化瘀,潤腸通便。

5、懷孕的時候很多人都忽視了一個威脅孩子健康甚至生命的殺手———低熱。孕期持續性的低熱是比較普遍的現象,體溫也就比正常體溫高一點兒左右,粗心的人可能根本感覺不到,有些人發現了,也往往以為是保暖或者進補的原因,以為是正常的。

其實,低熱對胎兒的發育非常不利,是胎兒腦和神經系統病變的重要原因。低熱的溫度不會太高,一般不超過38℃;伴有面部潮紅,手心發燙。這些癥狀,往往早上就好了,到了下午和晚上又開始出現。如果低熱,隻持續一兩天,可能是胎兒發育帶來的身體上的輕微變化,可以不去理會,如果是持續低熱,就要引起重視了。

6、如果你最近吃保健品或者補品比較多,就應該暫時停止進補,檢查一下補品中是不是助陽的成分較多,這類補品不適合孕婦。再就是不是雞鴨魚肉吃得太多了,飲食過於肥甘厚味。飲食上可以多吃一些蔬菜水果,肉類少吃一點,補充營養的話可以吃一點魚。


七、坐月子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

「月子」裡產婦的會***分泌物較多,每天應用溫開水或1:5000***溶液清洗外***。勤換會陰墊並保持會***和乾燥。

產後由於出汗多,要經常洗頭、洗腳、勤換褲,保持體膚的清潔。但是,產後洗澡要注意一些事項:一般產後一周可以洗澡、洗頭,但必須緊持擦浴,不能洗盆浴,以免洗澡用過的髒水灌入生殖道而引起感染。6周後可以洗淋浴。洗澡時水溫要保持在45℃左右,浴後要立即擦乾身體,穿好衣服,防止受涼。

產婦「坐月子」期間,進食次數較多,吃的東西也較多,如不注意漱口刷牙,容易使內細菌繁殖,發生口腔。過去,有不少婦女盲目信奉「老規矩」--坐月子裡不能刷牙,結果「坐」一次「月子」毀了一口牙。產婦每天應刷牙一兩次,可選用軟毛牙刷輕柔地刷動。每次吃過東西後,應當用溫開水漱漱口。

居室內經常通風,室內溫度不可太高,也不可忽高忽低。過去常有將門窗緊閉,不論何時產婦都要蓋厚被的說法,這是十分危險的,尤其是在夏季,極易造成產婦。

至於剪指甲、趾甲也可以照常進行,指甲是角化了上皮,根本不存在「剪刀風」的問題。


八、及早下床活動

提醒新媽媽,產後一定要儘早下床活動。產後儘早活動有利於子宮的恢復及惡露的排除,可促進腸蠕動、防止腸粘連,加強胃腸道功能,增進食慾減少便秘,還可預防褥瘡及靜脈血栓形成,促進膀胱排尿功能的恢復,減少感染。

對於順產的媽媽,產後6-12小時即可下床輕微活動,第二天可在室內隨意走動,如果是鉗產則需要適當推遲活動時間。

剖腹產媽媽在術後6小時內要絕對地臥床休息,6小時後可在床上活動,如翻身、側臥等,第二天可在床上坐起,或輕微地起床活動,可促進腸蠕動,儘早排氣。

特別提醒新媽媽在產後活動時一定要注意安全,家屬要做好陪護工作,以防止產婦因低血壓或低血糖暈倒。

還建議順產的媽媽產後24小時開始做產後保健操,難產媽媽可推遲2-3天,每天1-2次,每次15-30分鐘,循序漸進,這樣更有利於身體恢復。

呼吸運動:取仰臥位,兩臂伸平放於體側,深吸氣使腹壁下陷內臟牽引向上,然後呼氣。此項運動可運動腹部,活動內臟。

舉腿運動:取仰臥位,兩臂伸平放於體側,左右腿輪流舉高與身體成直角。做這個運動時媽媽要注意,如果自己沒有辦法將腿舉成直角,不要硬撐,應量力而行。此項運動可加強腹直肌和大腿肌肉的力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