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最嚴券商股東監管逼近 雙千億門檻對症粗放式經營

  史上最嚴券商股東監管逼近 雙千億門檻對症粗放式經營

  本報記者 張欣培 上海報導

  券商牌照轉讓潮

  “結合金融業開放的背景來看,規範券商股東資質、引入優質股東,能夠提升金融行業的競爭水準與品質,使中國金融市場更具有競爭力,金融行業的服務能力也能夠進一步提升。”

  中國證券行業格局即將被重新改寫。3月30日,證監會就《證券公司股權管理規定》公開征求意見。因該份意見稿對證券公司股東監管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或將重塑整個行業格局。因此該規定尤為引得各方關注。目前距離征求意見稿截止時間僅剩兩周。

  “結合金融業開放的背景來看,規範券商股東資質、引入優質股東,能夠提升金融行業的競爭水準與品質,使中國金融市場更具有競爭力,金融行業的服務能力也能夠進一步提升。”一家華南券商相關人士對此評價道。

  目前儘管新規還未正式實施,但影響已開始顯現。4月11日,中金公司公告,公司第一大股東中央匯金擬公開轉讓公司9.5%的股份。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規即將落地的大限逼近之前,受讓方的條件或必須符合證券公司股權管理規定。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到,券商正在等待相關指導意見的頒布。“是否會采取新老劃斷還不明確,現在談影響還為時過早。”上海一家券商非銀研究員表示。不過,新規對行業格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的影響已比較具有確定性。

  “整個券商的行業格局會被重塑,未來馬太效應會更加明顯,大券商將強者恆強,民營券商生存艱難。未來券商牌照將成為稀缺資源。”一家大型券商人士向記者表示。

  新規影響開始顯現

  儘管目前仍處於征求意見稿階段,但效果已經顯現。例如,近日中央匯金要轉讓中金公司3.985億內資股,受讓方則必須符合證券公司股權管理規定。

  受影響的不僅這一家。4月3日,恆投證券(恆泰證券在港股用名)公告表示,3月31日公司接獲賣方與中信國安集團通知,經雙方協商一致,決定終止此前29.94%股權的出售框架協定。

  此前1月2日,恆投證券表示,接獲本公司九名股東通知,於2017年12月29日,賣方與中信國安訂立了買賣框架協定,後者擬購買公司7.80億股內資股,佔已發行股份的29.94%。

  業內人士分析,造成交易終止的原因與新規有關。在新規中對券商股東門檻進行了最嚴監管。例如,新規要求控股股東淨資產不低於1000億元,營收最近3年不低於1000億元,這份雙千億的高門檻將絕大多數投資者拒之門外。

  同樣是4月3日,聯訊證券發布公告表示,公司收到大股東昆山中聯通知,後者與廣州開發區金控集團簽署《股份轉讓框架協定》,擬將持有的公司15.8%的全部股份轉讓給廣州開發區金控集團。

  2017年年報數據顯示,聯訊證券實現營業收入6.28億元,同比減少40.79%,扣非後淨利潤2152萬元,同比減少89.94%。儘管業績不甚理想,但值得注意的是,昆山中聯已經持股聯訊證券長達17年。而突然選擇此時將股權全部出售,或也與股權管理辦法新規有關。

  公開資料顯示,昆山中聯是一家注冊地在昆山的房地產公司,注冊資本僅為8億元。這與征求意見稿中對股東的硬性指標要求相差甚遠。

  華鑫證券非銀分析師潘永樂認為,本次征求意見稿主要在於確保證券公司股東有足夠風險承受能力以及不乾預證券公司實際經營活動。

  對於起草目的,證監會也明確指出進行分類管理,引導優質股東入股證券公司。包括完善股東資格,強化主要股東、控股股東專業性及持續支持能力以及強化特殊類型主體入股證券公司的準入要求。

  此外,證監會還要求強化穿透核查,厘清股東背景及資金來源;外部監管和內部管理相結合,事前把關和事後追責相結合,對證券公司股權實現全方位、全過程監管。

  這份堪稱“史上最嚴券商股東監管”的新規足以攪亂整個行業。實際上,在所有的131家證券公司中,可以滿足控股股東條件的券商都寥寥無幾。

  “在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背景下,不僅僅是證券公司,包括銀行、保險等其他金融行業也加強了對市場主體股東的管理,一方面這是化解金融風險的必要舉措,另一方面,新規也是希望引導引進優質股東,從而優化券商的公司治理。”華南一家券商相關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認為,提高證券公司股東門檻,可以防止少數投機資金通過證券公司的業務資質在資本市場形成杠杆化風險,可以減少從短期利益出發對市場波動的影響。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向記者表示,這一舉措將有利於證券行業的健康發展。“對股東要求的這些硬性指標可以理解為是對券商股東的一種篩選,目的是為了引入更優秀和有實力的股東,對券商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這對行業發展來說是好事。”董登新表示。

  深層次改革啟動

  “《證券公司股權管理規定》公開征求意見,雙千億要求倘若落地,如果不是銀行系、央企系、大國資系列股東,都玩不了券商牌照。”4月12日,一家大型券商人士向記者表示。

  征求意見稿對券商控股股東的要求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度。“淨資產不低於人民幣1000億元;最近5年原則上連續盈利,最近3年主營業務收入累計不低於1000億元,主業淨利潤佔比不低於50%。”

  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指出,“且不說現在證券公司有多少符合條件,放眼整個A股市場,淨資產過千億的非金融上市公司也只有9家,且都是中石油、中石化、寶鋼、神華這樣的大國企。”

  “這個要求很高,民企很難達到雙億標準。”一家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向記者表示。不過目前新老劃斷尚不明確。但管清友推測,根據以往改革經驗,很可能會追溯及以往。這意味著未來部分民營券商將陸續出局。

  管清友認為,民營系券商將面臨三種選擇:一是做大股東淨資產,讓自己符合要求;二是出售部分股權,退出控股股東;三是直接出售全部股權。而後兩者選擇可能性或更大。

  不過,沈萌表示,不排除改革後會推遲一些單項或少數業務的資格牌照,這對民營券商來說是機會。

  可以預見的是,證券行業一場大的變局即將到來。實際上,一系列的監管動作表明,深層次的證券市場改革已經開始。

  “無論是此前的券商內控指引還是近期的歡迎獨角獸,變革的跡象已經十分明顯。思路也比較清晰,就是抓大放小。券商的粗放式發展告一段落,去民營化是未來一段時期的方向。”上述券商人士向記者分析,“未來動蕩難免,要麽大而不倒,要麽被收編。”

  而這對於證券行業的發展未必是壞事。“驅逐劣幣,強者恆強。券商的馬太效應將更加顯現。”該券商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整個行業發生變局,對於身處其中的從業人員難逃影響,尤其是中小券商從業人員。“以投行業務為例,未來中小投行人員要麽去大平台,要麽轉行,賽道規則正在發生變化。”北京一家券商投行人士認為,“在供給側改革去產能的背景下,一些從業人員也將會淘汰出局。”(編輯:楊穎樺)

責任編輯:陳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