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40歲後容易自律神經失調,五方法避免失眠免疫力降

身體總是有地方感覺不舒服卻一直好不了、只是遇到一點小事就立刻非常焦躁,白天總是覺得很累,晚上卻又睡不著......是否有過上述經驗呢?其實這些都是自律神經失調的癥狀,不僅會造成心悸、腹瀉、胃痛,長久下來會對健康造成很大的傷害。而根據日本自律神經權威小林弘幸指出,男性30歲、女性40歲後,副交感神經活動就會急速下降,容易引發自律神經失調!透過5種日常生活中就能輕易做到的方法,輕鬆改善!



自律神經控制內臟與血管 副交感神經使身心放鬆


日本自律神經研究權威、順天堂大學醫學院的小林弘幸教授表示,自律神經是促使內臟運作、輸送血液,控制內臟以及血管功能的神經,睡眠中呼吸不會中止,也是靠著自律神經的運作。


而自律神經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組成,交感神經運作時,血壓上升,身體會比較有活力;副交感神經運作時,會擴張血管,使血壓下降,讓身心變得放鬆。



女性40歲後自律神經易失調 影響血液循環、免疫力


這兩種神經需要保持平衡運作,而現代人卻常有始終處於交感神經優位,副交感神經活動下降的情形。副交感神經的活動水準,會在男性30歲、女性40歲後開始急速下降,也就是時常保持在交感神經優位的狀態。


這個狀態會造成血液循環惡化、免疫力低下,一整天當中都焦慮不安,也導致情緒上的問題。無法正常切換到副交感神經,也會影響到睡眠,無法好好入睡。


《改善自律神經失調這樣做》


1.午睡1小時

午飯後小睡一下,有助於提神,然而如果時間超過一個小時,就會讓應該在夜晚睡眠時活化的副交感神經運作變差。午睡時間最長也最好控制在一小時內。


2.大口嘆氣

深呼吸能夠刺激副交感神經,提高末梢血管的血流量,放鬆身心,控制自律神經。如果在公眾場合或辦公室嘆氣怕會影響周遭,不妨在休息時進行。


3.早上別運動

早上血管還處於收縮狀態,身體容易僵硬,這時勉強運動反而可能會造成心肌梗塞。在身體狀態還不安定的時間點,也可能會造成受傷的危險。


4.健走

慢跑的運動量大,呼吸變快,會使得副交感神經運作下降,呼吸變淺讓血液循環變差。一邊深呼吸一邊健走,更能讓身心放鬆。


5.聽音樂

經過小林教授的實驗,聽30分鐘的音樂,能促進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平衡,讓人放鬆、心情平靜,除了喜愛的歌曲外,反倒適合聽陌生的歌曲。如果是熟悉的曲子腦中有記憶,反而會打亂自律神經重整的效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